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劉壯志
摘要: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除了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創新,還需要更多的自信心、責任心和寬容心。自信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信念寄托,在抵御外敵、贏得解放的戰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是我國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進程中,勇于創新的重要動力。
關鍵詞:民族自信 中國夢 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
一、民族自信源于燦爛的中華文明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從未中斷的文明。這種輝煌在每個國人身上打上了民族自覺、民族自信的鮮明印記。
面對千年傳承卻經久不衰、博大精深且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我們理應為此感到自豪和驕傲。只有在千年的歷史傳承中重塑民族自信,才能增強我們實現偉大復興目標的自信。
二、民族自信源于強大的國家力量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與深化,我國經濟發展飛速,于2010年就已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僅次于美國。除此之外,我國在科技、文化、政治及軍事方面均發展迅猛。近年來,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中國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國際社會也前所未有地高度重視中國。
(一)騰飛的中國經濟
從GDP總量看,2014年我國GDP突破10萬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12%以上,是1978年的近46倍。從居民收入來看,2012年的城鄉居民收入較之1978年增長了60多倍;中國貧困人口在全世界極度貧困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從1981年的43%下降到現在的13%。從外匯儲備來看,2014年中國外匯儲備3.84萬億美元.連續8年排名世界第一,是第二位日本的3倍。從貿易總量看,2013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突破4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此外,自2010年起中國便穩坐世界制造業第一的“寶座”。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和“亞投行”的成立,中國不僅能夠實現自己的經濟強國戰略,還將引領全球經濟的增長步伐,極大地推動世界經濟增長,對世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二)強大的國防力量
在強軍目標的引領下,軍隊和國防建設正在實現跨越式發展,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能力顯著增強。“遼寧號”航空母艦、“中華神盾”驅逐艦、“99A”主戰坦克、“東風31A”等各型中遠程導彈、第五代戰機“殲20”、翼龍無人機等一大批尖端武器的不斷問世,使我國整體的武器裝備水平得到明顯提升,特別是“北斗”導航系統組網的大力應用,展示出我國高超的信息化建設水平,標志著我國作為一個新的作戰體系已經走進了世界先進水平,并獨立于美國之外而存在。同時,我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是世界維護和平最重要的力量之一,為忠實履行大國義務,派出了多批維和部隊,在亞丁灣護航和剛果(金)、利比里亞、敘利亞、埃及、黎巴嫩和蘇丹等國的維和行動中得到了廣泛贊譽,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舉足輕重的國際地位
在強有力的綜合國力的基礎之上,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且國際競爭力日益提高,中國正以全新地位與面貌邁上世界發展新臺階。現如今,在國際社會上,我國有著至關重要的話語權,且在外交發展中處于重要地位,并作為重要調停者,對國際紛爭的解決有著重要影響力。不斷在國際合作中扮演著組織者、參與方的角色。在地區層面,中國主導成立“上海合作組織”,提出并力推“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升級中國與東盟合作,深化中非合作、構建中拉關系新格局,中國已然成為亞洲地區合作的引領者。
三、民族自信來源于黨的先進性
(一)道路自信
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之前途、民族之命運、人民之幸福。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時指出:“全黨同志必須牢記,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來,全黨同志必須牢記,要把藍圖變為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二)理論自信
以科學理論指導歷史實踐,以歷史實踐豐富和發展科學理論是中國共產黨的遠見卓識。近年來,改革開放進程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日益深化,并在不斷發展進程中得以有效貫徹與實踐,在長期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指導作用。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在全國人民的不斷努力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日益明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必將走向勝利。
(三)制度自信
黨的十八大深刻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豐富內涵,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經過九十多年的奮斗、創造、積累,逐步探索出來的適合我國國情的科學制度。黨的發展歷程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完全符合國情民意、完全順應時代潮流,有利于保持黨和國家活力,有利于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有利于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有利于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更加輝煌成就,更快實現中國夢、更快完成中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任務的堅強保障。
總之,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更多耐心和創新,也需要更多自信心、責任心和寬容心。縱觀上下五千年,我國的歷史在喚起自信、凝聚信心、堅定信念與升華自信的進程中得以進一步發展與前進。自信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信念寄托,在抵御外敵、贏得解放的戰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是我國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進程中,勇于創新的重要動力。在當前國際形勢不斷變換,價值認識日益多元化的國際發展大背景之下,自信的價值與意義顯得更為重要。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2]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劉仰.中國自信[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武警警官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