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濱++柯麗娜++吳尚欽++王波++張志鴻++賴碧梅



摘 要 研究了巨尾桉木屑配方對7種毛木耳產質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在巨尾桉木屑栽培基質中,與對照菌株‘漳耳43-28相比,新菌株43012和雜10菌絲長勢好,污染率低,產量高,營養品質好,可以在福建等地推廣示范。
關鍵詞 毛木耳 ;巨尾桉木屑 ;產量 ;品質
中圖分類號 S646.6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7.02.015
Effects of Sawdust of Ucalyptus grandis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7 Strains of Auricularia auricula
YUAN Bin1) KE Lina1) WU Shangqin1)
WANG Bo2) ZHANG Zhihong1) Lai Bimei1)
(1 Zhangzhou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Zhangzhou, Fujian 363005,China;
2 Soil and Fertilizer Institute,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engdu, Sichuan 610066, China)
Abstract Substrates were prepared with sawdust of Eucalyptus grandis and used to culture 7 strains of mushroom Auricularia auricula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substrates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A. auricula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ew strain mushroom 43012 and Za 10 cultured in the sawdust based substrates gave higher yield and good nutritional quality,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strain mushroom ‘Zhanger 43-28. These two new strains of mushroom were better in mycelial growth, low in contamination, high in yield, and good in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could hence be released for extension and demonstr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China
Keywords Auricularia auricula ; Sawdust of Eucalyptus grandis ; Yield; Quality
桉樹是桃金娘科桉樹屬(Eucalyptus)的總稱,是世界性的短周期工業原料林(速生豐產林)樹種[1]。我國南方地區10多年來大面積引進和種植了澳大利亞的巨尾桉等桉樹品種,成為全球造紙原料的最大產地之一。據不完全統計,漳州市現有桉樹(巨尾桉為主)60多萬hm2,占林地面積的20%,是福建省最大的桉樹速生豐產林基地[2-4]。隨著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啟動和食用菌產業的快速發展,菌林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漳州地區種植白背毛木耳所需闊葉雜木屑大多是從江西等地調運而來,無疑增加了耳農種植成本[5-6]。桉樹因其材質富含芳香油等不利于食用菌生長的物質,一般認為是不適宜種植毛木耳,至今桉樹木屑在食用菌上的應用研究報道很少[7-8]。為了篩選出適宜巨尾桉樹木屑栽培的毛木耳菌株,開展了7個菌株栽培比較試驗,分析了菌絲體生長速度、產量和主要成分含量,最終篩選到2個較好的毛木耳新菌株。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試材料
供試菌種為43012、漳耳42、雜10、永耳13、CR5、Ap402、漳耳43-28。其中CR5、Ap402由四川省農業科學研究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提供,其余菌種由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保存。
