文/朱海鵬 王建林 鄒小平
智慧物流產業園中企業共贏發展機制研究
——從商業生態系統的視角闡釋
文/朱海鵬 王建林 鄒小平
企業相互協作、互利共贏是智慧物流產業園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但由于缺乏相應的體制機制,許多智慧物流產業園中的企業陷入惡性競爭當中,嚴重阻礙了園區的良性發展。本文從商業生態系統的視角闡釋智慧物流園區中成員企業的生態位,從激勵、保障和制約三個方面分析智慧物流產業園的體制機制,提出了智慧物流產業園區企業協作互利、共同發展的共贏機制,為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智慧物流產業園提供了新觀念和新方法。
智慧物流產業園;商業生態系統;共贏機制;生態位;協作
2014年底,珠海市人民政府在《珠海市民營經濟發展規劃》中指出,要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綜合物流、專業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等物流業務,完善提升物流園區功能;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對“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的政策進行了進一步地解讀和發展。在此背景下,珠海的傳統物流園區紛紛向智慧物流產業園轉型升級,為物流產業園的良性發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在此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園區企業的個體發展不均衡、利益分配不合理問題尤為突出,這導致部分園區企業入住率不高,更替過于頻繁,甚至出現企業大量流失的情況,嚴重阻礙了智慧物流產業園的持續發展。本文從商業生態系統的視角分析智慧物流園區中成員企業生態位的關系,提出了園區企業協作互利,共同發展的共贏機制,為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智慧物流產業園提供了新觀念和新方法。
(一)生態位理論
在自然界中,所有的物種在其群落中都有自己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這就是所謂的生態位。生態位既表示物種生存空間的特性,也包括能量來源、活動時間、行為以及種間關系等等,囊括了時間維、空間維、資源維等維度。在生物群落中,當兩個或多個物種在某一維度上出現重合現象(例如爭奪相同食物),即所謂的生態位重疊,并因此造成物種間的競爭,尤其是資源匱乏時,競爭會隨重合維度的增加而越發激烈。物種的生態位實際上就是物種能獲得和利用生態資源的空間,這個空間越大,物種的生態位就越理想,可利用的資源也越多,物種的適應性和競爭力也越強,競爭是物種爭奪最適宜生存生態區域的有效手段。當生態系統中物種的生態位重疊程度達到一定平衡水平時,系統中的每一個物種都尋求到了一個最適宜生存的生態位,整個生態系統就能良性發展,系統中的物種就可以共生共榮。
生物在形成自身合適的生態位過程中一般要遵循趨適原則、競爭原則、開拓原則和平衡原則。生物出于本能需要,會尋求最合適的生態位,這就是趨適原則;生物想要獲取較好的資源和環境,必然會與其他生物發生競爭,這就是競爭原則;開拓原則是指生物不斷開拓和占領一切可以利用的空余生態資源空間;平衡原則是指生物的生態系統總是盡力減小因競爭所導致的生物理想生態位與現實生態位之間的差距。因為這個差距過大的生態系統是一種不穩定的系統。可見,生物在趨適行為的驅動下,會去競爭和開拓更多的生態資源空間。生態系統在物種尋求自身最合適的生態位過程中,減少生物理想生態位與現實生態位之間的差距,使自身達到一定的平衡時,最終達到一個良性可持續發展狀態。而在此過程中,每種生物必須通過最恰當的競爭策略去尋找自身最合適的生態位。
(二)商業生態系統中生態位
商業生態系統是以組織和個體的相互作用為基礎的經濟聯合體。在商業生態系統中,企業與自然界的物種一樣,具有自身的生態位。企業的生態位代表該企業在其商業生態系統中所處的環節、地位以及企業所履行的職能,企業自身生態位的形成必須遵循生態位形成的一般原則,以趨適、競爭與開拓,最終達到平衡的過程。在商業生態系統中,企業生態位重疊現象非常普遍。當兩個以上的企業在同一個商業生態系統中占用同一種資源,就會產生生態位重疊,產生競爭。例如生產同類產品或提供相似服務的企業,在同一地區為了獲取更多的客戶資源,必然會產生競爭,客戶越少,企業間的競爭越激烈。但是企業與自然生命系統有所區別,它不但可以通過競爭的手段獲得和利用生態資源的空間,而且可以通過創新等手段,創造出自身生存所需的生存空間。因此,企業競爭生態位選擇表現為在現有生態空間中的生態位選擇和生態空間創新選擇。商業生態系統要良性發展,系統中的企業要共生共榮,系統中的每個企業都必須處在一個合適的生態位上,競爭和創新是企業實現這個目標的有效手段。
(一)機制理論
機制原指有機體的構造、功能及其相互關系,或機器的構造和工作原理。在社會學中,機制的內涵可以表述為:以事物各個部分存在為前提,協調事物各個部分之間關系以更好地發揮其作用的具體運行方式。這有兩個含義:一是機制存在的前提是事物各個部分的存在,這就導致了如何協調各個部分之間關系問題的產生;二是機制采用一定的運作方式,聯系事物的各個部分,并使它們協調運行,發揮作用。
(二)機制與生態位
