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n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in China and its strategy
【摘要】綠色物流作為現代物流的一種新的形態尚處在起步階段。作為一種新型物流模式,綠色物流代表了未來物流的發展方向,它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本文剖析我國發展綠色物流的必要性的同時還剖析了我國綠色物流存在的幾種制約因素,并有針對性的提出我國綠色物流發展的策略分析。
【關鍵詞】綠色物流 策略 可持續發展
【Abstract】as a new form of modern logistics, green logistics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s a new mode of logistics, green logistics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logistics, i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in China, and also analyzes several constraints of China's green logistics,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c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in China.
【Key words】 green logistics strate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我國發展綠色物流的必要性
(一)綠色物流適應當前經濟發展
隨經濟一體化發展,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正規日益淡化,環境壁壘成為了新的主流壁壘正逐漸興起,所以ISO14000成為企業間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ISO14000基本思想即預防污染、持續改進。它給企業提出建立環境管理體制,要求其無論是經營活動還是產品還是服務,每個環節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的要求。ISO14000同樣也適用第三產業。
我國物流服務雖已經歷過發展過渡期。但國外的競爭物流企業有著更好的競爭能力。比如它們起步早,經營及管理水平相對完善,肯定會給國內企業帶來一定的沖擊。如果我國的物流企業能在國際市場上分一杯羹,那發展綠色物流就是最好的選擇。
(二)綠色物流是可持續發展觀的重要體現
可持續發展觀指的是經濟發展不能獨立于自然及社會之外,經濟的建設必須與環境、資源相協調,最終保證社會的良性循環。
綠色物流是可持續性發展方向所指。綠色物流構建了一個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綠色循環體系,二者相互滲透互相促進。目前我國社會面臨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社會問題。首先,我國大氣污染十分嚴重。其次,我國水資源相對匱乏、水污染日趨嚴重。再次,垃圾處理問題已成為社會現行的重要矛盾。據相關部門統計城市垃圾每年產量在1億噸以上。環境污染問題已十分嚴重,必須要引起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注。企業作為環境的首要污染者必須要承擔起環保的主要責任。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是要企業在生產和經營活動中將物流活動與自然環境發展進行協調,使物流業的經營活動在不影響環境的前提下良性循環。
(三)綠色物流有利于物流企業獲得競爭優勢
日益嚴峻的環保問題和日趨嚴格的環保法規頒布迫使企業為了繼續經營就必須妥善解決經營活動中的環境污染問題,改變污染環境的生產方式并建立綠色物流業務體系。綠色物流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降低成本,可以通過綠色物流的渠道追求強于對手的競爭優勢,提倡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的生產方式。
(四)綠色物流產品滿足居民需求所向
物流活動作為生產和消費的媒介是滿足居民物質和生活的基本前提。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消費的觀點應運而生,如果沒有綠色物流那么綠色消費也就無從提起。所以,綠色物流在居民生活中所占分量可見一斑。
二、發展綠色物流的制約因素
(一)觀念模糊
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在觀念上仍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在發達國家紛紛出臺扶持性的政策和法規來規范相關物流企業的運營活動并大力提倡綠色物流的時候,我國的綠色物流理念依然淡薄。
主要體現在政府觀念還未轉變、發展綠色物流的思路還未確立,所以決策部門就更加難以制定出綠色物流的發展策略。即便部分地方政府雖然制定了綠色物流的發展規劃,但綠色物流的觀點卻很少提及、提出的規劃也缺乏前瞻性。
其次,在缺乏宣傳在政府還未作出轉變的同時物流企業和消費者的綠色物流觀念就更為缺乏。經營者注重的是綠色產品、綠色營銷、綠色標志、綠色服務。消費者注重的是綠色消費、綠色保障。而貫穿其中的綠色物流環節卻沒有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使綠色物流的發展舉步維艱。
(二)政策和制度落后
針對環境問題,政府一直致力于出臺治理環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規,但針對物流行業的新政還未被重點提及。現實情況是物流企業的粗曠經營往往屢禁不止。就目前而言我國還缺乏綠色物流行業的政策及法規,缺乏對物流經營的有效監管。
另,行業標準是各行各業發展的基礎,物流行業也不例外。現實情況是我國物流行業尚缺乏一個統一的行業標準,直接導致物流企業的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護。另一方面,各部門間或許有些現行的行業標準,但由于缺乏權威的國家標準進行規范,且各標準之間也不可能涵蓋全面。比如我國物流行業標準的認定與國際上依然存有差異,比如器具的標準、信息畫標準、服務標準等等。所以政策和制度的滯后是我國綠色物流業發展的瓶頸之一。
(三)技術及信息化層次不高
發展綠色物流僅僅依賴綠色物流理念、依賴政策和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依賴于綠色技術的把握和運用。但目前我國的技術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物流信息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相對滯后。自動化、智能化的倉儲普及率不高。射頻技術更多的只停留理論,。EDI、GIS和GPS的應用程度也十分有限。網絡的應用還停留在較低的層次等。
(四)物流行業人才匱乏
