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是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中澳自貿協定在內容上涵蓋貨物、服務、投資等十幾個領域,實現了“全面、高質量和利益平衡”的目標,必將為兩國經貿活動帶來極大便利。分析中澳兩國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探討了中澳自貿區的建成對兩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影響,重點分析了當前兩國經貿活動存在的問題,中澳雙方投資體系不完善,澳方對華政策與經貿關系的快速發展不相稱,中澳雙方貿易依賴程度差距大。提出促進兩國經濟貿易發展的對策:優化貿易結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拓寬貿易渠道,穩固中澳雙邊合作關系,加強中澳服務貿易合作,完善服務貿易體系。
[關鍵詞]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中澳自貿區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1-0004-04
[作者簡介]李俊鋒(1979-),男,漢族,河南林州人,華北科技學院管理學院講師,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數量經濟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計量,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是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2015年6月17日,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與澳大利亞貿易與投資部部長安德魯·羅布在澳大利亞堪培拉分別代表兩國政府正式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自由貿易協定》,標志著兩國持續十年的自貿區談判最終完成。中澳自貿協定是中國和其他國家簽署的最為全面的貿易協議,涵蓋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共十多個領域。在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大力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大背景下,研究中澳自貿區的建成對兩國經濟貿易的影響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澳經濟貿易發展現狀
目前,澳大利亞是中國第七大貿易伙伴和第六大進口來源地,中國則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一大出口市場。澳大利亞國家統計局最近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14—2015財年澳大利亞新增出口企業有4000多家,其中對華出口企業有1300多家,表明澳大利亞對華出口蓬勃發展。2015年,我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鐵礦石超過6億噸,占中國進口鐵礦石總量的637%,金額約3586億美元。而2015年煤炭和氧化鋁這些資源產品最大進口來源地也是澳大利亞。我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7085萬噸,占煤炭進口總量的347%,金額53億美元;進口氧化鋁2866萬噸,金額95億美元。同時澳大利亞也是中國牛肉、羊毛、大麥等農產品最大供應國。2015年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牛肉156萬噸,占牛肉進口總量的329%,金額約79億美元;進口羊毛174萬噸,金額157億美元;進口大麥4362萬噸,金額125億美元。中澳自貿協定自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以來,據海關統計,2016年上半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3059億美元,其中鐵礦石、農產品和煤炭分列前三大出口商品。表1反映了2013—2015年中澳兩國雙邊貿易情況。
二、中澳自貿區的建成對兩國經濟貿易的影響
中國和澳大利亞兩國在經貿領域中有很強的互補性,中國有廣闊的市場和充足的勞動力,而澳大利亞則具有豐富的能源等,兩國的經貿合作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增長勢態。
(一)中澳自貿區建立對兩國貨物貿易的影響
中澳兩國在資源稟賦上的互補性是兩個國家進行貿易合作的基礎。中國的比較優勢主要集中在豐裕的勞動力資源、物美價廉的工業品和廣闊的國內消費市場;澳大利亞的比較優勢主要集中在資金、技術和自然資源類產品。中國雖然自然資源存儲量豐富,但人均占有量較低;而澳大利亞地廣人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農產品,這些能源和農產品可以長期供應中國市場,滿足中國市場需求。2015年澳大利亞與中國進出口主要商品構成見表2、表3。
根據中澳自由貿易協定,過渡期之后,中澳兩國的產品至少80%以上可以免除關稅,中國和澳大利亞的出口競爭力均會明顯提高,兩國的雙邊貿易額的增加幅度會更大,有利于推動兩國貨物貿易的發展。
(二)中澳自貿區建立對兩國服務貿易的影響