在商業生態系統中,由于企業為了獲得自身理想的生態位,會與其他企業發生生態位重疊,產生競爭。這種競爭若過于激烈將導致商業生態系統處于不穩定狀態,不利于整個系統的良性發展。商業生態系統中的機制是協調系統中企業間協作的運行方式,避免企業間過分競爭的關鍵手段,同時也是鼓勵企業進行生態空間創新的有效途徑,所以構建合適的共贏發展機制,保證系統中企業的協調合作,互惠共利,是形成一個具有旺盛生命力商業生態系統的保障。
(一)智慧型物流產業園的商業生態系統
智慧物流產業園是一個典型的商業生態系統,是互聯網+新經濟形態下,高新技術與傳統物流園區相互融合的一個新產物、新生態。園區以“智慧”理念,通過系統集成、平臺整合,配以現代化信息技術,將信息化覆蓋到園區每個角落、每個控制點;園區中的人與車、車與貨、貨與路在智慧網絡中運行,交流互動、信息共享、服務集成,實現園區的智能化、人性化、機械化、信息化管理。在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智慧物流產業園中,貨主群體、承運方群體及補足服務提供商群體與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金融機構以及其他相關企業互聯互通,共同完成物流服務及相關業務,它們之間協同合作,互利共生,共同構成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商業生態系統。這個系統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以信息的共享共用為基礎的,企業間信息是透明的。在此情況下,若不采取有效的手段加以管理協調,園區中同質企業間的生態位將出現嚴重重疊,企業間的競爭更加劇烈,實力強大的企業將面臨惡意的低價競爭,中小企業將面對更加殘酷的生存環境。生態系統中企業理想生態位與現實生態位之間的差距將增大,企業將陷于不良的惡性競爭中,互利共生的關系將遭到破壞,整個生態系統將進入無序狀態,不利于園區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因此,一個充滿活力的智慧物流產業園生態系統必須具備一個良好共贏發展機制。
(二)智慧物流產業園企業共贏發展機制
智慧物流產業園企業的共贏發展機制主要表現在激勵、保障和制約三個方面,如圖1所示。
1.激勵機制
智慧物流產業園中的企業是以贏利為根本目的的,企業能否達到預期收益目標是企業能否持續在智慧物流產業園生態系統中發展的關鍵。系統中的企業主要由核心型企業、支配主宰型企業和縫隙型企業三類企業構成。核心型企業與支配主宰型企業充當調控和資源整合的角色,兩者在整個系統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管理和控制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一般在整個商業生態系統中它們的數量較少,但是擁有眾多的資源和廣泛的渠道;系統中大多數的成員企業是縫隙型企業,它們占有較少的資源和渠道,專注于專業化和差異化發展,將自己獨特的能力集中在某些特定業務上,利用其他企業提供的關鍵資源來開展經營活動,為商業生態系統注入活力。所以,智慧物流產業園首先應建立利益驅動機制,為這三類企業贏利提供便利。園區既要為核心型和主宰型企業贏利提供條件,也要給縫隙型企業創造足夠的利潤獲取空間,這樣園區企業才能互相合作,協調發展。其次,為體現園區企業的價值,提升企業對園區的認同度,激發企業在園區發展的熱情,園區應制定合理的園區治理參與機制,讓所有園區企業有機會參與智慧物流產業園的管理;最后,制定多層次、差異化的獎勵機制,可以激發園區企業的創造力。鼓勵企業進行生態空間創新選擇,增強智慧物流產業園的創新能力,是園區充滿生命力的重要保障。利益驅動和價值驅動構成了智慧物流產業園激勵機制主的要部分。

圖1 智慧物流產業園共贏發展機制示意圖
2.保障機制
一個生命體除了具有獲取營養的呼吸、消化等系統以外,還需神經、內分泌、免疫、運動等等其他系統的支持和保障,才能維持生命、存活下去。同樣,智慧物流產業園中的企業優勢互補,共同協作,共同形成系統吸取“養分”的贏利模式也需要支持保障機制來保駕護航,園區企業才能持續健康發展。首先,建立園區的準入及退出機制,嚴格控制園區企業的質量,保證園區科學化管理。園區通過信息平臺聯系著貨主、運輸企業,采用移動技術等先進手段進行會員申請,這就意味著物流企業將更加容易地加入到園區中來。而現階段,我國園區的企業(特別是運輸企業)里中小型居多,質量參差不齊,制定嚴格的準入機制和退出機制有利于園區實行規范化管理,提高整個園區的管理水平;其次,園區的利益分配與協作機制是確保企業平衡協調有序的基本保證。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能保證每個企業在園區物流鏈上穩定運行,為園區物流業務合理有序地進行貢獻力量,而協作機制可以使得園區生態系統中各節點企業之間相互匹配與合作,有利于園區企業形成互補關系,是園區企業共贏發展的重要基礎。除此以外,智慧物流產業園還需形成公平公正的企業績效考核機制、科學的園區決策機制、高效的預警機制、規范的培訓機制、順暢的企業溝通機制及企業保護機制等,這些機制相互融合,互為補充,共同構成園區穩定發展的保障體系。
3.制約機制
