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選取1998—2014年廣西對外貿易和廣西GDP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和協整檢驗,得出結論:廣西—東盟貿易與廣西經濟增長之間具有很強的正相關性。隨著“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推進,廣西要積極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充分發揮廣西在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平臺服務作用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廣西—東盟貿易;協整分析
[中圖分類號]F06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1-0014-06
[作者簡介]魏高揚(1988-),男,漢族,安徽舒城人,助理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
一、引言
(一)東盟經濟共同體的最新進展及前景
作為東盟經濟一體化的終極目標和“東盟共同體”的三大支柱之一,東盟經濟共同體的建設主要由四部分構成:一是單一市場的構建,涉及貨物、服務、投資、資本和技術勞動力等要素的自由流動;二是提升東盟競爭力,涉及知識產權、競爭政策、消費者保護、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建設、電子商務等領域合作;三是實現區域均衡發展,包括中小企業發展和能力建設等具體目標;四是深化與區域和全球經濟的融合,涉及東盟在東亞或亞太區域經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和參與全球供應鏈的能力。目前,這四部分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
首先在單一市場的構建方面,隨著東盟自貿區(AFTA)的逐步實施與落實,東盟成員在關稅減讓和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東盟與東亞經濟研究所(ERIA)的研究報告顯示,自2010年東盟自貿區建立以來,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等6個東盟老成員(ASEAN-6)的整體關稅已經降至005%,而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等4個新成員(CLMV)的整體關稅水平也已降至260%[1]。目前,上述東盟6國(ASEAN-6)間9965%的貨物進口關稅已經取消,其他4國(CLMV)也已將9880%的貨物進口關稅降至500%以下。據東盟秘書處和世界銀行的報告顯示,過去10年間東盟內部的貿易成本已經下降了約15%。[2]而據ERIA的另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東盟各國在《東盟服務貿易協定》(AFAs)第七階段(AFAs7)中的服務部門開放程度(Hoekman指數)已經達到0360,不僅高于第五階段(AFAs5)的0240,也高于東盟—澳新(0330)、東盟—中國(0170)和東盟—韓國(0200)等“10+1”FTA的承諾水平。[3]日本學者浦田按OECD標準(該標準區間在0—1,數值低說明該國投資領域越開放)的評估也表明,東盟整體在農、林、漁、礦和制造業方面的投資自由化程度已經達到0267(其中市場開放程度更是低至0197)。[4]
(二)“一帶一路”與廣西—東盟(區域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
正如東盟成員將“東盟經濟共同體”設定為經濟一體化的終極目標,并將互聯互通和貿易便利化作為《東盟經濟共同體藍圖》的重要支柱一樣,“一帶一路”的最終目標也是要與沿線國家一起打造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而互聯互通和貿易投資便利化同樣也是廣西構建“一帶一路”的最基本尺度。[5]鑒于廣西與東盟地緣上相近、經濟上的相互依賴和對基礎設施投資的強大需求①,未來一段時期內,中國有必要以構建“一帶一路”為契機,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平臺,在現有東盟互聯互通、APEC互聯互通、泛亞鐵路網、泛亞能源網、大湄公河次區域互聯互通、孟中印緬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等框架基礎上,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一起打造歐亞交通網、泛亞鐵路網東南亞走廊和泛亞能源網,構建橫貫東西、連接南北的歐亞海陸立體大通道。本文建議以東盟互聯互通促亞太互聯互通,以亞太互聯互通補東盟互聯互通,以海陸絲綢之路“五通”連接亞太、歐亞與東盟互聯互通,做到三個互聯互通合作進程相互促進、協同增效。
二、文獻綜述
當前,國內外學者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絲綢之路經濟帶對外貿競爭力評價,如薛偉賢和董艷麗(2014)采用2003—2013年貿易進出口額等數據分析中國沿絲綢之路經濟帶五省對外貿易現狀,進而擴展Tinbergen的貿易引力模型,構建貿易競爭力CTG指數評價五省對外貿易競爭力大小,得出五省區競爭力由大到小排序為陜西、新疆、青海、甘肅和寧夏,并得出五省區在經濟規模、外商直接投資、人力資本、技術創新和貿易壁壘五個方面均有提升空間的結論;Yuichiiro Uchida(2005)[6]、蔣和平(2011)[7]、Szczepan Figiel(2013)[8]均通過測算貿易競爭力指數、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國際市場占有率等來評價一國對外貿易競爭力;近年來部分學者更多地通過統計學、計量經濟學方法建立諸如RCA模型、引力模型以及基于級數突變理論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等來綜合分析一國對外貿易競爭力,如吳海明和王勁屹(2011)[9]、郄萌和雷懷英(2013)[10]。