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麥 圖/競仁文化
誰是涂鴉者?
文/小麥 圖/競仁文化
新學期開始了,經過一個寒假的沉寂,南江小學的校園又恢復了勃勃生機。伴隨著新學期的開學,一年一度的“南小文化節”也拉開了帷幕。2017年文化節的主題是“傾心平面藝術”。作為這次藝術節的重頭戲,“小藝術家作品展”受到了最大的關注。按照活動策劃,各班級都選送了本班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從這些作品中將決出冠軍、亞軍、季軍各一名。
趕巧的是,小達春節期間去南京夫子廟觀燈時拍的一張照片被班主任張老師看到后大加贊賞,并作為他們班的呈送作品報了上去。小達本來并沒有對自己的作品抱有期待,沒想到經過專家評審,這幅作品竟然脫穎而出,成為角逐冠軍的三幅優秀作品之一。
另兩幅作品分別是五年級一班苗若琳創作的巨幅油畫《伙伴》及同班同學李蓓創作的公益海報《愛的呵護》。其中,油畫《伙伴》最受大家關注,是作者花了一年的課外時間獨立創作完成的。據說,它已經被一位收藏家花5000元“天價”訂購了,對于一個尚未成年的小畫者來說,這可是非常難得的事了。
不過,對于三幅作品最終的排名,評審團的專家內部卻出現了分歧。最后,蘇校長想出了一個主意——讓全校師生當評委投票決定名次。很快,學校公告欄貼出了通知:3月15日在學校大禮堂舉辦藝術節優秀作品展,屆時除展出大量報送的優秀作品外,師生還可以現場對入圍的三幅作品投票,他們的投票將決定冠軍歸屬。
終于,展覽的布置在3月14號上午完成了。為了進一步烘托氣氛,籌委會的老師臨時決定,為三位決賽選手每人錄制一段展示個人風采的小視頻,第二天展覽時通過LED屏展示給現場來賓。
晚上六點,應父母要求,霍鐵陪著小達來到大禮堂邊上的音像室錄制參賽視頻。另兩位參賽者還沒有到,負責錄像的秦老師正在調試設備,看見霍鐵和小達到了就打開大禮堂的門,讓霍鐵和小達先進去參觀,然后自己回音像室忙活去了。
大禮堂裝飾一新,正對門口的是一張蓋著玻璃板的桌子,桌子上放著第二天供來賓簽到的登記簿和馬克筆。桌子的兩邊用彩色的大氣球扎成了一個大大的拱門。禮堂四面的墻壁上依次掛著三幅藝術作品,此外,整個禮堂就沒別的什么擺設了,整體看上去簡約而莊重。
油畫《伙伴》果然不同凡響。畫面上兩個小女孩親密地手牽著手在草地上奔跑著,那嫻熟的作畫技巧連霍鐵這樣的外行也能看得出來,小達更是對苗若琳佩服得五體投地。
“蘇小達!”門外傳來秦老師的聲音。霍鐵和小達抬眼一看,只見秦老師帶著一高一矮兩個女孩走了過來。三個人第一次見面,秦老師為大家做了介紹,小達馬上過去牽著苗若琳的手聊了起來。
秦老師按照先來后到的順序讓霍鐵和小達先去錄視頻,苗若琳在音像室旁邊準備,李蓓則去大禮堂看展覽。
視頻錄制得很順利,小達錄完后,非要在音像室的玻璃外面看苗若琳錄像,霍鐵沒辦法只能在一邊陪著她。苗若琳快錄完時,李蓓也來到了音像室,等苗若琳錄完,小達就拉著她一起去大禮堂欣賞自己的作品,這時,秦老師開始給李蓓交代錄制時需要注意的事項。突然,音像室的門被撞開,苗若琳沖了進來,帶著哭腔喊道:“秦老師……我的畫……”

秦老師趕緊跑到大禮堂,一看頓時傻眼了:油畫上兩個小女孩的嘴唇上方被人用馬克筆分別添上了難看的胡須,看上去十分滑稽!毫無疑問,門口桌上的馬克筆應該就是作案工具。
想到這幅作品是已售出的作品,秦老師趕緊通知了學校保衛科。10分鐘后,保衛科的張科長就趕到了。他對在場的5個人分別進行了詢問,得知這期間并沒有別的人出入過禮堂。
張科長皺著眉分析:“苗若琳不會毀壞自己的作品,秦老師一直在音像室,其他3個人先后都到過大禮堂,都有作案時間,也有作案動機,也就是說,應該是你們3個人中的某個人畫的。”
霍鐵、小達和李蓓面面相覷,正要為自己分辯,被張科長用手勢止住了。張科長在大禮堂里走了一周,又讓霍鐵他們三個來到那幅油畫前,分別將手抬到最高——只有霍鐵的手能夠到油畫上被涂鴉的地方,個子稍矮些的李蓓至少還差10厘米,而小達才上三年級,本身又長得矮,離涂鴉處至少差了30厘米。
霍鐵似乎有些明白了張科長的意思,果然,張科長面向他說:“大禮堂里唯一能墊腳的桌子沒有被拖動的痕跡,你們3個人中只有你能夠得到涂鴉的位置,所以肯定是你干的。”
對張科長的推論霍鐵無法辯解。但他知道不是自己和小達,當然應該也不是作者本人。作案人只能是李蓓。但她是如何做到的呢?霍鐵看著周圍的環境陷入了沉思。看到門口那個用氣球扎起的拱門,他心里一動,忽然有了一個想法。他急忙走到門口的桌子前,仔細觀察了一番,然后輕輕點了點頭:“果然沒錯……”

霍鐵很快說出了自己的推論,李蓓無奈,終于承認了在畫上涂鴉的正是自己。你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嗎?
(答案請見2017年4月《天天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