智慧物流產業園中企業群除了包含進駐在園區的固定物流企業、補足服務企業以外,也有眾多在線上加盟的會員企業。與傳統物流產業園的企業群構成相比,智慧物流產業園的企業群要龐雜的多,這必然導致園區的管理也更加復雜,必須采用更科學、規范的方式管理和約束園區中的企業。若園區沒有約束機制,既會嚴重損害園區股東、企業和員工的合法權益,也會助長企業不負責任、損害園區整體利益的短期性行為,增加企業的投機性和盲目性,從而破壞企業間的共贏共生關系,阻礙園區的良性發展。所以建立健全的權、責、利對等的約束機制成為智慧物流產業園的必然選擇。首先,建立園區的安全機制。智慧物流產業園是以現代化技術為依托,信息共享為基礎,園區的企業可以通過各種現代化技術獲取和處理信息。因此,物流園區信息系統安全保障機制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規范園區企業對信息及信息技術使用,可以預防園區信息系統受到破壞,機密信息泄露。另外,為了防止火災、水災、風災等各種災害以及加強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應制定嚴格的安全消防措施。其次,建立物流業務與作業的標準化機制。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使得智慧物流產業園極大地簡化了各種物流業務和作業的流程,規范了設備設施的尺寸標準,同時,也提高了園區物流業務和作業的標準化程度。這就要求園區的企業必須嚴格按照園區規定的標準進行各項業務和操作,所涉及到的單證、文件等數據也必須符合園區標準數據格式。標準化機制讓園區的信息在系統內暢通無阻,真正實現物流業務和作業的無縫連接,是企業間協作的前提。最后,建立嚴格的監督機制。加強監督管理是保證園區企業執行力有效推行的重要手段。因此,園區要強化監督,健全規章制度,提升企業執行力。
上述三種類型的機制不是孤立的,只是為了分析問題的方便才做了如上劃分,在實際的應用中,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共同構成智慧物流產業園的共贏發展機制。
(三)園區企業共贏發展機制的實現
智慧物流產業園企業共贏發展機制主要通過建立合適的體制和制度以及形成園區特有的文化來實現。珠海市德昌順智慧物流園是珠海市極力打造的、具有示范性作用的智慧物流產業園。自2014年建園以來,珠海市德昌順智慧物流產業園已經形成了專線物流、三方物流、快運速遞、倉儲調撥及流通加工、保險金融、生活配套服務以及信息服務等七大功能為一體的物流系統,園區企業專注于自身所在的服務領域,共同完成了一整套的物流業務流程,實現共贏。到2015年底,珠海市德昌順智慧物流園成為了珠海市智慧物流園區標桿企業。在此過程中,珠海市德昌順智慧物流園逐步形成了完善的企業共贏發展體制機制,主要內容包括分配制度、會員制、安全管理制度、園區治理參與制度、決策制度、園區的獎勵制度、事故預警制度、網絡信息平臺安全制度、財務審核制度、企業考核制度、園區企業管理制度、培訓制度、標準業務流程和作業流程規范、企業行為監督制度等等。此外,珠海市德昌順智慧物流園形成了“務實、創新、發展、奉獻”的園區文化,園區中企業唯有“互利共贏”,才能走得“更高更遠”。以共生共贏作為園區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的園區文化,是成為了德昌順智慧物流產業園企業共贏發展機制實現的不竭動力。
在實際的應用中,不同的物流產業園制定的規章制度也不同,每個園區都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制度,滿足整個園區企業共生共贏的發展需求。
智慧物流產業園中企業的共贏發展離不開園區機制體制的保障。良好的企業共贏發展機制有利于園區企業在生態系統中找到自身合適的生態位,并與其他企業相互合作,共同發展,共生共榮,保證整個園區的商業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因此,以商業生態系統的視角,將生物種群與智慧物流園區進行比照,運用生態位理論探索園區共贏發展機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鐘書華.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與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6.
[2]王虹,葉遜.生態工業園中企業的動力機制分析[J].環境保護,2005(7):73.
[3]夏錦文.生態工業園的綠色物流運行機制[J].中國流通經濟,2012(7):42~46.
[4]吳鵬華.基于商業生態系統的物流企業發展分析[J] .物流科技,2012(9):8~11.
[5]方威,李夏苗.基于生態學理論的物流園區發展對策[J].生產力研究,2010(4):180~182.
[6]何黎明.中國物流園區[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9.
[7]朱春全.生態位態勢理論與擴充假說[J].生態學報,1997,17(3):324~332.
[8]姚曉波.商業生態系統不同縫隙型企業三維度的戰略差別——基于蘇寧商業生態系統的聚類研究[J].經濟與管理,2009(8):77~82.
[9]白靜,張俊超.商業生態系統的特性研究[J].企業導報,2010(5):267~268.
[10]何雪英.從物種生態位到企業生態位的仿生研究[J].改革與戰略,2004(12):86~88.
珠海市金灣區社會科學“十三五”2016年度規劃課題(編號:201631);珠海市哲學社科“十二五”規劃課題(編號:2015YB109)階段性研究成果。
(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