1.1.2 培養料配方
巨尾桉木屑84%、麥麩10%、豆粕3%、輕質碳酸鈣3%,pH約7.3,含水量約63%。
1.2 方法
1.2.1 試驗設計
試驗地點設置在漳州市農科所試驗基地。試驗共設7個處理,分別為43012、漳耳42、雜10、永耳13、CR5、Ap402、漳耳43-28,每處理3重復,每重復144袋,總共試驗菌包3024袋,菌包單排排列,四周設置菌包保護行,以保證試驗環境的一致性。
1.2.2 原料堆制發酵
參照常規方法[5]。提前3個月將巨尾桉木屑放置于室外,淋透水,備用。建堆前按比例將麩皮、豆粕、輕鈣等輔料撒在木屑堆上,混勻,建成高1.8 m的長方形料堆,并打通氣孔,之后間隔5~7 d翻堆1次,翻堆時補充水分,確保堆料含水量63%~66%,共翻堆3~4次。發酵好的料應具有愉悅的清香味,不能有明顯氨味等異味,料內白色放線菌菌絲普遍可見,pH7.5~8.5,含水量約63%。
1.2.3 菌袋制作與養菌出耳
原料發酵完畢后,要確保含水量適宜,以手握培養料,指間出現似滴非滴的水珠為宜(約含水量63%)。栽培袋采用高密度低壓聚乙烯,塑料袋規格為17 cm×37 cm,厚度0.045 mm 。采用機械裝袋每袋裝干料約0.5 kg。常規方法滅菌和接種,各處理均在同一大棚內進行養菌和出耳管理,養菌期間控制溫度在23~26℃,空間濕度約65%,出耳期間溫度控制在15~20℃,空間濕度85%~95%。觀察并記載全生長期情況,記錄干耳產量,并隨機取樣送到農業部食用菌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上海),委托其對送檢的毛木耳干品進行營養品質測定,蛋白質、粗脂肪、多糖、灰分、氨基酸檢測依據分別是參照GB 5009.5-2010、GB/T 5009.6-2003、NY/T 1676-2008、GB 5009.4-2010、GB/T 5009.124-2003。
1.2.4 數據統計
采用DPS V6.55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顯著性分析,差異性分析采用Duncan新復極差分析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菌株的菌絲在巨尾桉木屑栽培料上長勢的比較
由表1看出,Ap402品種的菌絲生長最快,分別比漳耳43-28、43012、CR5、漳耳42、永耳13和雜10快了6.29%、6.70%、8.35%、16.25%、19.23%和41.98%,與品種間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污染率最低的是菌株43012,僅為0.5%,與品種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雜10菌絲濃白致密,盡管其生長速度慢,但在巨尾桉木屑栽培料上的污染率很低,僅次于菌株43012,與對照漳耳43-28存在極顯著差異;污染率較高的分別是漳耳42、永耳13和CR5,這3個菌株“黑頭”較多,高溫時出現木霉感染,其中CR5的菌絲生長速度較快(5.15 mm/d),而另2個菌株的菌絲長速較慢。表明菌絲生長速度與其抗雜菌能力沒有必然關系。
2.2 不同菌株產量情況的比較
7個試驗菌株兩潮毛木耳采收曬干后,統計總產量和絕對生物學效率,詳見表2。總產最高的是菌株雜10,高達79.66 g/袋,第二是菌株43012,為77.84 g/袋,排序第三的是對照菌株漳耳43-28。對各菌株子實體的平均單袋干耳產量用新復極差測驗法進行多重比較,可以看出,雜10菌株的平均單袋總產量最高為79.66 g/袋,其次是43012,為77.84 g/袋,與另5個菌株存在極顯著差異;對照漳耳43-28菌株的總產量在試驗菌株中排序第三,與緊隨其后的菌株Ap402沒有顯著性差異,與漳耳42、永耳13、CR5存在極顯著差異。絕對生物學效率最高的是雜10,其次是43012,分別為15.93%、15.57%,較對照漳耳43-28增產率分別提高7.07%,4.62%,雜10和43012利用巨尾桉木屑栽培時增產效果顯著。
2.3 不同品種的白背毛木耳子實體常規營養成分分析
據報道,食用菌所含有的蛋白質、多糖等物質,對提高人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有促進作用,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9-11]。由表3看出,不同毛木耳品種利用巨尾桉木屑栽培的木耳產品的營養成分差異較大,其中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菌株雜10,其次是43012,分別比對照漳耳43-28提高了23.70%和6.32%;多糖含量較高的分別是雜10、Ap402及漳耳42,分別比對照提高了27.36%、14.50%和3.26%,粗脂肪含量最高的3個菌株是漳耳43-28、雜10和漳耳42,菌株43012和Ap402含量為0.3%,都比對照降低了40%,永耳13和CR5含量為0.2%,比對照降低了60%。灰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漳耳42,Ap402,43012,雜10,漳耳43-28,永耳13和CR5。
