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代中商代的文明是重酒的,酒在商代的政治、宗教、生活中都占著重要地位,和酒息息相關的酒器也是制作精美,豐富多樣。《說文解字》是一部保存著大量古代文化資料的書,對這些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的酒器也有詳盡的記載。本文對其記載的各類酒器 ,從字形出發進行研究,探討其文化內涵。
關鍵詞:商代;酒器;文化
作者簡介:楊瀟瀟(1996.6-),女,黎族,海南人,海南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學科語文。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5--01
在商代以前,酒就出現在人們生活之中,傳說造酒的是杜康和儀狄二人。《說文解字》里的酒字提到:“古者儀狄作酒醛, 禹嘗之而美,遂疏儀狄,杜康作林酒。”隨著商代的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剩余糧食的增多,使得需要大量糧食來釀造的酒越來越被大家所熟知并帶來了釀酒業的興盛。酒給人們帶了新的味覺享受,在當時統治者看來,這是一種能夠代表著統治階級的權力的珍貴食物,在朝會,祭祀等重要場合的不斷提高酒的地位和神秘感,使其成為維護政權的一種工具。也正是這種王室的壟斷式的高級待遇,使得酒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在我國出現并流傳,隨之也帶來了各類酒器的產生。按《說文解字》記載,按照其用途分類,可大致分為盛酒器和飲酒器兩類。
一、盛酒器
酉。《說文 酉部》:“酉,就也。八月黍成,可爲酎酒。象古文酋之形。”這個字的古形是圓腹,細頸,抽象地看像我們現在的細口容器,呈圓腹容器狀。林義光曾說“古酒字皆為酉……,酉像釀器形,酒所容也。”酉本義是容器,但是引申意是酒,后來酉字分支后,酒才專用做飲酒的酒字。
尊。《說文 酋部》:“尊,酒器也,從酋,廾已奉之。”為高足,圓形或方形的盛酒器,有六尊。這六尊分別是犧牛角作的酒罇、象牙作的酒罇、沒有尊腳尊、底著地的酒罇、壺形的酒罇、太古的酒罇、刻畫了山巒的酒罇,以備祭祀和宴請賓客時用作禮器。尊作為古代的盛酒禮器,用于祭祀和宴會,這六種尊便是尊的六種形制。
彝。《說文 糸部》:“彝,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廾持米,器中寶也。彑聲。此與爵相似。” 是廟堂常備的祭器。字形采用“糸”作邊旁;“糸”,表示紡織的盛器。字形也采用“廾”作邊旁,與尊一樣,表示雙手持器,盛器中裝的是寶物。六彝指的分別是:雞彝、鳥彝、黃彝、虎彝、蟲彝、斝彝。 彝是酒器總稱,常見的便是六彝,以動物形塑造。
壺。《說文 壺部》:“壺,昆吾圜器也。象形。從大,象其蓋也。”壺是個象形字,上面是蓋子,下面是壺體。是深腹,斂口的一種容器,可以用來裝酒,也可以用來裝其他液體。后為了使用方便,在壺身上加了壺嘴。
二、飲酒器
爵。《說文 官部》:“爵,禮器也,象爵之形,中有官酒,又持之也,所以飲。”甲骨文爵字作氛,是象形字,小篆加手為占。用以盛酒和溫酒。 因為爵士有身份地位的人使用的飲酒器,所以后來也引申為爵位之意。
角。《說文·角部》:“角,獸角也,象形。”不釋為酒器。古人最早以牛角為酒器,為便于牛角立住,用兩根木棍捆住,即為后世之爵的雛形,所以爵有二足。
觥。《說文·角部》:“觥,兌牛角,可以飲者也。從角,黃聲。其狀麟麟,故謂之麟。聯,俗麟從光。”王國維《說膚》:“是于飲器中為最大,一獻者光也,充也,廓也,皆大之意。”膚最初指用野牛的角作的酒器,蓋作獸頭形。野牛角大,所制酒器最初相當于大爵,后橫放,成為盛酒器,觥因此得名。
觴。《說文.角部》:“觶實曰觴,虛曰觶。從角,錫省聲。玄,摘文觴,從爵省。”里盛滿酒稱觴,空杯叫觶,由此可見觴原本不是酒器的專名。王羲之《蘭亭序》“又有清水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曲水流觴用的就是耳杯。飲酒的酒器都可以稱觴,因為觴泛指盛滿酒的酒器的緣故。
我國的酒文化內涵豐富多彩,從上面舉例的幾件酒器便可探知一二。其中,最明顯的便是在我國的酒器文化里,高貴精致的酒器常常也作為禮器出現,體現了敬神、尊卑觀念,也兼有禮儀教化的功能。禮器最初用于祭祀天地鬼神,因而這些酒器的形態多采取動物制,以自然生物為形,體現其對天地,神靈的敬畏。
從酒器的分類上,各種酒器還體現著尊卑等級思想,即在飲宴或祭祀活動中,酒器的放置位置,朝向,形制皆作為區分飲酒者身份地位尊卑的標志。甚至是酒器的組合使用,也因為使用者的身份而有所不同。位尊者使用的酒器數量多且精美講究,依次排列,普通百姓飲酒之時所用的可能也就一個小杯子,并無整套酒器可使用。儒家倡導的克己之道在酒器同樣有所體現。不同的酒器所能容納的酒量不同,容量有定制,用以節制飲酒的量。飲酒器容量更是精確,用于隆重場合的酒器一般一口飲盡,意為尊敬之意,也有不至于醉酒而失了禮儀。
漢字既是漢文化的主要載體,它本身也是一種文化現象,是漢文化的一部分。漢字的生成與發展深受漢文化的影響與制約,同時漢字又對漢文化給予了一定的反作用。本文通過探討《說文解字》中的酒器之字,可以從某些方面反映當時對于酒文化的認識以及酒作為一種有特殊的文化在我國的地位。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大徐本)[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