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
看病吃藥堪稱民生晴雨表,是城鄉百姓日常生活中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也是歷年兩會老生常談的議題。
取得一定成效 差距依然很大
醫改實施后,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范圍內方便了群眾看病,但是離群眾對醫療保健的要求差距還是很大。醫改、醫療中的許多突出問題和解決方案依然是今年兩會中熱點。
在建設“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我國還要繼續向更多的醫療頑疾開刀,下更大力度制止醫療領域的不正之風蔓延,2017全國兩會,需要對目前醫療行業中的以下重點問題開藥方。
一是對普遍存在、嚴重敗壞醫德醫風的醫品藥品回扣等醫療腐敗現象拿出重點解決方案,要拿出有效打擊治理的方法;二是嚴重威脅醫?;鸢踩脑旒衮_?,F象屢禁不止問題亟待解決;三是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高價倒賣專家號,增加看病成本,人為造成看病難的問題加大打擊力度,加緊建立更加嚴格的監督制度,杜絕醫院與號販子內外勾結現象;四是亟待來自工商和藥監等單位的代表就如何打擊假冒偽劣藥品和欺騙患者的醫藥虛假廣告現象提出更加有效的解決方案;五是來自醫療領域的代表拿出切實可行的提案解決醫療一線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六是需從導致患者不堪重負和浪費資源的過度醫療問題入手,解決日益對立的醫患關系。
兩會話題必須是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醫患矛盾和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早已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盡管政府下大力氣嚴查和嚴打,可是民眾還不能對當前的醫療環境打出高分。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份統計報告顯示,中國大概有50%的人對去醫院看病存在或多或少的詬病,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藥品價格、醫療收費過高?!安慌赂F,就怕病”;“小病不用看,大病沒錢看”;“做個闌尾炎,白耕一年田”?!靶〔∪?、大病挨、重病才往醫院抬”,“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這些順口溜表達了許多群眾無錢看病、因病返貧的無奈與辛酸。
醫療聯網解決異地就醫問題
去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中外記者并回答記者提問時談到,政府下決心要推進全國醫保聯網。要在今年基本解決省內就醫異地直接結算的基礎上,爭取用兩年時間,使老年人跨省異地住院費用能夠直接結算,使合情合理的異地結算問題不再成為群眾的痛點。
異地看病難、報銷難是困擾百姓就醫的老大難問題,因此,關于醫保全國聯網一直牽動人心。在媒體發起的“我向總理提問”的網上投票調查中,排在十大民生問題首位的就是加快推進醫保的全國聯網,有1000多萬名網友把票投給了這個問題??偫頌榻鉀Q全國醫保聯網列出的時間表,無疑讓那些奔波兩地、飽受醫保異地結算之苦的人心情激動。今年的兩會,針對全國醫保聯網的問題,醫療系統能否對總理對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值得重點關注。
2016年6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提升農村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和健康水平。2016年12月9日,人社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基本醫療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工作的通知》。這就是人社部發2016年120號文件。文件明確了目標任務、基本原則、主要政策、結算模式、經辦規程、部級平臺和省級平臺責任,還有信息系統的建設等一些重大問題。此前,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通過了初步驗收。這標志著這項工作從政策決策、系統建設正式轉向政策落實和系統部省對接試運行的這一階段。同時,加強京津冀、上海、廣東等地方調度,督促今年各地必須要實現省內的跨異地就醫醫保結算,并且與部級系統進行對接,做好準備。
重點難點都在醫藥分離
醫院是以公益為本還是以效益為本,是目前困擾醫療改革和醫患關系的關鍵問題。然而市場經濟環境下,絕大多數醫院實際要把經濟效益放在特別重要位置甚至是第一位。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堅持公益性導向甚為重要。這就需要全國醫療行業破除以藥養醫,強化食品藥品安全供應保障,積極推進醫藥分開,實施藥品陽光采購,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完善分類補償機制。
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必須明確政府的主導地位和投入責任。醫改是一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項責任工程,“十二五”醫改規劃首次明確了政府辦醫的責任,要求形成職責明確、分級負擔、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政府衛生投入機制。這就是:地方政府承擔主要的醫療衛生投入責任,中央政府要按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加大對困難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政府衛生投入要緊緊圍繞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需求,支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醫療保障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建設。非基本醫療則主要交給社會去辦,適應患者多層次的醫療需求。這不僅有利于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衛生事業,也有利于政府集中精力保基本,繼續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深化醫改對策
為確保醫改順利進行,早日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宏偉目標,讓百姓群眾不再談醫色變,政府加大對醫療機構的扶持,嚴管醫療腐敗和違規違法行為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在醫療體制機制上的調整則必不可少。本刊就此收集整理了部分來自各方的對策建議。
加大政府對供方的投資力度,尤其是對公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實行財政“包養”(包括人員工資、基本建設和醫療設備投資)政策,并對其人財物嚴格管控;由政府組織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和統一配送; 由政府實行藥品差價率(包括15%或0%加價等)管制;由政府實行藥品零售最高限價;由政府對公立醫療機構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由政府出面,建立由公立大醫院與公立基層醫療機構組成的松散型(也有極少數緊密型)公立醫聯體;由政府推行分級診療;政府鼓勵建立??坪透叨嗣駹I醫院,不主張民營醫院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由政府嚴肅查處藥品回扣、收受紅包、騙保等行為,嚴厲打擊“號販子”、“票販子”以及傷醫殺醫犯罪。加強政府對藥品質量和醫療質量的監管;加大對“三醫”(醫保、醫療、醫藥)違紀和違法行為的查處和打擊力度。
將現有的全民醫療保險提升為全民健康保險(即將預防保健也納入保險范疇)。在此基礎上,將按人頭付費同時用于門診、住院和預防保健 + 讓參保人有定期選擇醫療健康服務提供者的自由 + 患者看病個人少量付費(即實行“413”健康保險管理模式)。也就是讓“點菜”者(即醫療健康服務提供方)在自己“埋單”的同時讓參保人有充分的自主選擇權。
建立分級診療體系。分級診療一直都是醫改的重點工作之一,李克強總理在去年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要健全分級診療體系,加強全科醫生培養,推進醫師多點執業,讓群眾能夠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加快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建立“小病不出縣、大病不出市、疑難重癥到大型綜合性醫院”的分級診療格局,要把基層醫療設施落實到位,以及抓緊基層醫療人才的培養。平衡醫療資源,減輕大醫院醫生壓力和改善基層醫療水平。
建立強有力的領導體制和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工作機制,為深化醫改提供組織保障。包括加強黨委和政府對醫改工作的領導和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破除以藥補醫,建立健全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包括理順醫療服務價格、落實公立醫院藥品分類采購、公立醫院藥品采購逐步實行“兩票制”、規范診療行為和落實政府投入責任。發揮醫?;A性作用,加強對醫療服務的外部制約。包括加強醫保經辦管理職能、可開展設立醫?;鸸芾碇行牡脑圏c、全面推進支付方式改革和創新基本醫保經辦服務模式。
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包括建立靈活用人機制和推進薪酬制度改革。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改善群眾就醫體驗。包括加強健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大力推進便民惠民服務。發展和規范社會辦醫,滿足多元化醫療服務需求。包括提升社會辦醫發展水平和加強規范管理。同時,通過市場優勝劣汰競爭機制,采用兼并、購買(也可以通過托管過渡)等方式,建立更多以大醫院為龍頭,以城鄉社區醫療衛生機構為網絡,非壟斷的緊密型綜合性醫院集團(也稱醫共體或醫聯體),從而讓更多的醫療衛生機構成為“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