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鴻杰
(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貴州貴陽 550008)
高速公路隧道進出口視覺震蕩與行車安全
郭鴻杰
(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貴州貴陽 550008)
針對高速公路隧道進出口視覺震蕩,通過實驗研究的方法,分析高速公路隧道進出口視覺震蕩的基本內容,并提出了行車安全的基本思路,以進一步加深相關人員對高速公路隧道進出口視覺震蕩問題的認識,為保證行車安全奠定基礎。
高速公路;隧道進出口;視覺震蕩;行車安全
1.1 采集實驗數(shù)據(jù)
(1)隧道。選擇若干條隧道為研究對象,所選隧道的限速為60~80 km·h-1。本次研究中所選擇的試驗長度普遍為1 500~2 430 m之間,包括水泥路面隧道6組,瀝青路面隧道4組。
(2)設備與人員。本次研究中,采用日本的EMR-8B型眼動儀測量駕駛人員的動態(tài)視覺資料;采用MS6610型照度儀測量,并采用自主研發(fā)的車輛三軸加速采集設備進行加速測試。所選的研究車輛為比亞迪G3。
(3)試驗對比要素。在實驗前,獲取白天不同時間段的隧道進出口照度資料,并測量行車加速度、駕駛人員瞳孔直徑,以獲取行車速度、駕駛人員瞳孔面積等常規(guī)數(shù)據(jù)之間的定量關系。
2.1 視覺震蕩現(xiàn)象
這種特殊的視覺震蕩情況如圖1所示,產(chǎn)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為:(1)該現(xiàn)象屬于視覺適應期出現(xiàn)的瞬時盲期,主要表現(xiàn)為短暫的瞳孔面積快速變化,是典型的雙相漲落式變化。(2)該現(xiàn)象為典型的視覺適應現(xiàn)象,要與眼震相區(qū)分。

圖1 視覺震蕩示意圖
2.2 視覺震蕩試驗
(1)車速與視覺震蕩
通過開展107次高速公路隧道試驗中,其中72次為白天樣本,35次為夜間樣本,兩者的試驗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隧道進出口行車速度與換算視覺震蕩的持續(xù)時間關系圖
通過對圖2的相關內容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隧道進出口車速與視覺震蕩的持續(xù)時間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根據(jù)圖2所顯示的信息來看,在隧道進出口位置,在行車速度達到40~80 km·h-1時,車速與之間呈負相關關系,而隨著車輛運行速度不斷變化,在行車速度超過90 km·h-1時,開始與車速呈正相關關系。
結合圖2研究結果可以判斷,對于限速為80 km·h-1的高速隧道高速公路,在車速不大于85 km·h-1時,其產(chǎn)生的視覺震蕩強度較低,而且基本上不會出現(xiàn)二次視覺震蕩的問題。圖3記錄了隧道進出口行車速度與換算系數(shù)之間的關系。

圖3 隧道進出口行車速度與換算系數(shù)之間的關系
通過對圖3內容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在隧道進出口速度大于90 km·h-1時,視覺震蕩時間換算系數(shù)μ≈1;而如果隧道進出口的速度小于70 km·h-1時,則μ<0.85,并且在這個范圍內,視覺震蕩強度與車速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視覺震蕩效果會隨著車速的提高而提高。由此可以判斷,當將運行速度控制在90 km·h-1時,有助于進一步控制視覺震蕩強度,并改善二次視覺震蕩后問題,實現(xiàn)行車安全。
(2)建立視覺舒適度評價指標
有關行車試驗研究表明,在視覺刺激小于0.1 s時,基本不會引起駕駛人員的不良知覺情況;而如果時間達到0.2 s,將會產(chǎn)生最小視覺刺激時間,就會對駕駛人員的行車安全構成影響。一般在開展有關視覺舒適度問題的研究中,主要按照表1的相關信息開展分析。

表1 隧道進出口視覺舒適度評價指標(s)
對于隧道進出口可以判斷,在tc<0.2 s的情況下,會引起駕駛人員的不適,不會對其駕駛行為產(chǎn)生影響;而如果tc>1.0 s將會對駕駛人員的心理、生理產(chǎn)生影響,致使其不能識別交通信息,也不能及時規(guī)避遠處危險,就有可能發(fā)生交通事故。
2.3 基于視覺適應的停車視距
由于明暗適應過程中的視覺震蕩將會延長駕駛人員的反應時間,因此為了達到安全行駛的目的,需要在隧道進出口位置適當?shù)脑黾油\囈暰?,是保證行車安全的關鍵點。一般情況下,基于視覺適應的停車視距應該滿足下列關系式:

在上述公式中,St代表視覺適應停車視距;Ls代表最小視距增加的長度;V代表行車速度;t代表時間;φ、Φ分別代表隧道進、出口時的視覺障礙系數(shù)。
假設車輛在運行過程中分別保持80、100 km· h-1的運行速度,根據(jù)上述公式,可以確定高速公路隧道進出口基于視覺適應的停車視距,具體資料如表2所示。

表2 高速公路不同速度條件下的停車視距資料
根據(jù)表2的相關內容可知,在確定隧道進出口停車視距時,需要在現(xiàn)行管理條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20~40 m,以切實保證行車安全。
根據(jù)本次研究內容,共得出以下結論:(1)為了切實保證行車安全,需要嚴格控制控制隧道的進出口速度,一般速度不應大于85 km·h-1。(2)在確定隧道進出口停車視距時,需要在當前現(xiàn)行規(guī)章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20~40 m,以進一步提高行車安全性。
[1] 郭雪斌.隧道出入口駕駛員瞳孔及視點分布特性實驗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6.
[2] 胡江碧,李然,馬勇.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照明安全閾值評價方法[J].中國公路學報,2014,(3):92-99.
U455
C
1008-3383(2017)01-0128-02
2016-09-12
郭鴻杰(1973-),男,貴州貴陽人,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橋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