第二,對外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國內外學者主要從國際貿易中部門分工視角運用動態平衡模型、引力模型、波特鉆石模型及計量經濟學模型等分析對外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如Hegazy Elgazar(2002)[11]、盛斌和廖明中(2004)[12]、Mihaela Herciu(2013)[13];還有部分學者如毛日昇(2006)[14]、王育紅(2010)[15]通過RCA、TC等國際貿易指數并結合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分析對外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
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方面,部分學者采用Gene MGrossman和Esteban Rossi-Hansberg(2008)[16]的理論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構建區域共同市場,需要深入分析亞洲各國在生產價值鏈中的地位和發展前景的觀點,認為在生產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的背景下,產品的生產不再由一國單獨完成,而是將生產階段分割成若干相對獨立的環節,這些環節零散分布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國家和地區,帶動國際貿易逐漸由產品貿易(tradeingoods)向任務貿易(tradeintasks)轉變。HYane(2013)[17]認為全球價值鏈突出表現為中間產品貿易增加,而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各國顯然處于這一產業鏈的中心環節,而東亞地區中間產品貿易占全球進口規模的65%—80%。Robert Koopman等(2014)[18]在HIY和DRS方法的基礎上構建了ICIO數據庫,全方位對貿易附加值進行測算,但測算的年份較少,不能全面反映世界各國的貿易附加值全貌。Bart Los和Marcel PTimmer(2015)[19]定義一國的外國增加值占產品總增加值的比重為FVAS,表明一國參與全球化的程度,并進一步構建區域外全球化參與程度指標GFVAS和區域內全球化參與程度指標RFVAS。
鑒于此,本文在借鑒上述文獻的基礎上,構建經典線性回歸模型,假設廣西—東盟貿易額與廣西GDP存在一定的關系,選取1998—2014年的廣西進出口貿易數據,通過協整分析驗證相關性的存在,并為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可行性建議。
三、廣西與東盟國家貿易額對廣西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數據來源與模型構造
本文從1999—2015年的廣西統計年鑒中逐年選取廣西國民生產總值和廣西—東盟國家進出口總額,貨幣單位均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成以人民幣為單位的數值,其中廣西國民生產總值用GDP表示,廣西對東盟的貿易總額用IE表示。為規避異方差,變量采取對數形式,故本文選取廣西GDP與廣西—東盟貿易額IE的對數形式(即LNGDP、LNIE),所有數據處理、分析計算均采用Eviews90進行。
通過對LNGDP與LNIE的計算,繪制出散點圖(如圖1)進行分析。
圖1顯示了各變量的散點圖和相關系數,可以看出變量LNGDP與LNIE呈現出遞增趨勢,說明兩個變量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性,即廣西GDP的增長與廣西、東盟進出口貿易額之間的依賴度非常高,可以建立線性模型。用經典線性回歸模型來分析廣西—東盟貿易對廣西經濟拉動作用的大小,建立的總體回歸模型如下式所示:
LNGDPt=α+βLNIEt+εt(1)
式中LNGDPt表示廣西GDP的對數形式,LNIEt表示廣西東盟貿易額的對數形式,εt表示隨即干擾項。
(二)平穩性檢驗
1序列平穩性的ADF單位根檢驗
對LNGDP和LNIE進行非平穩性的單位根檢驗(ADF)。利用Eviews90做出兩個時間序列LNGDP和LNIE的趨勢圖(如圖2)。由圖2可知,兩個時間序列存在一致的上升變化趨勢。
利用Eviews90對兩個時間序列進行ADF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在5%顯著性水平下,LNGDP和LNIE的ADF值為-2290313和-3236070,均大于5%臨界值-3759743和-3759743,不能拒絕存在單位根的原假設,故LNGDP和LNIE都是非平穩的時間序列。進一步進行一階差分檢驗,結果顯示:在5%顯著性水平下,LNGDP和LNIE一階差分的ADF值為-1465003和-2332250,均大于5%的臨界值,不能拒絕存在單位根的原假設,因此D(LNGDP)和D(LNIE)也是非平穩的時間序列。最后對變量進行二階差分的ADF檢驗,發現DD(LNGDP)和DD(LNIE)的ADF值為-3984517和-3429545,均小于5%的臨界值,因此,在5%顯著性水平下可以拒絕存在單位根的原假設,即DD(LNGDP)和DD(LNIE)都是平穩的時間序列。
2協整分析
對LNGDP和LNIE進行OLS估計,由上面檢驗可知,DD(GDP)和DD(LNIE)都是平穩的時間序列,由于LNGDP和LNIE服從同階單整過程,滿足進行協整檢驗的前提條件,本文采用OLS檢驗法對變量進行協整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由上面的結果,可以得到相應的回歸方程:
LNGDP= 0584819LNIE+ 9381680(2)
t-Statistic=(687143)(614112)
