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鄒坤 劉河
位于定邊縣白于山區秋季蕎麥成熟了
定邊縣公布井村轄6個自然村,279戶,1033人,勞動力620人,外出務工124人;現共有在冊貧困戶54戶186人,其中2015年精準識別貧困戶53戶183人,2015年已脫貧52戶180人,2017年返貧1戶3人,新增1戶3人。為實現“共同富起來”的發展愿望,公布井村轉化扶貧思路,采用“激發內生動力,整合外部資源,構建產業體系,捆綁農戶發展”的方式,以“小投入謀大收入”,將所有村民納入體系發展中,保證扶貧路上“一個不掉隊”。
利用集體經濟整合閑置資源。公布井村利用村級互助資金,初期投入5萬元落實回租閑置羊場、流轉閑置土地等項目,創辦六旺牧業專業合作社和貢布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成“一園一市”(羊子飼養量達3000只的畜牧產業園區及月供應量500噸的飼料玉米交易市場),這一舉措夯實了產業發展基礎,以較小的投入,建立起農牧業“無縫鏈接系統”,形成“以農促牧,以牧促農”的良性循環,將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催生農村休閑旅游服務業的發展,為進一步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引入外部企業協同發展產業。最初,公布井村引入14家光伏企業入園區建設項目,通過流轉土地獲取征地補償款,村民得到了資源置換資本的“第一桶金”。由此,公布井村開始積極協調招商引資,調整發展思路,堅持“品牌走出去,技術引進來,旅游興起來”的發展方向,引進五洲生態(與天津奧群和鐵奇仕4家年產值過億元的飼料企業談了意向合作框架)等各類企業,利用企業資金資源和先進技術,規劃落實產業發展項目,帶動本土農牧業及旅游業發展,輻射周邊區域經濟,形成“滾雪球”式發展,最終實現公布井現代農業產業核心區的建設規劃。
定邊縣貧困戶洋芋喜獲豐收
“板塊式”運營模式。在以往的實踐中,分散自主經營和統一管理經營都難以保證土地運營取得較高收益,一方面自主經營缺乏科學技術支撐和規模效應,另一方面統一經營容易出現土地“無人管”的情況,因此,公布井探索一種全新的土地運營模式。“板塊式”運營即指村集體合作社將農戶土地流轉整合并進行現代化生產改造,形成500畝的土地板塊,農民以土地租金或現金入股的方式參與生產經營,由生產經營管理者負責土地板塊管理(其中生產經營管理者入股總額不低于60%,其他成員入股總額不超過40%),將土地運營由“大家事無人管”轉變為“大家事能人管”,極大地帶動農戶參與土地運營的積極性,實現土地收益的最大化。
“體驗式”培訓模式。公布井村地處干旱區,畜草充足、農家肥需求量大,屬全國優質羊子飼養區。為整合利用優勢資源,提升生產能力,加強養殖技術指導,公布井村利用畜牧業產業園面向全村農戶開展養殖技術培訓。基于村畜牧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及養殖技術,實行“體驗式”培訓模式,提出“入園輪訓”計劃,即分批次、分階段引導養殖農戶入園,實行為期6個月的養殖體驗,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適時、適地開展養殖培訓,“手把手”教學現代化養殖技術,從而實行養殖培訓的全覆蓋。
管理運營機制。創建村級互助資金理事會。作為村招商法定機構。設立理事長一名,成員四名,由全體村民推舉產生。理事會負責管理村集體合作社及合作企業,統籌落實產業項目,協調解決各項問題,管理資金分紅,保障村民權益。創立“品牌基金”即產業發展風險金。由村集體合作社和合作企業共同管理,每年注入產業項目利潤的5%用于風險保障,以補償部分農戶損失,解決農戶產業發展后顧之憂,形成恒定的合作機制。
股權激勵機制。為調動農戶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推動產業體系良性發展,公布井村實施“股權激勵”措施,圍繞種植業、牧業及旅游業三大產業向全體村民頒發股權證,設集體股(財政投入、村集體投入)、互助資金股和生產經營股三類股,按省“三改”股權量化辦法,2017年11月11日確定村民可以“股東”的身份參與經濟事務的決策,培育產業“主人翁”意識,所持“兩證”可分享村集體經濟所有運營項目的利潤。
盈利分紅機制。公布井村集體經濟項目以“鞏固溫飽的基礎,做足現代農業元素”的前提發展,因此為保障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生產經營股設立了以“三級元素”分配的機制,即按土地、資金及管理技術成本進行三輪核算分配。
集體股在保證發展的前題下,經股民代表會討論分紅時,60%分紅分與村民,40%的分紅用于“村規民約”考核體系核算分配,實現村民變股民之后管理體系的科學性,以此保障“產業帶動全村致富”和“美麗公布井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