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聊齋志異》一書是我國清代大文學家蒲松齡的重要著作,它也是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代表之作在蒲松齡還在世時已引起人們的興趣,王士鎮曾為之評點。20世紀 ,國內外才對《聊齋志異》開始了全面系統的研究。國內對《聊齋志異》的資料版本等進行搜集整理,海外對《聊齋志異》主要進行了文獻考證,思想藝術與社會文化價值等方面的研究,拓展了《聊齋志異》的研究視角。
關鍵詞:聊齋志異;國內研究;國外研究
作者簡介:李芳(1990.3-),女,山東省滕州市人,遼寧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5-0-01
一、20世紀以來國內學者對《聊齋志異》的研究
1、蒲松齡的生平和家世研究
從傳統上我們都將《聊齋志異》看作一部志怪小說,但蒲松齡說,它也是一部“孤憤之書”。除《聊齋志異》之外,我們還能見到蒲松齡的其它著述,還有與他同時代友人的詩文,但這些材料直到20世紀才受到人們的重視。
20世紀前半期,主要是對《聊齋志異》文獻的搜集與整理。胡適于1932年發表了《辨偽舉例—蒲松齡生平考》,至此許多人開始討論蒲松齡生卒年代的問題,但未引起軒然大波。直到50年代以后,人們開始進行了系統的編寫和考證的相關工作。
(1)蒲氏年譜、傳記的編寫
路大荒的《蒲松齡集》,其后附《蒲松齡年譜》;劉階平的《蒲留仙傳》,張景樵的《蒲松齡年譜》,馬瑞芳的《蒲松齡評傳》,都增添了許多蒲氏生活事跡的具體內容。
(2)有關蒲氏生平事跡的相關著述的考證
袁世碩在70年代末廣泛搜集了有關資料,其中以清初淄川的一批文獻為主要成果,如其摯友張篤慶的《厚齋自撰年譜》、《昆侖山房詩集》抄本,張永躋的《蕉雨齋詩詞稿》,畢際有編訂的袁藩之《敦好堂集》謄清稿,還有蒲立德的《東谷文集》抄本、《蒲氏世譜》等。
關于《聊齋志異》的版本,1986年臺灣學者羅敬之著的《蒲松齡及其 < 聊齋志異>》出版,對蒲氏生平及思想做了相關論述。楊海儒于1994年出版了《蒲松齡平著述考辨》,對蒲松齡的生平和與其相關文獻的一些問題作了考證及分析。
2、《聊齋志異》相關文獻資料的搜集與整理
對《聊齋志異》的有關文獻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工作,以1948年為界可以分為前后兩個時期。
(一)前期
劉階平的《蒲柳泉先生的全部遺著》(1933),路大荒發表的《蒲松齡先生遺著補考》(1934),何鵬發表的《蒲松齡著述考》(1937),對蒲松齡遺著進行了全面調查和搜集。1934年在成都發現了乾隆初年福建榕城黃炎熙的選抄殘本,共12冊 ,其中第二和第十二兩冊遺失。同年,學者陳蘋提供了其收藏的《聊齋志異拾遺》細目42則,數篇佚文由此面世。
(二)后期
20世紀有關《聊齋志異》版本的重大進展是發現了半部手稿本。這對于《聊齋志異》的各種版本的鑒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將其與青柯亭本相較,就會發現后者篇目不全,還有意地刪改了一些文字。1962年河南輝縣又發現了王金范《聊齋志異》十八卷本原刻一冊,這是一部選刻本,共收作品256篇,但諸本均佚的《某經略》篇,卻在此本可以看到。1963年杜荇的著作《新發現的二十四卷抄本<聊齋志異>初校后記》是對《聊齋志異》(二十四卷抄本)的鑒定和評述。這半部手稿本由古籍出版社于1955年進行影印。友鶴整理的《會校、會注、會評本<聊齋志異>》于196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二、20世紀國外對《聊齋志異》的研究
20 世紀以來,海外對《聊齋志異》的研究從社會學、文化學的角度進行了中外對比呈現出獨特的視角,也取得了相當豐富的研究成果。
日本學者平井雅尾首先對有關《聊齋志異》的文獻問題進行了考證。20世紀30年代,他在山東淄川行醫期間搜集了一些有關蒲松齡和其代表作《聊齋志異》的原始材料,并于1940年出版了《聊齋研究》。之后不久,日本學者藤田也出版了《聊齋志異的研究資料》、《聊齋研究文獻要覽》等,對聊齋文獻進行了整理,在此過程中,學者八木章好也對《聊齋志異》有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發表了相關文章,如《聊齋詩研究序說》、《蒲松齡兒孫抄本<聊齋詩草>??庇洝返?。日本學者前野直彬于1976年出版了《蒲松齡傳》對蒲的生平進行了全面、細致的研究。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較突出。
單從《聊齋志異》文本來看是描寫了一些神仙妖怪和花妖形象,但這些形象中寄托了蒲松齡的情感和理想,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在這方面,日本、英國、越南等許多國家的學者都作了相關探討。如阿列克謝耶夫于1934年撰寫了《<聊齋>中儒生個性與士大夫意識的悲劇》,1965年烏斯金發表了《蒲松齡的小說》,1980年費什曼出版了《十七-十八世紀三位中國短篇小說作家: 蒲松齡、紀昀、袁枚》,等系統分析了蒲松齡的世界觀基礎,情感追求和《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
參考文獻:
[1]路大荒:《蒲松齡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新1版.
[2]蒲松齡:《聊齋自志》,見“三會本”《聊齋志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
[3]王曉平:《<聊齋志異>日本翻案的跨文化操控》,山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4 期.
[4]雷群明:《聊齋藝術通論》,上海: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90年.
[5]王枝忠:《聊齋東傳二百年史述略》,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6][日]前野直彬:《蒲松齡傳》,臺北: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6 年.
[7]崔靜:《外國專家眼中的<聊齋志異>》,淄博日報.20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