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遠
伴隨國家脫貧攻堅戰的打響,2014年6月,我有幸作為陜西省交通廳的一名掛職扶貧干部,來到渭北高原素有“秦隴門戶”“果鄉煤城”之稱的長武縣開展扶貧工作。從踏上長武那片大地,我心中明白,要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著干下去,盡心盡力辦好長武扶貧的事,決不辜負各級組織和長武父老的期望。
掛職以來,我結合長武縣委“聯村幫戶接地氣、惠農務實樹清風”活動,對相公鎮馬槽溝進行包村幫扶工作。堅持每周三進村入戶,重點與曹世民、曹勸勞等10名所幫扶的困難黨員群眾“一對一”開展結對幫扶活動。首先,掌握實際情況,打牢精準識別的基礎。全面了解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發放聯系卡,逐戶逐人登記家庭收入、產業支柱等相關基本情況,互留聯系方式,說明包抓目的,因戶思考致貧的根本原因。其次,整合資源優勢,改善貧困群眾生活條件。協調有關部門加大資金投放力度,整合資源,修建農村幸福互助院,完善相關配套設施,改善基本生活條件;改造家畜圈養設施,配發獺兔種苗,指導群眾因戶因人發展家畜養殖等產業,拓寬增收渠道,增加基本收入,解決群眾普遍關心的切身現實問題。最后,加強跟蹤指導,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堅持每周利用一天時間深入農戶,吃農家飯,住農家屋,談農家事,說農家話,把自己當作一名學生耐心細致、坦誠相見地與群眾促膝相談,傾聽群眾意見。
無論是下鄉調研,還是扶貧幫困,我覺得要始終堅持把思維和目光聚焦在農村偏遠山區的貧困群眾身上,把時間和精力投放在產業基礎薄弱、群眾收入微薄、交通道路不便、整體情況復雜等一些較為“難啃的骨頭”上面,真正把省交通廳的高效務實、正直擔當的優良傳統,體現到為貧困群眾辦實事、謀福祉的具體過程中,盡心盡力地為貧困群眾謀實事、辦好事,解難事。

慰問當地貧困戶
近年來,長武的扶貧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但是后期的扶貧任務依然艱巨,“硬骨頭”依然較多,形勢依然嚴峻,不容放松警惕。目前,各鎮差異較大,工作難度逐步加大,大多數鎮村群眾貧困程度不一,交通基礎薄弱、道路里程短小、仍然是精準扶貧過程中的重中之重;貧困村、貧困戶等產業發展不均衡,扶貧力量、投入數量和基礎設施相對薄弱;農村整體基礎設施水平低,工業基礎薄弱,農業產業效益低下,群眾基本收入微薄,靠天吃飯的收入方式基本沒有改變;脫貧人口脫貧的穩定性不高,因災、因病、因學、婚喪嫁娶等問題極容易返貧,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整體扶貧進度和力度。
因此,要結合實際問題,堅定脫貧信念,拿出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勇氣,把群眾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扎實去做,才能更好的根植群眾,服務基層,造福于民。
精準脫貧是衡量執政水平、造福于民、改善民生的關鍵。作為基層黨員干部要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形勢,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一個目標、四個切實、六個精準、四個一批”扶貧開發工作的要求,按照長武探索形成的以“精準識別摸底子、精準幫扶摘帽子、合力攻堅闖路子”為主要特點的扶貧工作新模式,大力實施“一村一策、一戶一法”方略,堅持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一號民生工程”,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才能共同托起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夢。要結合鎮村實際,盡心當好“五大員”,扎實履職,為貧困群眾生活的徹底改觀、基礎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首先,要當好一名調查員。農村貧困地區的調查工作具有很強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涉及面廣,關乎貧困群眾的根本利益,其調查的過程就是掌握實際情況,制定政策、精準識別的過程。要轉變思想觀念,樹立公仆意識,秉持“認真”二字,主動深入貧困地區,抓住發展的關鍵,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原則,全力做好精準扶貧攻堅的摸底調查工作。
第二,要當好一名規劃員。要按照“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區位、交通、人員、產業等方面資源,因人因戶,因村因鎮制定一套具有操作性強、產業發展快、生產效益高,且群眾積極性高、自我發展能力具備的扶貧產業發展綱要,為以后群眾的穩定脫貧定好步子,選好調子。
第三,要當好一名宣傳員。要宣傳好黨和國家惠民政策,把宣傳黨的強民惠民富民政策作為重要任務,用政策的福利調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通過有效的宣傳引導,讓群眾熟知政策制定傾向,才能引導群眾變逆向思維為順向思維,才能積極響應政策的號召,積極行動,真正找準自身致貧的“短板”,變壓力為動力,讓“輸血”式的扶貧變為“造血”式的脫貧,才能逐步走出貧困的圈子。
第四,要當好一名戰斗員。要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把扶貧攻堅、提升收入水平當作一項政治使命,堅定責任意識、使命意識和擔當意識,深入貧困地區,切身感受群眾的疾苦,從群眾的頑強毅力當中汲取扶貧前進的動力,時時與群眾保持魚水之情,事事為群眾著想,處處為脫貧出點子,謀出路,既要學會“搭橋”,又要學會“修路”,把解決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定格為工作的最終目標。
最后,要當好一名聯絡員。要始終保持無怨無悔的理想信念,把提升群眾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環境作為工作基本出發點,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要保持公正、為民、務實的工作情操,不畏辛勞,不算得失,不謀私心,不嫌麻煩,保持暢通,做群眾可信可依可賴的帶路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當群眾忠實可靠的聯絡員和勤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