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了不起的蓋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品,這部小說在敘述手法和語言的運用上都具有突出成就。本文將以汽車為視角,對汽車的意象做出較為全面地分析,探討小說的主題意義。
關鍵詞:《了不起的蓋茨比》;象征;汽車
作者簡介:胡玲玲(1983.6-),女,漢族,河南鄭州人,鄭州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語言學與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5--02
引言: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作品。這部小說構思巧妙,語言精致,情感豐富,一直以來都是評論界關注的焦點。《蓋茨比》的成功不僅在于它深刻的社會主題,還得益于作者高超的藝術手法,尤其是對象征手法的獨特運用。菲茨杰拉德對象征的運用如此深刻,如此純熟,在美國文學史上實屬罕見。小說中出現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個事物都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從蓋茨比的豪宅到灰谷廣告牌上的藍眼睛,再到黛西家碼頭上的綠燈,無一不引人深思。其中,汽車,作為工業文明產物,早已超越了其單純的身為交通工具的社會屬性,被作者賦予了深刻的象征意義。
一、汽車與個人榮耀
起初,汽車從歐洲引進美國時,美國人對此是抱著一種“復雜的、矛盾的心態”。面對這種現代文明的產物,他們雖然覺得新奇而充滿渴望,卻又有顧慮和擔心。但是鑒于其在地理空間方面的優勢,年輕一代的美國人很快便接受它,并視其為一種時尚。汽車也逐漸與個人財富和社會地位劃上等號。在《蓋茨比》中,汽車的這一象征意義在幾位主要人物身上都有充分的表現。
小說中的蓋茨比是一個暴發戶,他一心想要通過炫耀財富來贏回心上人黛西,因此他那閃亮的乳白色的“勞斯萊斯”汽車便成了他個人榮耀的象征,是他重拾舊夢的工具。而身為上層貴族的湯姆,對待汽車的態度卻是矛盾的。他表面上對汽車是鄙視而不屑的,甚至嘲笑蓋茨比的汽車是“馬戲團的花車”,借此來顯示自己高貴的血統;可諷刺的是,他平時出入使用的交通工具幾乎都是汽車,也始終不肯將自己的汽車賣給修理師威爾遜。汽車對于中下階層來說隱喻他們想進入上層社會的夢想,汽車修理師威爾遜一直做著自己的汽車夢,卻屢遭湯姆的戲弄;威爾遜太太把汽車視為改變身份地位的途徑,為了坐上自己渴望的“汽車”,她背叛自己丈夫,甘愿成為湯姆的情婦。小說中描述她與情夫約會時,特意提到“她放過了四輛出租車,然后選了一輛淡紫色的、有著灰色座套的新車”,這里刻意的選擇暴露了她的虛榮和對富貴生活的向往。
二、汽車與新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新的技術革命改變了世界,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汽車的普及不僅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也帶來了新的價值觀念。在《蓋茨比》中,汽車已不只是一種日用工具,更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寓意深刻。汽車代表了財富、權力、自由和成功。小說中出現的汽車多次暗示了新世界和新的價值觀念對美國的沖擊。
小說中對汽車最細致的描寫出現在蓋茨比的那輛引人注目的勞斯萊斯:“車子是濃重的白色,鍍鎳部分閃閃發亮,長長的車身上這兒那兒的鼓突出來,是內設的放置帽子、食品和工具的暗箱,別具一格。階梯狀的擋風玻璃,折射出十幾個太陽,撲朔迷離。我們坐進車廂,坐在層層的玻璃后面,置身在深綠皮革裝飾的溫室里一般,開車向城里進發。” 尼克對蓋茨比的轎車的描述很特別,尤其是那個“成階梯狀擋風玻璃”,不只是讓他本人覺得“撲朔迷離”,讀者也同樣感到困惑。這輛車和它的主人蓋茨比一樣,很是與眾不同。這輛汽車是高科技的產物,可以說是一個現代神話作品,它的突兀也顯示了蓋茨比的與眾不同。汽車象征著最新的科學技術和最新的生活方式,汽車的出現對舊有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帶來了沖擊,寓意美國文化已逐漸趨于庸俗和華而不實,必將被新世界代替。