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的成功簽署,是繼中韓自貿協定后又一個高水平、高質量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協定包含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等14個領域,在服務貿易層次,澳大利亞成為世界上首個對我國以負面清單模式做出服務貿易承諾的國家,同時,中國通過“正面清單”的模式考慮澳大利亞在電信、銀行、教育、法律和建筑等部門的需求。所以,中澳自貿區的建立將會對兩國的服務貿易產生深遠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點。
第一,為兩國的金融合作創造更多機遇。金融是中澳雙方合作的重點之一,除了在自貿協定中所做出的金融開放承諾之外,還就銀行、證券、反洗錢等方面達成一致意見。2014年11月,兩國簽署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實現澳大利亞人民幣市場與中國人民幣清算系統直連,極大節省了貿易和交易的時間與匯兌成本。如今,澳大利亞業已成為人民幣重要的海外離岸市場之一。
第二,進一步促進兩國的教育服務合作。近幾年,中澳教育合作不斷拓展,中國已經成為澳洲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地。澳大利亞是教育服務強國,2015年,選擇到澳洲留學的中國學生共計135萬,大約占中國出國總人數的26%。在中澳自貿協定中,中方承諾了在協定生效的一年內,對澳方認可的新增的77家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機構進行審查、評估并在中國教育部涉外教育監管網上注冊,澳方將向中方提供相關監管決定的詳細信息,以提高澳方高等教育機構信息的透明度,切實保護中國赴澳留學生的權益。與此同時,澳方也歡迎中方的教育機構在澳設立中文國際學校,為中澳兩國文化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三,促進運輸業和電信業的發展。運輸業是中澳雙方服務貿易的重要部門之一,澳大利亞因地理位置,海運非常發達,且載貨量大、成本低,因而海運是兩國的主要運輸方式,中國擁有完善的海運交通系統,其中三大海運集團(中國遠洋集團、中國海運集團、中國國際海洋運輸集團)在澳大利亞所占比例高達35%,在此背景下,這非常有利于推動兩國的海運事業發展。此外,雙方還就電信業務達成一致,澳大利亞承諾中國企業可以在澳設立獨資電信公司,沒有地域和業務范圍限制,中企還可入股澳大利亞電信公司,同時中國也為澳大利亞電信投資者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展開投資活動提供更多市場準入機會,這為雙方的交流通訊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第四,促進投資的便利化。中澳自貿協定生效起,澳方推出的“投資便利化安排”成為發達國家首次對華工程和技術人員作出的特殊便利化安排,加之放寬對華企業在澳投資的監管審查和讓中國企業享受與美、日等國同等待遇,不僅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投資審查門檻,減少中企赴澳投資風險,還為深化中澳合作創造有利條件。澳大利亞市場是中國企業發展的重要市場,2015年,中國對澳大利亞的直接投資額大幅增長595%,高達1509億澳元,澳大利亞對華投資額與中國對澳投資額幾乎相當。按人均計算,澳大利亞對華投資規模是中國對澳投資規模的50倍以上。
三、中國與澳大利亞經濟貿易存在的問題
(一)中澳雙方投資體系不完善
雙方投資的領域及規模、特別是中國對澳大利亞投資的層次還不夠高。澳大利亞對外投資的主要方式基本以證劵投資、股權交易為主,直接投資特別是在制造業的投資非常有限。相比之下,中國對澳投資大多通過合資企業形式開展直接投資。近幾年,澳大利亞的一些行業,如金屬加工制造業、交通倉儲、食品加工、房地產等行業吸引了包括中國部分國營企業和民營資本在內的投資,但是,總體來看中國在澳大利亞高科技領域的投資非常有限,而且投資規模比較小,許多企業的經營狀況不夠理想,這與當地的限制較多不無關系。此外,澳大利亞對中國企業認識不足,加上“中國威脅論”的出現,對中國企業產生一些偏見,對來自私營企業的投資較歡迎,但是對來自政府、國企的投資比較反感,特別是針對重要資源的投資。
(二)澳方對華政策與經貿關系的快速發展不相稱
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部分政策與中澳貿易關系的迅速發展不同步,澳大利亞需要進一步改善對中國的貿易政策。歷史證明,兩個關系密切的經濟體,必須建立密切的政治經濟關系,這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必然條件,要發展中澳自由貿易區,加快經濟一體化建設,雙方就必須建立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這就對兩國的經濟政策提出了要求。澳大利亞在對亞洲的經貿政策中,一貫把與日本的貿易伙伴關系擺在首位,其次是東盟。這種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澳大利亞對中國市場的忽視。
(三)中澳雙方貿易依賴程度差距大
澳大利亞對中國主要出口資源密集型商品和少量高附加值的制成品,而中國對澳大利亞出口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商品和部分技術密集型的商品。中國對澳大利亞的礦產品貿易依賴性很強,特別是鐵礦石的進口。中國在澳大利亞的核心經濟利益也集中在鐵礦石貿易上。根據中國海關統計,鐵礦石是中國第四大進口商品,澳大利亞是中國最大的鐵礦石進口來源地。鑒于此,中國對澳大利亞鐵礦石貿易的依賴程度之高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的礦產品的替代性很小,而造成澳大利亞在貿易談判中往往擁有更多的定價權和主導性。澳大利亞對華進出口貿易的市場替代性較強,而中國對澳大利亞的鐵礦石進口替代性較弱,差距可能會給雙邊貿易帶來不穩定性。
