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海
(貴州省大方縣公路管理所,貴州畢節 551700)
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技術措施與質量控制
王恩海
(貴州省大方縣公路管理所,貴州畢節 551700)
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優勢在于具有良好的承載力、水穩定性與整體性,而隨著相關材料技術的發展成熟,該項技術已經被投入實際應用中,尤其是各個高等級公路建設工程的路面施工。針對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施工技術及其質量的控制措施進行了探討。
水泥穩定碎石;基層;質量控制
1.1 施工工藝流程
準備工作→施工放樣→攪拌與運輸→攤鋪→壓實→處置接縫→養生→質檢和驗收。
1.2 施工前準備工作
(1)下承層準備
在施工之前,需要對原有路基狀況進行檢查,及時修補已經出現或潛在的問題,如龜網裂縫、坑槽或局部軟基等,并依據檢查的結果,確定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具體施工方案。
(2)配合比設計
原材料的準備非常重要,原材料通常包括砂、碎石與水泥,施工前需按要求對原材料進行嚴格強度及配合比的試驗,以確保其符合設計要求與技術規范,保證施工質量。
(3)施工放樣
以底基層為基礎,按照10~15 m的距離設置中樁,在此過程中需要考慮到路基的下沉問題,從而注意設置豎曲線時的整體圓滑美觀。然后需要在中樁上掛線,用于標識其設置的最小高度,以滿足基層的設計厚度,在原有縱坡上對其線形進行適當的調整。中線標高確定之后還需要依據橫坡的坡度,決定邊樁的高度,合理控制其高程。為確保交通能夠正常通行,可以采取半幅的施工放樣法。
1.3 混合料的拌和
在正式使用水泥穩定碎石混合料之前,需要預先進行拌制,通過調試的方法,確保混合料中的混合料顆粒成分、含水量等,均達到工程的相關要求,并結合當地的天氣狀況,適當增加其含水量約0. 5%~1%,同時注意控制所摻入的水泥計量,在確保經濟的前提下,保證水泥穩定基層施工質量與使用壽命。
1.4 混合料的運輸
在結合拌和站所具備的實際生產、攤鋪能力的情況下,還需要為工程配備必要數量的自卸車,使用自卸車,將拌和完成的混合料運送到施工的路段。在裝車的過程中,采用中、前、后的順序,運輸的過程中應當保持勻速,禁止隨便急剎車,以避免混合料的離析,運輸過程中應使用塑料布對混合料進行覆蓋,以保存混合料的水分。
1.5 混合料的攤鋪
在進行混合料攤鋪之前,應當首先進行試驗路段的攤鋪,以確定松鋪系數,依據該松鋪系數才能夠實施攤鋪施工。在實際的攤鋪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攤鋪機行使的速度,盡量保持勻速,從而實現攤鋪的均勻性,避免在攤鋪中發生停滯進而導致波浪等,最終避免出現施工縫問題。試驗檢測人員則需要注意在攤鋪過程中,隨時檢測混合料的水泥劑量、配比等,以保證混合料質量符合工程要求;如果發現粗集料成窩,則需要及時鏟除,并補充新的混合料,再次進行碾壓施工。為避免基準鋼絲繩垂度不符合要求問題所導致的基層路面不平整,則需要注意控制鋼支柱間距,一般要求小于10 m。
1.6 碾壓施工
先整平水泥穩定碎石層,使其斷面面積、坡度等均達到工程要求,然后施以靜壓施工,并進行振動碾壓達到必要的密實度,同時使用灑水車進行灑水養護,形成一條龍作業。碾壓施工的順序應當是從橫坡的下側開始,向上施工,先使用輪胎壓路機進行迅速碾壓,將其中存在的不平整問題顯現出來,再以平地機加以整形。如果混合料的含水量相當于或略大于工程的最佳含水量要求,則需要采用振動壓路機實施碾壓。對于直線段公路,碾壓施工的順序是由外向內的;而對于超高公路路段,則碾壓施工的順序相反,是由內側向外側進行的。碾壓過程要求機器后輪重疊約1/2輪寬,而碾壓的次數需要依據實際情況來確定,通常情況下需要達到6~8遍;前兩遍碾壓時,需控制其速度在1.5~1.7 km/h范圍內,后幾遍則可以適當加快,控制為2.0~2.5 km/h。
1.7 養生
對于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完成后的日常養護過程非常重要,在進行養生時,通常需要覆蓋養生膜,及時灑水,維持基層含水量。養生膜應通過小石子或混凝土預制塊固定,避免被風吹走或損壞,從而影響了對工程的保濕效果,影響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路面整體強度與質量。
2.1 原材料質量控制
在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施工過程中,對于其施工原材料中所涉及的水、水泥以及級配碎石的質量控制極其重要。水泥材料以初凝時間在3 h以上的為宜,其終凝時間則可以達到6以上的32.5,同時需要嚴格控制水泥的實際用量。所使用的級配碎石還需要嚴格控制其顆粒粒徑、含泥量、壓碎值等指標。一般來說,集料的最大粒徑要求控制低于31.5 mm,常見的規格有四種,即20~30 mm,10~20 mm,5~10 mm,0~5 mm,均可以達到工程的強度要求。所使用的水,可直接使用飲用水,即可滿足施工要求。
2.2 配合比控制
配合比根據施工現場選用的材料,抽取原材料,并進行篩分,然后根據工程實際,確定材料的級配曲線,進而以此作為依據,采取標準試驗的方式來決定材料的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從而保證試驗中,材料的各項指標都能夠符合工程設計要求,將水泥用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即在6%以內,最終達到防止路面出現裂縫等病害問題的目的。
2.3 施工過程質量的控制
(1)對于測量放樣施工環節,要求嚴格控制其直線上間距為10 m,并開展鋪筑試驗路段的攤鋪工作,設置好攤鋪厚度的控制線支架,以便用于確定松鋪系數,并確定松鋪施工的厚度。
(2)等下層的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完成后,要求在約7 d的時間期限內,繼續開展上層的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
(3)平整度的控制措施:①在篩分混合料中的粗集料、細集料時,如果出現混合料級配效果不佳的問題,將會影響到基層施工的平整度;②如果施工中出現水泥拌和不均勻問題,則水泥的劑量、含水量控制等方面也會受到影響,進而容易影響到平整度;③避免在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硬化過程中,發生不均勻收縮問題,從而影響平整度。
(4)壓實度控制,若是壓實施工不到位,也會影響到工程整體施工質量,因此必須予以重視。在壓實施工完成之后,需要及時針對壓實度進行測定,此后還需要按照一定的周期,對實驗用的標準砂進行清洗和篩選,定期檢測其密度與質量。此外,做好含水量測試,挖出混合料烘干后測定含水量,防止試樣中的粗集料影響到測試結果的精確性。
2.4 質量檢驗
在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完成之后,需要采取檢測措施,以評價工程質量,例如:混合料拌和必須均勻,無粗細顆粒離析問題。同時,需對基層壓實度進行檢測,具體檢測內容見表1。

表1 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實測項目
目前,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憑借著其承載性好、穩定性好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公路施工中。在實際工程中,需做好施工組織工作,加強各個施工環節的質量控制,以確保公路后期使用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1] 李強,倪富健.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收縮開裂間距預估[J].公路,2014,(2):56-57.
[2] 孫兆國.淺析公路工程施工中水泥穩定碎石的應用[J].科技創業家,2014,(2):78-79.
[3] 王宇,王釗.水泥穩定碎石基層表面化學凸石工藝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5,(5):43-42.
U416.214
C
1008-3383(2017)01-0010-02
2016-10-26
王恩海(1987-),男,貴州黔西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