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圓圓 趙佳琦
摘 要:本文討論了構式語法的產生及發展歷史,談及一些語言學家對構式語法體系的建立所作出的貢獻。簡單介紹和討論了四種構式語法模式,其中重點談及了Goldberg對于構式語法的研究及其構式語法觀,Goldberg提出一個新的構式的確立需要滿足兩方面的條件,其一是構式所表達的句法或者是語義的某些方面都不能從語法中已經存在的其他構式中推到出來。其二則是該構式可以提供與詞項無關的語義,然后在她的 《構式一一論元結構的構式語法研究》所提到的四種構式的分析中更加印證了這兩點。
關鍵詞:構式語法;Goldberg;構式
作者簡介:栗圓圓(1990-),女,黑龍江鶴崗人,哈爾濱師范大學西語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趙佳琦(1992-),女,黑龍江雞西人,哈爾濱師范大學西語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H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5--01
一、構式語法的發展歷史
構式語法是一種新興語法理論,該理論產生于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末,曾被譯作“構件語法”或者“構塊式語法”等,這一新興語法理論是以認知語言學為背景產生的。近年來,在語言學界對構式語法的研究和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對這一系列的理論研究也越來越深入,隨著相關研究的日益深入,該理論體系也日趨成熟。構式語法理論產生的來源是Fillmore的框架語義學,背景則是Lakoff的認知體驗語義學。Fillmore和Kay對構式語法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們的構式語法是在批判Chomsky的語言理論的過程中產生的。
構式語法到目前為止成果最突出的兩個領域是以Goldberg為代表的題元結構的研究和以Fillmore和Kay為代表的詞匯語義及標記性構式的研究。
二、構式語法的四種模式
構架語法的四種模式:Croft的激進構式語法,Fillmore & Kay的構式語法,Langacker的認知語法以及Goldberg的論元結構構式語法。 Croft的激進構架語法和Goldberg的模式是有許多相似之處的,其中很明顯的一點是兩者都比較關注小句結構所對應的的整體的語義,以及都對語法關系很關注等。激進構架語法激進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其采取的徹底的冗贅原則,也就是說用整體來定義部分,這里或者說用構架整體來定義構架組成部分,因此所有的語法范疇都是構架整體的派生。在Croft看來,動詞都是要有它的論元結構的,而論元結構也必須由具體動詞來體現。像具體動詞和論元結構之間的這種互相體現和不能獨立存在一樣,他進一步指出,語法范疇和語法關系也不能獨立存在,語法形成的最初是指具體動詞的構架,具體動詞和其所對應的論元結構形成的語法框架,或者說動詞構架是句子的核心可以直接體現構架語法的核心思想,而其組成部分屬于該框架的派生。
三、Goldberg 的構式語法研究
構式語法代表人物Goldberg為構式所下的定義為:“C是一個構式當且僅當C是一個形式一意義的配對((Fi, Si ),且C的形式(Fi)或意義(Si)的某些方面不能從C的構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構式中得到完全預測”。一個構式的形式不能從已有的語言形式或已經存在的其他構式中推導出來;構式的意義具有獨立性,構式的意義就屬于這個構式,而不是或者說也不能從這個構式當中的組成成分或者是其他的構式推斷出來。但同一構式可以伴隨不同的語義解讀、詞匯意義和構式意義整合出句子的意義。
在Goldberg 的《構式一一論元結構的構式語法研究》的研究中具體分析了四種構式的研究,這四種構式無論是哪一種構式的分析或者提出,第一點都是需要證明該構式所表達的句法或者是語義的某些方面都不能從語法中已經存在的其他構式中推到出來。第二點則是要證明該構式可以提供與詞項無關的語義。這四種構式及其內容分別是:1.雙及物構式,雙及物構式是指構式本身允許兩個非述謂名詞短語直接出現在動詞之后。2.致使移動構式,致使移動構式是指致使這論元直接致使主題論元沿著方向性短語指定的路徑移動;即“X致使Y移向Z”。3.動結構式,動結構式是指結果短語的使用所受到的必要限制可以用語義術語表述:結果短語僅適用于潛在地經歷狀態變化的論元,且狀態變化是動詞所表示的動作的結果。4.Way構式,Way構式是指表示主語沿著介詞短語指定的路徑移動。
參考文獻:
[1]周昊. 構式語法理論與現代漢語研究[J]. 菏澤學院學報,2011,04:97-100.
[2]駱蓉. 認知構式語法視閾下的致使移動句研究[D]. 浙江大學,2015.
[3]王梓秋. 基于Goldberg構式定義的構式與構式語法研究——兼談現代漢語構式與構式語法研究思考[J]. 文教資料,2013,02:32-33.
[4]田永煥. “V_1什么,(就)V_2什么”構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5]Goldberg, A. E. 1995.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