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毅
吃肉有風險。拼接整形牛肉,注膠整形牛肉,還有各種冒牌牛肉,怎么識別?
近來傳得沸沸揚揚的牛肉風波,可謂五花八門。
有一種酶,能夠像膠水一樣,把一塊塊碎肉粘成一大塊肉,那些棄之可惜,看之細碎的小肉們,在這“碎肉專用膠水”的幫助下,團結一心變成有型有款的牛排走上餐桌。
這是現代工業引以為傲的技術,世界通用,借此次波瀾,中國消費者熟悉一下,也沒什么不好。網購便宜的拼接牛排,以假亂真,但不可以生著吃。因為完整牛排受污染幾率小,這細碎牛肉粘接整合過程中被污染幾率大,熟透了才能吃得踏實。
只要是正規廠家出品,檢驗檢疫合格,標簽規范標明配料成分,在目前法律中并不算違法,無非是商家和消費者,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兩廂情愿。
技術是合法的,但底線是無論何種食品技術,把一種物料打扮成另一種模樣來售賣,只要不明確說明,都屬標識欺詐。
產品標識為牛肉片,或精選牛肉、鮮美牛排,字體醒目,而配料表中卻用小字悄悄標注含有其他肉,這會讓消費者產生誤解,屬于標簽不規范,有誘導欺詐之嫌。
當然那蓄謀的是罪不可恕。不少商家隱瞞牛肉成分,用拼接牛肉冒充原切牛肉,這屬于主觀故意欺詐消費者,要承擔行政責任和對消費者的民事責任。
“注脂”技術已經成了“化普通牛肉為高檔雪花肉”獲取高利潤的造假手段了。眼見著一塊暗紅色的牛肉經傳送帶傳至注脂機下,幾百根約二十厘米長的針齊刷刷插到牛肉中,將液體脂肪、鹽水、大豆蛋白、淀粉等均勻地注入牛肉中,僅只一兩分鐘,價格高昂的大理石花紋狀的霜降牛肉就誕生了,生吃時,口感類似于冰激凌。不過,和拼接整形牛肉一樣,注膠整形牛肉,一樣是生吃有風險,入口當需十分熟。
惡劣的造假,則是拿一些皮毛經濟動物的肉直接充當牛肉,這些皮毛經濟動物按照謀其皮的方式去喂養的,并沒有考慮要吃其肉,為了皮毛光亮,是不顧及肉品食用安全的,目前食用部分還屬于檢驗檢疫的監管盲區。
還有病死畜禽肉冒充牛肉,那是不把人當人看。牛排講究半生不熟,這些來歷不明的肉,混雜著各類風險,寄生蟲首當其沖,致病菌更是不得而知。
豬、鴨子和狐貍如何秒變肥牛呢?于是牛肉精、牛肉膏就粉墨登場了。還有顏色,為了讓各路來源的肉,看上去艷麗如肥牛,只好涂脂抹粉,色素就是大胭脂,涂抹不均,用力過猛,涂得一片片肉都像唱大戲的張著血盆大口。
就算添加的色素香精,都是無害的食品添加劑,但添加劑在使用時,有兩個基本點:一是安全,二是工藝必要性。即便添加的色素和牛肉精、膏,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但這種添加,依舊是違法的。
我去市場和電商那里逛了一圈,發現誠實的商家還是有的,明確地寫著自己是壓制肉,是碎肉壓制做出來的。這就是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明確標識了,合法合規。
怎么識別假牛肉?負責任地說,十元錢一大塊的黑椒牛排,還贈送刀叉盤子,那只能是拼接或者壓制牛排。負責任地說,一千元一份的雪花牛肉,也有整容注脂牛肉的可能,一半對一半吧。
監管標準要跟上,速凍調制肉可以學習果汁,有個數字,分個等級,8%含肉量的要求是最低標準,再有60%的,80%的,100%的,還要有針對自身特色的規矩,就是粘接和整切要分清楚,注脂整容和天生雪花要分明白,不能存留了這么大的模糊地帶給不法分子鉆空子。
理直氣壯地說技術無罪,拼接合法,注脂有理,無害健康,這是可以的,但應該誠實?!凹佟迸H庖鰜淼娘L波,暴露出還有許多監管灰色地帶。
更要理直氣壯地表態和行動,該出手時就出手,拿起法律的武器,狠狠打擊蓄意造假的,嚴正警告打擦邊球誘導的,讓消費者吃得明白,不當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