2.4 不同處理的毛木耳子實體氨基酸含量
由表4、5看出,不同毛木耳品種利用巨尾桉木屑栽培的木耳產品的水解氨基酸種類齊全、豐富,但含量存在較大差別。氨基酸總量最高的菌株是雜10,其次是43012,分別比對照菌株漳耳43-28提高15.52%和7.05%,其它菌株的氨基酸總量均低于對照菌株。其中,菌株雜10和43012的必需氨基酸、藥效氨基酸、支鏈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含量均較高,分別比對照提高18.37%、15.42%、12.0%、13.42%和8.0%、5.93%、4.65%和4.45%;鮮味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雜10,比對照提高了4.91%,43012的鮮味氨基酸含量比對照減少了1.23%;6個供試試驗菌株的硫氨基酸含量均比對照菌株的高,菌株43012提高幅度最小為7.11%,菌株雜10提高幅度最大為41.42%。綜合比較發現,菌株雜10和43012利用巨尾桉木屑栽培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高。
3 討論與結論
研究表明,不同毛木耳菌株均可適應桉樹木屑栽培基質,在生產中是可以用桉樹木屑替代闊葉樹雜木屑栽培毛木耳。在巨尾桉栽培料上,菌株雜10的菌絲生長速度較慢,但其產量卻最高,污染率也較低,這也再次側面證明毛木耳在栽培料上的菌絲生長速度與其產量沒有必然相關性,與其抗污染能力也沒有必然聯系[12]。這表明在品種篩選和育種時,菌絲生長速度只能作為一個參考,而不能作為一個關鍵條件,只要菌絲長速不是過慢而影響菌絲吃料,都不應將其隨意淘汰,而應更多關注其產量、品質、抗性等特性。
本研究結果表明,新菌株雜10和43012利用巨尾桉木屑栽培不僅可以獲得更高產量,還可以獲得更高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由于巨尾桉木屑來源方便、價格低、生產成本下降,即便按照與漳耳43-28相同價格出售,種植雜10和43012仍可以獲得更高收益,推廣前景廣闊。
本研究雖然取得較好試驗結果,但仍有不少方面有待深入研究,如是否還有其它菌株更適宜利用巨尾桉木屑基質?毛木耳利用巨尾桉木屑時的產品安全如何?有必要篩選出更優的巨尾桉木屑培養料配方等。
參考文獻
[1] 祁述雄. 中國桉樹.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9:10.
[2] 黃白金,廖世滿. 桉樹豐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J]. 技術與市場,2015,22(1):49-50.
[3] 張小龍,黃欣樂,黃怡強,等. 福建省漳浦縣桉樹種植產業發展研究[J]. 中國市場,2015,34:147-148.
[4] 楊民勝,洪長福,姚慶端,等. 開拓創新 科學經營 推進桉樹可持續發展——淺析福建漳州發展桉樹實踐[J]. 桉樹科技,2014,31(3):49-53.
[5] 袁 濱,張金文,張志鴻,等. 漳州白背毛木耳集約化高產栽培技術[J]. 長江蔬菜, 2012(18):64-66.
[6] 張志鴻,袁 濱,柯麗娜,等. 杏鮑菇菌渣栽培白背毛木耳技術研究[J]. 湖南農業科學,2013(11):18-21.
[7] 覃寶山,覃勇榮. 新型培養料栽培食用菌研究的現狀及展望[J]. 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6):223-228.
[8] 陳麗新,陳振妮,汪 茜 ,等. 桉樹木屑在食用菌菌種生產上的應用試驗[J].南方農業學報,2013,44(4):644-648.
[9] 高艷玲. 淺談食用菌的保健和藥用價值[J]. 現代農業,2012(7):5.
[10] 張 丹,鄭有良. 毛木耳的研究進展[J]. 西南農業學報,2014,17(5):668-673.
[11] 趙 因,張 悅. 毛木耳的藥理作用及其臨床應用[J]. 基層中藥雜志,2001,15(1):49.
[12] 袁 濱,張金文,柯麗娜,等. 白背毛木耳菌株栽培對比試驗[J]. 北方園藝,2012(21):131-134.
① 基金項目: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No.CARS-24);福建省星火計劃項目(No.2016S0023);2015年漳州市現代種業發展項目。
收稿日期:2016-10-26;責任編輯/凌青根;編輯部E-mail: rdnk@163.com。
② 袁 濱(1984~),男,碩士,助理研究員,從事食用菌品種選育、栽培研究與技術推廣工作,
E-mail: yuanbin0703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