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問題事關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往往在兩會上最受民眾關注。自1月7日起,2017年省級地方兩會陸續開幕,1月有28個省份完成兩會全部議程,其中22個省級兩會在1月中旬密集召開,主要集中在12日至17日。隨著地方兩會陸續召開,觀察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民生部署依然占據主要篇幅,包括教育、環境、醫療、住房等等。
在2017全國兩會到來之際,各地兩會代表會將來自于全國各地民生話題帶到人民大會堂,從這里,也必將傳出有利于下一階段中國民生發展的福音,此外,今年兩會也是對去年兩會后一年以來各項民生建設成績的一次集中匯報檢驗。結合今年各地兩會關于民生傳達出來的種種信息,以及去年兩會關于民生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2017兩會上的民生議題會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相關領域利好政策的出臺、問題對策的議案都值得重點關注。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如何改善
作為民生領域的一項重要內容,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一直受到民眾高度關注。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提高住院報銷比例、推進城鄉居民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等問題被不少地方政府列入了今年的工作計劃。
北京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要協調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全面實施醫藥分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推進復合型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同時要大力推行藥品陽光采購,完善基本藥物制度,促進大醫院與社區用藥銜接。而今年天津提出了“居民醫保補助標準提高到800元,住院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的目標。
養老床位能否滿足需求
來自民政部的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22億,這一龐大群體的養老問題也成為民生領域中的重要議題。北京今年的工作任務中就包括完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居家養老,建設200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發展農村互助養老和志愿服務,深入推進醫養結合。上海也提出要擴大養老服務供給,推進社區為老服務綜合平臺建設,新增50家長者照護之家、80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7000張公辦養老床位,促進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的融合發展。
入園難問題如何緩解
全面兩孩政策去年落地后,對教育資源配置提出了不小挑戰。今年,新建、改建幼兒園成為不少地方政府的重點工作。例如,天津市今年的目標是新建和提升改造城鄉幼兒園100所,完成200所義務教育學校達標建設。寧夏明確要新改建農村幼兒園220所,實現1500人以上的建檔立卡貧困村學前教育全覆蓋,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提高4個百分點。除了解決教育資源配置問題,部分地區家長的經濟負擔也有望進一步減輕。例如,青海今年就提出,要取消義務教育學校社會實踐及校外活動收費項目,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提高50元。
高房價怎樣得到抑制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17年中國樓市發展方向,強調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在多地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再次強調要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北京提出,要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以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金融、財稅、土地、市場監管等多措并舉,探索建立符合國情市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環境污染如何整治
針對外界關注的環境污染問題,不少省份也設立了今年的“治污”目標。河北省省長張慶偉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今年PM2.5平均濃度下降6%以上。河南也明確要確保PM10、PM2.5濃度穩定下降,空氣優良天數200天以上。從具體舉措而言,河北省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各地特別是污染嚴重的市縣,都要制定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城區工業企業調整退出、工業園區調整、散煤治理、礦山關閉復綠等規劃,明確年度目標,定期公開結果,嚴格考核獎懲。北京提出要嚴格執行排放標準,增加環保執法編制,組建環保警察隊伍,強化環境監管執法,嚴厲懲處偷排超排行為。
“舌尖上的安全”怎樣保障
嚴抓食品安全也被不少地方政府寫入了今年的工作計劃中,針對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多地強調要落實“四個最嚴”。十三五規劃綱要指出,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投入品監管,強化產地安全管理,實行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平臺,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體系。強化農藥和獸藥殘留超標治理。嚴格食用農產品添加劑控制標準。強化進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治霾措施明確目標具體
在2017年的省級地方兩會上,所有省份都在兩會上表達了治理大氣污染的堅定決心,“精準治霾”“加大力度”等詞匯頻繁出現在各省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作為經常被霧霾侵襲的重點地區,京津冀有著不一般的治霾壓力。
河北:作為重化工業占比較大的省份,河北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出重拳治理污染,用重典嚴格執法。河北提出,各地特別是污染嚴重的市縣,都要制定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城區工業企業調整退出、工業園區調整、散煤治理、礦山關閉復綠等規劃,明確年度目標,定期公開結果,嚴格考核獎懲。
北京: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細顆粒物年均濃度力爭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之一。除此之外,北京還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列出了幾組數字,彰顯出治理大氣污染的決心,包括完成700個村煤改清潔能源,實施4000蒸噸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工業企業燃煤設施“清零”,全面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全年壓減燃煤30%、總量降至700萬噸以內,等等。
天津:要繼續深化大氣污染治理,推動燃煤設施淘汰改造,改燃關停7臺煤電機組和380座燃煤鍋爐,全面治理城鄉散煤,嚴格控制機動車和船舶排放污染,加大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露天禁燒工作力度,關停淘汰落后企業100家,PM2.5年均濃度降幅好于去年,完成國家“大氣十條”目標任務。
落實河長制成各地共識
在今年地方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水環境治理被多次提及。消滅城市黑臭水體、落實河長制成為不少地方政府工作報告的新名詞。作為完善水治理體系、保障國家水安全的制度創新,全面推行河長制是解決我國復雜水問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舉措。
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計劃
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啟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深入實施土壤污染治理修復示范工程……土壤治理在今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7000萬貧困人口脫貧
由于各種原因,我國還有一些人民群眾生活還很貧困,未來五年,政府將加大對貧困人口貧困地區的扶持,通過政策、資金、技術等一系列手段精準扶貧,讓這些群眾和地區盡快擺脫貧困,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