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3月20日文章,原題:中國的數字化經濟是全球拓荒者 凡是覺得中國在科技方面只能追趕西方的人,都該到上海地鐵車廂去看看,然后再下結論。那里幾乎每一名乘客——不論年輕還是年老、穿著考究還是邋遢,幾乎都盯著智能手機屏幕。智能手機不僅在華如此普及,其用途之多同樣驚人。訂購雜貨、給朋友發消息、轉賬、預訂假日游……一切都憑中國眾多的超級APP就能搞定。連一些街頭乞丐都通過支付寶接受數字化施舍。
與中國經濟的許多領域一樣,數字化經濟發展的規模之大、速度之快令人眼花繚亂。據統計,截至2016年中國約有7.31億網民,其中95%用手機上網。這加快了可稱之為世界最具活力的移動生態系統的發展。中國的數字化支付市場正迅速擴大,如今已是美國的50倍。就像駐北京的科技咨詢師鄧肯·克拉克所說,“金錢的未來正在中國制造。如今,一離開中國你就會覺得自己落伍了。”
中國領導層把發展科技產業作為戰略性大事來抓。日前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宣布了更多計劃,大力投資于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但中國的消費類科技公司似乎并不需要北京的多大鼓勵。以騰訊和阿里巴巴為首的中國科技企業,正依靠自身的創新和投資突飛猛進。
中國的數字化公司瘋狂增長的原因,部分在于傳統基礎設施——尤其是在零售和金融方面基礎設施的不足。這令消費者擁抱APP經濟的愿望更加強烈。現如今,國內投資人和海外風險投資者紛紛想要抓住市場份額,資金不斷涌入中國的新創科技公司。上海一名企業家甚至吹噓,如今誰都可以從“朋友、家人和傻瓜”那里籌集到資金。盡管這些錢中有不少都被浪費了,但仍有一些會產生效用,正加快中國新一代依托移動科技的企業的崛起。▲
(作者約翰·桑希爾,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17-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