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楊勇
臨渭區故市鎮地處物產富饒的陜西關中平原腹地,南距秦東中心城市渭南19公里,全鎮總面積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3萬畝,人口6.38萬人,轄26個行政村,92個自然村,171個村民小組。轄區內貧困群眾1187戶3702人,其中未脫貧767戶,2235人。
故市鎮是一個傳統的糧食生產大鎮,近年來,參照現“三資”管理模式,創造性的提出了“黨支部+陽光托管”精準扶貧新模式,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黨建引領作用,依托黨支部、農村專業合作社和產業發展大戶、電商企業等方面的力量,將貧困戶的生活保障和經濟發展托管起來,妥善解決轄區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問題,從而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黨支部+陽光托管”精準扶貧模式,是故市鎮自主探索,大膽創新,合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次大膽嘗試。通過建立健全“黨支部+陽光托管”精準扶貧長效機制,搭建了一個黨群攜手、企戶共贏脫貧攻堅的“新平臺”。依托“黨支部+陽光托管”平臺,引導轄區貧困戶通過資金、資產和資源置換增加群眾收入,既盤活貧困戶的閑置資源,又規避市場風險,全面推行“三變”改革,使“三變”改革成為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和支撐,構建起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高度融合、互促互進、相得益彰的工作格局。


針對智力有障礙,無親無故,沒有能力根據收支來源支撐自己生活的貧困戶,實行生活托管,通過民主評議,會議研究,征得本人同意,簽訂托管協議,將其低保、糧補等救助金,由村委會監管,委托村中有意愿的愛心人士代為管理貧困戶的日常生活,每月支付一定費用,以此來解決部分貧困戶,無法管理自身財產,不能保障正常生活的問題。“黨支部+生活托管”運行以來,故市鎮各村先行先試,拉近了智障群體與社會的距離,受到了群眾的廣泛好評。目前,“黨支部+生活托管”模式已在全鎮廣泛運用,累計托管52戶65人。
依托地方經濟發展情況,根據貧困戶意愿,引導、鼓勵他們加入村級經濟組織,產業合作社(村級公司、龍頭企業),推行“黨支部+合作社(村級公司、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和“黨支部+產業大戶+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搭建平臺促進貧困戶和專業合作社合作,采取生產資料集中管理、產業投入集中規劃、產業收益集中管理的托管方式,風險由合作社或產業大戶承擔,減少貧困戶種養風險,保障他們獲得穩定收益。
一是通過土地流轉,由合作社發展主導產業,支付土地租金并進行盈利分紅,以此保障貧困戶年收益;二是通過產業指導,由合作社專業種養能手,通過一對一、一對多等形式,與貧困戶建立產業結對關系,從種養經驗、生產技術、市場信息等方面幫助他們成功種養,脫貧致富。三是通過實用技能培訓,有計劃組織勞務輸出等措施,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發展產業,外出務工增加收入,較好解決有勞動能力貧困戶無產業、走不出的問題。四是采取“托管+分紅”的方式,由專業合作社或產業大戶盤活資金助力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黨支部+產業托管”運行中,依托全鎮現有的李子、葡萄、桃等產業資源優勢,申報“渭陽商標”,成立“渭陽農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積極利用“互聯網+”銷售便捷的優勢,通過線上、線下綜合平臺,積極組織李子賞花節、李子品鑒會、電商對接會、美食展銷會等活動,進行優質產品推薦,提供客戶和產地產品地直接對接。打響故市品牌,以品牌優勢,增加貧困戶收入,促進貧困戶早日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