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巴西特派記者 侯露露 本報記者 李萌 ●子木
巴西“黑心肉”丑聞繼續發酵,中國內地、香港、歐盟、韓國和智利暫停從該國進口肉類產品。路透社稱,“黑心肉”丑聞預計將重創巴西肉類出口。
法新社21日報道說,在“黑心肉”丑聞曝光后,超過30個國家向巴西質詢此事進展。其中,作為世界最大牛肉進口國和巴西肉類第二大進口國,中國已暫停從巴西進口肉類。中國外交部21日表示,為保障中國國內消費者安全,中國政府主管部門采取了預防性、臨時性保護措施。數據顯示,2016年巴西肉類出口額達到139億美元,其中近1/3銷往中國。此外,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宣布,暫停所有從巴西進口的冷藏肉類。智利也宣布暫停從巴西進口肉類。路透社稱,歐盟宣布啟動調查,停止從巴西4家肉類加工商進口肉類。韓國農業部則宣布暫時禁止在該國銷售巴西食品公司(BRF)的雞肉產品。
路透社稱,巴西警方上周五宣布該國一批企業涉嫌長期賄賂政府和質檢機構,利用化學制劑處理變質肉類并銷售出口。此事在巴西引發巨大震動。
長期在巴西從事中巴肉類產品貿易工作的王先生在“黑心肉”新聞曝光后,接到他的中國客戶要求暫停從巴西進口牛肉的微信,“客戶雖然不確定牛肉質量是否有問題,但是幾乎可以肯定這段時間巴西牛肉的價格會下跌。”而《環球時報》記者21日在國內淘寶網上看到,根據牛部位的不同,巴西牛肉每斤價格從二三十元到八九十元不等。
“黑心肉”新聞曝光后,《環球時報》記者在巴西圣保羅的EXTRA超市發現,肉類柜臺前貼滿打折的標簽,以前很少打折的冷凍雞肉制品也開始打折,許多香腸類產品都紛紛下架,被扔在地上或是水桶里。
另一方面,在巴西圣保羅州稅務部門工作的盧卡斯2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即使發生“黑心肉”事件,巴西居民依然還是到超市買肉。他告訴記者,巴西曾經也發生過類似的非肉類食品安全事件,但也沒停止食用問題食品,巴西人似乎很“健忘”。
彭博社稱,當前,巴西經濟正深陷衰退期,肉類出口占巴西出口總額7%,相當于其GDP的0.7%。有經濟學家估計,“黑心肉”給巴西帶來的直接損失將達到35億美元,相當于GDP的0.2%,而中長期負面影響“很難充分估計”。▲
環球時報2017-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