四、促進兩國經濟貿易發展的對策
(一)優化貿易結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中澳貿易結構單一,分工模式層次較低,各自的產業結構未能得到有效升級,已經限制了中澳貿易總量的擴大。因此,中澳兩國政府必須重視合作,采取行動建立完善的產業鏈條。雙方要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技術含量,增加產品附加值,繼續擴大兩國傳統產業貿易,將內部的產業結構與對外的貿易結構一起優化升級。同時針對不斷出現的新需求,拓展貿易合作的新領域,可以在出口部門與非出口部門間成立聯通機制,加強信息的溝通以及生產組織之間的協調。從兩國資源稟賦來看,中國與澳大利亞在農產品貿易方面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由于以往的關稅與非關稅壁壘,兩國的農產品貿易并未得到快速發展。中澳兩國政府可以將加強農產品貿易作為拓展中澳貿易領域的突破口,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現農產品生產專業化、規?;?、產業化、經營標準化,來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
(二)拓寬貿易渠道,穩固中澳雙邊合作關系
中澳雙方應拓寬雙邊貿易關系的基礎,減少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拓寬中澳雙邊關系的渠道可以從政府、企業及個人三個層次來考慮。政府方面,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開展兩國政府高層間的會話,將有利于增強雙方的互信度,及時協調和解決經貿合作中出現的問題。企業方面,繼續加強兩國企業之間已有的長期合作,同時從貿易向投資、信貸、服務等方面的合作方向發展,來促進雙邊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個人方面,兩國各自的文化政策推動了兩國人民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兩國政府可以進一步簡化兩國人員往來的手續,減少對人員流動限制。實際上,這種民間的良好關系是排除“非經濟”因素干擾雙邊貿易關系的重要保證。
(三)加強中澳服務貿易合作,完善服務貿易體系
相對于貨物貿易而言,中澳服務貿易潛力巨大,極具發展空間。根據澳大利亞政府所列示的負面清單可以發現,澳大利亞對中國服務提供商的限制并不多,開放力度較大。雙方在擴大傳統服務貿易的同時,應積極發展現代服務貿易合作,積極推進服務業的開放,提升服務貿易的效益與質量。在投資方面,利用中澳自貿協定的簽署帶來的機遇與便利,鼓勵有條件的地區設立中澳經貿合作區,合作區內以中澳合資企業為主體,主要集中引進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工程、海洋綜合開發技術等企業,可以在經貿合作區內成立創新企業孵化器和科技研發中心,引進節能示范項目,推進合作區內的配套設施建設,實現優勢產業的互補和產業配套協作。借鑒上海自貿區的建設經驗,把負面清單管理作為建立外商投資管理的核心制度,以貿易便利化為目標建立貿易監管制度,加強政府職能轉變,建立事中事后監管制度,精簡管理程序,促進中澳人流、物流及資金流的便捷流通。
中澳自貿協定的成功簽署及生效將極大提高兩國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的數量和質量。從長遠來看,中澳自貿區的建立會對兩國的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產生積極作用。中澳兩國在自貿區建立后加強合作,完善機制,克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一定會對兩國經濟貿易快速穩定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高程.中澳雙邊貿易中的不對稱相互依賴分析[J].當代亞太,2008(2):105-123.
[2]蔡小芳,李昕.從貿易與投資結構看中澳自貿區的共贏戰略[J].經濟統計學,2015(1):112-123.
[3]段怡,李京.中澳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比較及合作機制研究[J].國際貿易,2011(5):23-24.
[4]何好俊,祝樹金,肖皓.中澳自貿區建立關稅削減影響中國農業的CGE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9(11):151-156.
[5]張燕,高志剛.中澳自貿區貿易潛力的引力模型分析[J].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15,27(4):117-122.
[6]楊菲.中國與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區的經濟效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5.
[7]王艷枝.中澳自貿協定簽訂對中國乳制品進口貿易的影響[D].北京林業大學,2016.
[8]周密.中澳自貿區,開啟大國自貿合作新平臺[J].世界知識,2015(1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