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潼
(貴州省交通建設咨詢監理有限公司,貴州貴陽 550081)
縣鄉道路改造中的路面處理問題研究
肖 潼
(貴州省交通建設咨詢監理有限公司,貴州貴陽 550081)
主要對縣鄉道路改造中的路面處理問題進行了研究。
縣鄉道路;改造;路面處理
1.1 在改造過程中需要對舊道路的寬度進行調整的路基施工
在對縣鄉道路進行改造的過程中,如果需要改造的道路屬于較為窄的單車道路,那么一般情況下,之前的舊道路大多數都能滿足路基寬度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之前的道路路基。但是,如果需要改造的道路是非常寬的單車道或者是雙車道路面,就需要在之前舊道路兩旁或者是一旁進行適當的路基拓寬,以此來滿足改造的要求。在對之前舊道路路基進行加寬的過程中,施工單位應該選擇和舊道路相同的填土,在選擇填土的過程中,盡可能的選擇透水性較強的填土;在施工之前,還需要對地基上的雜草進行適當的清除,同時還需要沿著舊道路邊坡挖成臺階,臺階的傾斜的角度應該是向內傾斜,并且臺階的寬度最好不要小于1 m,在挖除臺階之后,如果舊道路基土體的寬度沒有達到2 m,那么就需要將剩下的土體以期挖除,之后再進行路基全寬填筑,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施工的需求。在路基寬度填筑滿足要求之后,就需要對路堤加寬部分的路基進行施工,在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分層填筑、分層壓夯實或者是壓實的要求對其進行施工,這樣才能更好地降低新建路基的沉降值,從而就能使新建路基和舊道路路基基本上處于同一個水平面上,減少舊路基和新路基的差異性。
1.2 在改造過程中需要對舊道路的高程進行調整的路基施工
在對縣鄉道路進行改造的過程中,如果需要對舊道路的高程進行適當的調整,那么在施工之前就需要按照在調整之后所需要達到的路床頂,和之前的道路表面兩者之間的關系對其路床分層施工進行決定。其中,如果新建道路的高程要求和舊道路之間的段落差距大于20 cm,那么在施工過程中就需要對其進行多層的鋪筑壓實,在鋪筑壓實的過程中,其壓實的密度需要滿足相應等級道路路床或者是路堤的規范和要求;但是,如果新建道路的高程要求和舊道路之間的段落差距超過10 cm但卻小于20 cm,那么在施工的過程中,就需要在兩者相鄰段落處進行同步單層路床施工,在這種情況下,其壓實度需要滿足相應的等級道路的上路床的規范和要求;而對于那些新建道路的高程要求和舊道路之間的段落差距10 cm之內的施工,可以不用考慮進行路床找補,可以在其路面基層施工過程中進行適當的補平處理。在施工過程中,如果面對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情況,可以根據水泥混凝土板下只設置基層的特點,對其路床上部進行適當的摻灰處理,這樣就能保證板下基礎強度的均勻性。
2.1 縣鄉道路
在確定舊道路路面能夠承受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層要求之后,就可以在舊道路路面上實施水泥混凝土鋪裝施工,在施工的過程中就可以對舊道路路面進行利用,在鋪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時候,其鋪設的厚度達到22~26 cm左右就行;如果舊道路路面不能滿足水泥混凝土的承載以及相應的穩定需求,那么就不能在舊道路上進行直接鋪裝,需要對舊路面進行適當的處理,或者是對基層實施加厚鋪,然后才能進行水泥混凝土的澆筑工作。通常情況下,如果舊路的代表彎沉值在100(×10-2mm)以上,那么就代表需要對路基基層強度進行適當的補強。
2.2 縣鄉道路較寬單車道路面或者是雙車道路面
通常情況下,縣鄉道路較寬單車道路面(寬度在4.5 m以上)或者是雙車道路面的行車速度是20 km/h,適應的累計軸次應該在3萬次/車道以下,這個時候,如果舊道路代表彎沉值在180(×10-2mm)
以下,就代表舊道路基層頂面的當量回彈模量就是符合要求的。因此在確定舊道路路面能夠承受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層要求之后,就可以在舊道路路面上實施水泥混凝土鋪裝施工,在施工的過程中就可以對舊道路路面進行利用,在鋪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時候,其鋪設的厚度達到18~20 cm左右就行;如果舊道路路面不能滿足水泥混凝土的承載以及相應的穩定需求,那么就不能在舊道路上進行直接鋪裝,需要對舊路面進行適當的處理,或者是對基層實施加厚鋪,然后才能進行水泥混凝土的澆筑工作。通常情況下,如果舊路的代表彎沉值在180(×10-2mm)以上,那么就代表需要對路基基層強度進行適當的補強。
3.1 將縣鄉道路中中低級路面改造成為瀝青路面
在對縣鄉道路進行改造的過程中,如果是要將中低級路面改造成為瀝青路面是不能直接進行瀝青面層鋪設的,中低級路面大多數排水性能都不夠穩定,是不能直接進行的。為此,在對其進行改造的過程中,需要對舊道路面進行挖掘翻松,然后再加入一些原料以此來改善其穩定性能,例如,石灰等材料,同時還需要保證其排水設計的合理性,之后才能進行路面改造。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還需要對舊路面的強度以及穩定性進行適當的檢查,若不符合施工要求則需要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改善,改善的方式主要包括鋪平調整路拱、再次翻松等。若符合施工要求則可以直接采取鋪裝施工。
3.2 對縣鄉道路舊瀝青路面進行改造
若要對縣鄉道路舊瀝青路面進行改造,則可以在舊道路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適當的補救,在補救的過程中按照瀝青路面的彎沉值采取適當的補強措施,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再生利用,在改造的過程中,對于一些局部具有坑槽的路面需要對其進行修補補強;對于裂縫較為嚴重的路面則需要對其進行防治裂縫反射的措施,之后再按照下表1對其進行補強。

表1 舊瀝青道路面不需要改造的彎沉要求
綜上所述,在對縣鄉道路進行改造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原有的道路資源對其進行改造,然后在改造過程中計算好相應的承載強度,選擇最恰當的方式對舊道路進行改造和處理,以此來全面提升縣鄉道路的使用價值。
[1] 彭芳健,謝甲閏.農村公路舊路改造中的路面處理問題研究[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6,54(1):47-48.
[2] 曹海飛.城市道路改造中的軟基處理[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32(26):145-146.
[3] 劉莉.淺談縣鄉道路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研究[J].四川水泥,2016,17(2):25-26.
U416.2
C
1008-3383(2017)01-0032-02
2016-09-05
肖潼(1982-),男,工程師,研究方向:公路與橋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