隨著物流行業蓬勃發展,物流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也急速增加。據調查,目前國內物流人才需求為600萬人,高級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為34萬人。目前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的缺口主要體現在在科研、管理、規劃及設計等方面,但現行情況是從事物流行業的人員大多數沒有經過系統性的學習或者培訓,還存在半路出家的情況。
而現實從業者中也有大多數人不能滿足物流行業的需求,主要表現在:一、現有物流從業人員整體素質較低,缺乏懂管理、懂技術的高素質人才。二、高校物流專業教育與培訓工作滯后。這是由我國物流專業起步晚、高校中缺乏高質量的教師,研究生層次的教育才剛剛起步,而職業教育較為混亂魚龍混雜等幾個方面共同決定的,以上這些都制約了綠色物流的健康發展。
三、發展綠色物流的策略分析
(一)確定綠色物流的全新發展理念
其一、政府部門應盡快轉變現有觀念,加強宣傳為綠色物流的發展造勢,提高社會對綠色物流的認識,與此同時強化對現有物流體系的管理,構筑綠色物流的發展框架,并做好相應的政策構建,比如借鑒發達國家和區域的一些做法,如歐洲在興建物流設施時與環保結合起來。還要加大對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比如對運輸進行優化,開發綠色包裝材料等。
其二、發展綠色物流是大勢所趨。物流行業協會秘書長徐守振說:物流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綠色物流是現代物流企業的必然選擇。現代物流的企業管理者首先要帶頭樹立綠色物流的核心思想,帶頭進行針對綠色物流的管理和創新,要圍繞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環保的理念開展綠色化經營,轉變綠色要投入的固化思想。在運營上要投入資本投入人力進行科學技術研究和技術改良,通過對業務流程、工作環節及技術創新提高自身企業的運營管理能力,最大程度的降低物流行的高耗能和損耗,增強環保,有效防止污染。
(二)優化綠色物流政策環境
綠色物流行業是新興產業,它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扶持。政府應盡快推進物流體系改革,對現行物流體制進行嚴格管理,打破區域、部門、行業壁壘,按綠色思路進行物流整體規劃和物流的設計,制定適合國情并于國際接軌,遵循物流發展規律的政策,營造出有利于綠色物流發展的政策環境。還可以通過環境立法、綠色補貼、稅收扶持、貸款優惠等引導性政策引導物流企業的經營行為,促進綠色物流產業蓬勃發展。
(三)開發綠色物流技術
在物流領域全面開展綠色物流新技術:包括信息技術、標準化、新材料技術、環保技術、生物技術、監控技術、保鮮技術、廢物利用技術、垃圾處理技術等。綠色物流先進技術的運用是綠色物流產業能否順利發展的支柱與前提,發達國家均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比如美國企業在物流活動中會對包裝、運輸、配送等物流方面應用諸多技術,比如EDI、JIT、配送規劃、包裝,為綠色物流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我國物流企業應認識到發展物流技術的重要性,積極研究開發并相關綠色物流技術,迎接綠色物流提出的新挑戰。綠色物流不但要求管理人員熟悉業務流程,而且還要精通技術、掌握供應鏈管理等相關綜合知識。與此同時,綠色物流企業之間還要加強相互的合作與業務交流,借鑒其它企業綠色物流發展的成功經驗,共同提高新技術的應用水平。
(四)重視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
健全的信息系統是綠色物流發展的重要基石,它是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前提。政府應引導相關綠色物流企業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比如質量管控、數據交換、射頻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等來提高企業的信息管理化水平。
政府還應支持公共網絡信息平臺的建設,實現不同部門同企業的資源共享、數據共用及信息互通,為信息交流創造有利條件。
(五)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當前我國綠色物流的基礎設施還相對落后,政府應加大對本行業的扶持力度。首先要強化新建物流設施的宏觀協調系統和功能整合能力,以戰略的角度去協調綠色物流的相關行業規劃,并理順各規劃之間的關系使得不同規劃、不同運輸場站建設及商貿流通行業倉儲規劃能進行有機銜接,同時還需防止重復建設、避免現有土地資源的浪費。
還要重視對現有物流設施的利用及其改造,對其布局、功能等進行整合,提高對現有設施的利用效率發揮應有的效能。擴大交通設施的投資,對公路、鐵路、水運、航空配送等建設力度。
(六)加強理論研究及人才培養的步伐
綠色物流屬于新生行業,政府應大力引導綠色物流方面的科研工作,首先要大力支持行業的理論和技術研究。其次要培養物流管理技術應用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物流管理作為一門應用性特征的學科,作為一個實踐特征的產業,它離不開產學研的結合。所以不得不把教學與科研聯合起來,把科研成果應用于企業,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重視實踐教學和實訓教學,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
同時,政府還要鼓勵高校開設現代物流專業,還要開設與綠色物流相關的環境科學課程。開展技術學院、本科、碩士及博士等多層次專業教育,為綠色物流產業培養出管理和專業人才。在社會層面要推進職業資格認證和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還要加強對認證培訓的監督和管理。與此同時還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資源,對在職員工進行多樣和多層次的培訓,提升物流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滿足市場對綠色物流以及各層次物流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豐源茂.淺談我國綠色物流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老區建設, 2009(2): 23-26.
[2]熊文杰.我國綠色物流發展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市場,2007(7): 20-21.
[3]王磊.中國發展綠色物流淺析[J].時代經濟論壇, 2009(2): 77-80.
[4]王小旭.我國綠色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物流科技, 2009(7): 16-18.
作者簡介:秦明,出生年月:1987年6月,性別;男,名族:漢,籍貫: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最高學歷:碩士,研究方向:國際物流,國際經貿,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