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伶
【摘要】依據依據高職教育的目標,圍繞工學結合及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了高職高等數學課程改革的幾點想法。
【關鍵詞】高等數學 課程改革 培養 能力
2016年暑假,我參加了關于“職業院校基于真實工作崗位的課程開發”培訓。這次培訓的三位職業教育專家(趙志群,王文槿,張貴春)講課的內容都包含著一個共同點:課程內容的設置、課程的模式、教學環境、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這幾方面,都需圍繞著工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進行。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和培養目標,以學生為本進行教學,達到“最好的教學是學生學會了該會的”教學效果。作為教基礎課高等數學的教師,應該知道高等數學教學的任務培養學生的什么能力,怎樣培養這種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I、選擇合適的內容
近年來,各高職院校把高等數學課時壓了又壓,課時少、內容多。加上高職學生的基礎普遍差,教材的有些內容不適合學生,因此教師要深入分析教材,對教材內容整改,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我們把一元函數的微分學和多元函數的微分學放在一起講,一元函數的積分學和多元函數的積分學放在一起講。如果不考慮學生的實際,課本有什么,講什么,勢必導致該學的沒學好,學生抵觸數學,不利于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對于高等數學的新生,習慣于高中老師的手把手滿堂灌教學,老師講的會就會了,不深入追究,不會就放棄,不會學習。所以老師在學期開始第一節課就應該給學生分析高等數學授課的特點和學習目標,高等數學該如何學習等,讓學生盡快適應高等數學的課堂教學。
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復習)。教師要求學生在作業中寫出預習哪看不懂,復習時當堂課的內容哪點沒掌握。預習、復習納入平時成績。有比較簡單的章節內容,就采用自學輔導法,即在指定的時間內讓學生自學,再進行提問引導,使學生掌握本節的內容。
3、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講新課時,引入有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然后教師進行總結。這樣引起學生的注意,知道老師要講什么。在講例題時,先讓學生思考去做,讓學生把典型錯誤寫在黑板上。最后教師分析講解。這樣學生很容易掌握知識。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從問題中反饋教學的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教學質量。
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會用公式計算,不會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這與過去的傳統教學“應試教育”,“重知識不注重應用”有關。這與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相違背的。因此我們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把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應放在首位。
1、要注意數學思想的建立
老師每講一個內容,要學生清楚它的背景,從而知道它可以解決的問題。例如教師在講授“函數的極限”時,常遇到學生對“極限”一詞難以理解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舉出一個簡單有趣的問題:“有一根一米長的木棍,先用電鋸截去一半,再用電鋸截去第一次鋸下的一半的一半,然后用電鋸截去第二次鋸下的一半的一半……如此持續地鋸下去,會出現什么結果呢?很快學生們就作出了回答:鋸木棍的次數越多,截剩木棍的長度越短,若鋸木棍為無數次,截剩木棍的長度趨向于零。這樣,學生對“極限”有了初步的理解,極限的思想也滲透了。
2、教學內容與專業結合,為專業服務
高等數學課程是為學生學習專業課服務的。所以高等數學課程教學不是只單一的講授高等數學的理論和計算,還要考慮專業課的需要,與學生后繼課程的學習做好銜接。
首先數學教師要應與專業課程教師了解本專業所用的數學知識,加強專業知識的滲透。如機電類專業,第一堂課就引入電學中幾個常用的函數;在導數概念之后立即介紹電學中幾個常用的變化率(如電流強度)模型的建立;作為導數的應用,介紹最大輸出功率的計算;在積分部分,加入整流平均值以及功率的計算,等等。任課教師結合專業知識,聯合高等數學原理進行講解,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處理實際專業問題的能力和綜合素質,滿足后繼專業課程對數學知識的需求。
三、開設數學實驗課
通過mathmatic和matlab等軟件,讓學生動手實踐進行計算和畫圖,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直觀了解,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四、多鼓勵,利于提高學生進取精神
教師除了關注課堂,還要研究學生的心里。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經常關心他們,他們學習上有一點進步,就表揚一下,讓他們知道老師沒有拋棄他們,讓他們逐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五、考核方式的改進
加大平時考核的力度,注重過程考核。降低期末考試的難度,增加平時成績在總成績的比重。期末考試占60%,平時成績占40%。通過這種考核模式,使學生平時對知識掌握更加扎實,防止一張卷定成績的弊病,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