Prob=(00000)(00000)
R-squared= 0996038
Adjusted R-squared= 0995774
F-statistic= 3771329
Prob(F-statistic)= 0000000
Durbin-Watson stat= 1854390
模型結果分析:通過觀察參數估計量系數的符號和數值,可知該模型符合經濟意義。LNIE前的系數為0584819,表明在1998—2014年之間,廣西與東盟進出口貿易額每增加1億美元,將導致廣西GDP增加0584819億美元左右。從R-squared= 0996038可以看出,方程整體的擬合優度非常好。從表1的輸出結果還可以看出,常數項系數和回歸系數的t檢驗概率均為00000,說明它們都可以通過概率小于5%的檢驗,從而拒絕原假設,即常數項和回歸系數均顯著于0。從F-statistic= 3771329,Prob(F-statistic)= 0000000可判定方程通過概率小于5%的檢驗,即方程的顯著性非常好,反映出廣西GDP的增長和廣西與東盟進出口貿易額兩變量之間呈現高度相關性。
四、政策建議
(一)廣西應爭當“海上絲綢之路”的新門戶和新樞紐
廣西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和始發港之一,南靠北部灣,與東盟國家既有陸路相連又有海路相通,是我國西南、中南的出海大通道。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末,廣西已具有萬噸級以上泊位60多個,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過1億噸。目前廣西北部灣港實現“三港合一”,正朝著現代化大型組合港發展。2015年,廣西北部灣港將新增吞吐能力216億噸,總吞吐能力將達到336億噸以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已成為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樞紐和重要支點,已經成為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前沿陣地,將建設成為中國—東盟合作的商貿基地、物流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為我國西南、中南地區與東盟開放合作的戰略支點和龍頭。
(二)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總體思路
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倡導“親、誠、惠、容”理念。以構建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為發展目標,以打造經濟繁榮之路與和平友好之路為主要支撐,以雙邊、多邊重大合作項目為主要載體,以深化互聯互通、加強港口合作為基本內容,貫徹務實靈活的合作方針,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推動雙向投資、貨物貿易、能源資源合作、生態共建、人文交流,構建區域一體化新格局,共建21世紀的和平之海、合作之海、繁榮之海、文明之海和生態之海。
(三)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任務
1機制建設重點突破。機制建設是一個組織持久生命力的根本保障。在目前世界經濟政治發展不確定性不斷增多的新形勢下,加強機制建設對于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尤為重要。一是建立對話磋商決策機制,這主要包括“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國家領導人會議、各種專業部長會議(如商務部長會議等)以及“海上絲綢之路”合作論壇等;二是建立健全制度機制,這主要包括各種綱領性文件和各種專業協議的制定,如廣西與“海上絲綢之路”國家在港口、交通、旅游、漁業等方面的合作協議等;三是完善日常組織機制,這主要包括“海上絲綢之路”合作秘書處、聯合專家組和專業工作組;四是建立貿易合作與便利化機制、投資促進與便利化機制、城市聯盟機制、港口戰略聯盟機制以及金融、農業、旅游等合作機制。
2資金保障要落到實處。廣西要積極參與“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必須要有資金的支持,因此要協調出資設立專項合作基金。一方面要有效利用國際發展機構(如亞行、世行等)的資金和技術,積極利用亞洲債券市場和私人投資;另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對廣西企業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交流的支持力度,引導和幫助企業用足用好國家相關專項扶持資金。
3設立主題論壇。廣西要積極參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離不開通暢的信息傳播機制,尤其是在當前信息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因此,要加強參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力度,廣西應把設立主題論壇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建議在原泛北論壇的基礎上,設立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主題論壇。并根據不同的合作領域,分別設立各種行業性質的專題論壇,如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論壇,以及金融論壇、交通論壇、港口論壇、漁業論壇、旅游論壇和環境論壇等。雙方的政府、企業突出介紹各自相關產業的經濟基礎、產業現狀、投資環境、市場潛力、投資和貿易政策、相關法律法規,相互推介招商和貿易信息,力求全面、準確、系統、翔實,并及時跟蹤反饋的信息,為加快相互間的產業合作提供可靠資料。
