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海俠
(遼源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吉林遼源 136200)
產后出血通常指的是產婦在分娩之后24 h之內失血量高于500 mL,屬于分娩引起的嚴重并發癥,也是引發我們國家產婦死亡的重要因素,最近幾年以來,剖宮產率升高,但是剖宮產分娩產婦和自然分娩產婦比較,出現產后出血的幾率更高[1-2]。本文選取本院在以往一年之內所接診的剖宮產分娩手術產婦資料100例實施回顧性分析,結果如下。
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接診的剖宮產分娩產婦資料100例實施回顧性分析,所選產婦年齡21~45歲,平均年齡(29.0±1.1)歲,100例產婦全部為足月,沒有其他并發癥,平均孕周(37.5±2.0)周;根據產婦的入院順序對其進行分組,平均每組50例,對照組產婦在分娩期間注射20 IU催產素,研究組產婦在對照組基礎之上在手術之前1 h以及手術之后24 h分別注射葡萄糖酸鈣,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對比不存在統計學差異。
在對照組產婦分娩期間為其注射20 IU催產素,研究組產婦在對照組基礎之上在手術之前1 h以及手術之后24 h分別注射葡萄糖酸鈣,具體操作為:開展麻醉之前,研究組產婦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劑量為1.0 g,麻醉之后馬上開展手術,手術之后首先將胎兒順利娩出,在剝離胎盤之前兩組產婦全部接受宮體注射催產素,劑量為20 IU,手術之后24 h之內研究組產婦接受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劑量為1.0 g;通過稱重法以及容積法測量兩組產婦術后出血量,產后24 h之內出血量高于500 mL屬于產后出血[3]。
選取SPSS15.0統計軟件加以計算,計數資料用χ2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產婦出現產后出血幾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產婦平均產后出血量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 < 0.05),見表 1。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產婦產后出血情況對比
引發產后出血的因素包括子宮收縮乏力、軟產道損傷、胎盤因素以及凝血功能障礙等,其中比較常見的因素為子宮收縮乏力,收縮蛋白、腺苷三磷酸、鈣離子與腺苷三磷酸酶屬于子宮收縮必備物質基礎,鈣離子屬于子宮平滑肌收縮必要離子,子宮收縮期間存在非常關鍵的作用。婦女妊娠之后子宮慢慢增大,肌細胞增大之后存在很多收縮功能肌球蛋白以及肌動蛋白,細胞中鈣離子進入到肌細胞和肌球蛋白與肌動蛋白相互結合,提高腺苷三磷酸酶活動,引發子宮平滑肌收縮與恢復,鈣離子進入肌細胞之后,細胞外部游離鈣水平降低,但是當其降低到一定程度,會導致鈣離子通道無法開啟,引發子宮平滑肌收縮停止,產生嚴重后果,所以鈣離子在維持子宮平滑肌興奮性中發揮著非常關鍵的意義。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產婦出現產后出血幾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產婦平均產后出血量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
綜上所述,臨床中采取葡萄糖酸鈣防治產后出血效果理想,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1] 賀萍英,彭蘭鳳,唐玉梅,等.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聯合臍靜脈注射鈣劑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6(17):864.
[2] 曾林淼,周新偉,俞曉蓮,等.益母草注射液聯合縮宮素預防剖宮產術后產后出血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6,5(2):27-30.
[3] 李永慶,朱民強,顧建鋒.地佐辛與芬太尼用于無痛人工流產手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上海醫學,2015,12(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