關于汽車的描寫,小說中另有一處值得深思得地方出現在第四章,當尼克與蓋茨比一同去紐約的路上,尼克描述到:“我們穿過布萊克威爾島時,一輛高級轎車從我們車旁經過,開車的是個白人司機,里面坐著三個打扮入時的黑人,兩男一女。他們帶著一副蓄意較量一番的傲慢神氣,沖著我們翻翻白眼,我看了忍不住笑出聲來。”這一處的描述很是惹人眼球,一輛豪華轎車里坐著三個黑人,司機確是一個白人,這一幕出現在20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大街,很顯然是十分突兀的。也許有部分讀者會聯想到種族主義,但我們卻不能在小說的其它部分找到佐證,來證明這部小說與種族主義的覺醒有任何聯系。我的理解是,小說中的汽車代表了先進科學技術對傳統道德觀、價值觀帶來了沖擊,傳統文明和舊有的社會體制將會被打破。
三、汽車與死亡
汽車,在人類的生活中,一直都扮演一個具有爭議的角色。一方面,汽車給人們帶來了便捷和方便,另一方面,它給人們的生命和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威脅。小說中,無論是那輛“開進溝里的汽車”還是造成威爾遜太太死亡的“肇事車”,汽車都暗喻了傷害和死亡。
汽車是造成威爾遜太太死亡的兇器,這一部分也是小說情節的轉折點。文中對案發現場是這樣敘述的:“那輛‘肇事車—這是報紙上的提法—停都沒停。車子從昏暗的暮色中突然出現,出事后稍稍猶疑了片刻,然后在前面的拐彎處不見了。”作為一種威脅,小說中的汽車擦破過工人的紐扣,撞斷過女傭的胳膊,壓壞過醉漢的右手,還運送過死人,當過靈車。因此,在故事的高潮處,汽車自然而然的充當了劊子手,這是一輛“致死”的汽車,是死亡的運輸者,它必會帶來死亡。很顯然,汽車在小說情節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它構成了小說的框架結構。車禍之前,小說為我們呈現了多重矛盾,車禍之后,各種矛盾的后果相繼呈現,帶來了多種意義上的死亡,這場車禍是極具有象征意義的。
小說中的汽車不只是導致死亡的兇器,它還是檢驗人們道德感和責任感的工具。透過幾個重要人物對待開車的態度,小說很好的揭示了那個時代美國社會逐漸淪喪的道德感和社會責任心。在尼克第一次參加蓋茨比家的宴會時就有這樣一個“車禍”場面,幾個醉酒的人把車開到了溝里,當問及車禍發生的過程時,一個人說自己對開車一無所知,另一個人則無視輪子掉了還要堅持開車去加油站。這些人無視現實,毫無道德的表現極具諷刺意味。小說中的另一個主要人物喬丹對待開車的態度也是很好的例子。當尼克批評喬丹開車太粗心時,喬丹卻滿不在乎的為自己辯解,還強調“這沒什么,別人小心就是了”。正是抱有同樣的態度,湯姆才可以在不熟悉蓋茨比汽車排檔的情況下,把車開的飛快,把別人甩在身后;也是擁有同樣的觀念,黛西才會在情緒糟糕的狀態下,以開車來鎮靜自己,結果撞死了威爾遜太太。而這種不負責任,無視他人生命的生活態度絕不只是存在于小說人物的身上,他們都是這個物欲橫流,享樂至上,道德心和責任感缺失的社會的一個縮影。
結語: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部優秀的作品,作者在并不長的篇幅中,向讀者呈現了“爵士時代”美國社會金錢至上,追求物質,自私冷漠的生活常態。小說被推崇最多的是其華麗的語言藝術和高超的寫作技巧。在《蓋茨比》中,菲茨杰拉德把汽車融入故事情節的框架中,以“車禍”來結束所有的矛盾和麻煩,可謂是設計精巧。在菲茨杰拉德的筆下,汽車不再是單一的交通工具,它富有多重含義。它象征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經濟能力,是人們炫耀財富的手段;它是人們夢想的載體,是實現夢想的工具;它是高科技和新物質的代表;它還是檢驗公眾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試金石。應該說,對汽車象征意義的解讀能更好的幫助讀者領會小說的主題意義。
參考文獻:
[1](美)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蓋茨比[M]. 姚乃強. 譯.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4.
[2]陳法春.《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汽車隱喻[J]. 外國文學研究, 1997(4): 68-71.
[3]鄒慧芳. 從汽車隱喻看《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人物的精神困境[A]. 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3年年會暨海峽兩岸翻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 2013.
[4]劉璐.《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語言特征解讀[J]. 芒種,2015(22), 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