4完善政策推進和協調機制。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我國東南、西南沿海、沿邊各省區的方方面面,如廣西、廣東、海南、福建、云南等,這既需要各省區發揮自身優勢,又需要合力共建。目前,我國參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合作機制主要有三類:一是以廣東為中心的“泛珠三角區域(云南、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和香港、澳門,即“9+2”)”;二是以云南為結合點的次區域經濟合作組織(GMS);三是以廣西為中心的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因此,我國政府應設立專門機構來協調相關省份間的關系,通過建立聯席會議、發展行業組織和企業聯盟組織等方式,溝通彼此的立場,使三大機制各有分工和側重,以形成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力。
5通過“五通”,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政策溝通方面,充分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泛北部灣論壇等平臺積極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深化雙邊、多邊交流,實現政策、規劃之間的銜接,增進政治互信。道路聯通方面,依托與東盟陸海相連的有利條件,建設中國—東盟海上通道、中國—中南半島陸路通道、中國—東盟航空樞紐、中國—東盟信息港,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貿易暢通方面,加快推進東興、憑祥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和跨境經濟合作,完善口岸和保稅物流體系,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現代商貿物流基地。貨幣流通方面,發揮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作用,繼續深化與東盟國家的金融合作,規劃建設以人民幣計價、面向東盟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鼓勵廣西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設金融機構。民心相通方面,發揮廣西與東盟國家山水相連、人文相親、習俗相近的獨特優勢,加強與東盟國家的文化體育、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等民間交流和經貿往來,鞏固傳統友誼,促進共同繁榮發展。
(四)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舉措
1積極響應,高度重視。“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共享,是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促進我國與相關國家務實合作、互利共贏的重大戰略。“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能源資源豐富、市場廣闊、人口數量、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且正處于經濟快速增長期和轉型期,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間。廣西與東盟國家是陸上、海上的近鄰,無疑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和責任,故一定要高度重視,積極響應,在深化與東盟合作、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發揮作用,做好服務,做出貢獻。
2抓住機遇,推動發展。“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是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促進我國與相關國家務實合作、互利共贏的重大舉措,對形成我國陸海統籌、東西兼顧的大外交格局,增強以和平、合作為旗幟的大國軟實力,在國際上獲得更大影響力和話語權具有重大意義。這對于凸顯廣西的區位優勢,充分發揮廣西在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平臺服務作用,推動廣西建成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提供了新的歷史性機遇。
3加強宣傳,達成共識。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基本內涵、目標任務,提高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和企業加快對沿線各國交流合作重要性的認識,唱響把廣西建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口號,實現品牌效應。
4深入研究,精心謀劃。從長期從事對外關系,特別是對沿線各國交流與合作研究的科研院所中,選取具有較好理論功底、時間精力較為充沛的專家學者對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基本內涵、目標任務、基本路徑、時間表和路線圖以及廣西的使命責任、對策措施進行深入研究和謀劃,為政府提供決策參考。
5打好基礎,努力構建。廣西首先要把自己的事做好,一是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等現有的重要平臺和機制來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二是重點抓好以港口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建設,謀劃建設北部灣自由貿易港,把北部灣打造成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三是設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論壇或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作為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的主題,在東盟領導人和智庫中進行探討,形成共識。[20]
[參考文獻]
[1]ERIA.Mid-Term Review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AEC Blueprint: Executive Summary[J/OL].http://www.eria.org, 2012.
[2]ASEAN Secretariat and World Bank. ASEAN Integration Monitoring Report[R/OL].http://www-wds.worldbank.org,2013(12).
[3]Fukunaga Y.,I.Isono. Taking ASEAN+1 FTAs towards the RCEP: A Mapping Study[J]. ERIA Discussion Paper Series,2013(2).
[4]Urada S.,M. Ando. Investment Climate Study of ASEAN Member Countries[R/OL]. http://www.eria.org,2011-03.
[5]邢廣程.理解中國現代絲綢之路戰略[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4(12).
[6]Yuichiro Uchida,The Effects of Competition on Technological and Trade Competitiveness[J].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5(8):258-283.
[7]蔣和平.韓國對外貿易競爭力實證分析及經驗啟示[J].生產力研究,2011(5).
[8]Szczepan Figiel.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Agro-Food Sectors in the EU Countries: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CAP[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81):405-410.
[9]吳海明,王勁屹.基于效率視角的“金磚四國”貿易競爭力研究[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1(6).
[10]郄萌,雷懷英.基于RCA模型的中國國際貿易競爭力研究[J].東岳論從,2013(6).
[11]Hegazy Elgazar,Sources of Japanese Competitiveness and Growth[J].LAER,2002(2):65-78.
[12]盛斌,廖明中.中國的貿易流量與出口潛力:引力模型的研究[J].世界經濟,2004(2).
[13]Mihaela Herciu.Measur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Romania by Using Porters Diamond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J].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3(6):273-279.
[14]毛日昇.中國制造業貿易競爭力及其決定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6(8).
[15]王育紅.日本對外貿易競爭力分析[J].現代日本經濟,2010(5).
[16]Gene M.Grossman,Esteban Rossi-Hansberg. Trading Tasks:A Simple Theory of Offshoring[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8,2008.
[17]H.Yane. Prospects of Trade in Intermediates and Trade in Services:What Does the Gravity Model of Bilateral Trade Tell Us[J].OSIPP Discussion Paper,2013(13E):2.
[18]Robert Koopman,Zhi Wang,Shang-Jin Wei. Tracing Value-Added and Double Counting in Gross Expor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4(2):459-494.
[19]Bart Los,Marcel P.Timmer.Gaaitzen J Vries:How Global Are Global Value Chains? A New Approach to Measure International Fragmentation[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55,2015(1):66-92.
[20]呂余生.深化中國——東盟合作,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J].學術論壇,2013(12).
(責任編輯:喬虹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