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健
摘 要:“新型城鎮化”建設理念于2012年我國的中央經濟座談會上首次提出,國家將快速發展城鎮化建設確立為我國社會發展前進中的關鍵部分,并設立了更高的發展目標和建設要求。文章就此進行簡要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城鄉規劃;轉型模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往的城鎮化建設理念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現狀的要求,因此調整經濟結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已經是國家想要繼續前行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會主義建設步伐的大趨勢,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理念的要求下,加快全面轉型和深化體制改革已經成為城鄉規劃戰略發展中的重中之重。
1 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概述
自1949年國家成立以來,城鎮化建設一直是我國十分重視的國家發展項目之一,期間出現過一些起伏,但在整體上我國仍在朝著更高的目標努力前行,尤其是新世紀以來,我國城鎮化率逐年穩步上升,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但在新時期新的背景下,國家要求城鎮與鄉村要共同發展進步,逐步縮小二者之間存在的差距,實現真正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時將發展重心轉移到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特別是第三產業上,兼顧中小城市和鄉鎮的共同發展,以城市化集群作為城鄉規劃主要發展形態,協調城鎮鄉村之間相互關系,加快發展城鎮化進度。在制度規劃上,積極推行建設新模式,取代傳統的從下至上的探索方式,設立以基礎創新為根本,高度結合頂層設計探索的發展戰略。在生態文明方面,注重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持續推進農業人口轉移市民化,提高城鎮化質量”,規劃綠色低碳、智能節約的新型城鎮化路線,避免走入先污染后治理的惡性循環圈。在思想上,堅決貫徹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認識到人文發展的重要性,以人類城鎮化替代傳統的城鎮化發展戰略,能極大地滿足人內心的真正需求。
2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對城鄉規劃的新要求
2.1 做好城鄉關系協調及區域內關系協調的工作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的大背景下,要做好各基層單位及區域之間的協調工作,加強區域內和城鄉之間的聯系,將眼光從中心城市轉移到區域中的中小城市及鄉鎮,轉變規劃角度,著眼于區域間的協同作用。合理調配區域內發展的多種資源,在結合城鎮集群功能、國家政策等多種因素條件的情況下逐步實現區域資源調配的合理化,實現城鄉規劃發展體系的快速構建和發展。
在城鄉關系協調工作上,要徹底反思以往的重大城市輕小城鎮的發展路線,轉變思維,結合城市與鄉鎮兩者獨有的經濟發展優勢,加強協調工作,真正實現城鄉發展相互促進相互彌補,在保證城鄉經濟發展獨特優勢的基礎上,從文化生活、社會經濟、空間模式、生態產業等多方面做好城鄉經濟發展的協調工作,實現二者之間的資源互補,平衡城鄉之間的經濟發展,從而加快城鄉發展一體化轉變步伐。
2.2 做好改變工作模式及規劃方案的工作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作為城鄉規劃工作者的工作模式和規劃方案也一定要做到相應的轉變,在空間要素方面,城鄉規劃正在從土地增量模式向土地存量模式轉變,因此存量式定將成為未來城鄉規劃戰略的主要發展方向,將存量規劃與增量規劃二者放在相同的戰略發展高度是當前社會繼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工作模式上,規劃工作細分化也將替代傳統的工作方式,逐步發展為城鄉規劃工作中的重要規劃方式,由于工作細分化模式能夠比較完整地考慮到規劃體系內各個部分的細節,相比以往更能實現城鄉規劃的精準建設,這也是實現城市與鄉鎮各類資源科學調配利用、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2.3 優化城市內部結構及完善各類設施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更加關注城市如何更好地發揮功能而不再是如何對城市進行建設,但城市內存在的各部分發展不協調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城市集群功能的發揮。當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工作正在不斷推進,人們對城市的宜居性、安全性、包容性、環境處理能力以及多功能性的期望已經遠高于對傳統的城市空間規模不斷擴大的期望,衡量一個城市發展的好壞也不再用該城市的經濟發展情況作為標準,對當前的城鄉規劃工作來說,建設宜居家園戰略應當放在建設發展目標中的首位。
2.4 優化城鄉規劃傳統工作理念及核心價值觀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大背景下,以往的城鄉規劃工作理念和價值觀念已經不能再滿足當前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的需要,因而作為當代的城鄉規劃工作者,就更加需要做好傳統城鄉規劃工作理念及價值觀的優化工作。人類作為社會工作的主體,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各類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共創良好的生活環境才應當是城鄉規劃工作的終極目標,因此轉變為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才是當前的重中之重。在全新的發展戰略下,城鄉規劃工作者的社會價值觀必須要以貼近人們日常生活,而不再是以往注重經濟快速發展忽視了人文的不科學價值觀念。
3 基于新型城鎮化背景的城鄉規劃工作轉型應對策略
3.1 促進城鄉關系協調與區域關系協調工作的科學發展
在具體的城鄉規劃工作中,要采用相對靈活的規劃應對策略,重視全局規劃中的統籌兼顧性及區域的特色性,根據各區域的具體實際情況來靈活應用各類規劃方案。以發揮各區域的特色為工作基點,切實考慮該區域在文化、民俗傳統及生態環境等方面所獨有的優勢并加以利用,在全局上對各區域進行協調和統籌兼顧,在共同繁榮發展的同時,保證各區域的獨特性,充分利用區域獨有的資源及文化優勢,在發展經濟、完善城鄉規劃建設體系的同時又可以保留各區域獨特的民風民情。靈活運用各類發展策略,針對具體情況以及實際工作中每部分的獨有特點制定科學的規劃方案,通過靈活的變動和調整,實現城鄉規劃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
3.2 促進城市科學建設及內部結構優化
在新型城鎮化道路的背景下,規劃細分化是城鄉規劃工作的必然要求,而在具體的規劃工作中,要針對工作中的各個環節和發展時間段對規劃方案和思路不斷進行調整,加強工作模式優化與規劃思維分析,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在城市內部結構的優化工作中,不斷梳理城市空間發展順序及宏觀優化城市結構,使城市內各個部分都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實現提升城市內部品質的目標。在規劃工作模式方面,要不斷促進向存量土地規劃模式進行轉變,在保證城市空間發展減緩的情況下,實現城鄉規劃方案中土地資源的合理分配利用,優化城鄉規劃發展中的空間因素。
3.3 積極轉變為以人為本的規劃理念
以人為本理念作為新型城鎮化戰略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轉變規劃思維、深化體制改革的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具體實施城鄉規劃工作時,要注重人本身的需求,在方案的制定思維與表達形式上,也要徹底改變以往重形式、輕內涵、過分追求觀感的特點,真正把工作的重心從物質轉移到人上來,充分滿足人們對日常生活的需求,盡最大可能解決醫療、學習、工作、生活保障等與日常息息相關的問題,這才是城鄉規劃發展的終極目標。
4 結束語
“以人文本,科學發展”是當今新型城鎮化發展進程中的核心要素。在大的時代背景下,城鄉規劃工作重心要向著區域關系與城鄉關系協調、城市內部結構優化等方向不斷遷移,工作理念要向著“以人為本,促進生態文明和諧”的目標不斷靠攏,完善城鄉規劃的工作體系,為構建社會主義美好生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王璐瑤.基于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城鄉規劃轉型思考[J].建筑設計管理,2015(07):08-11.
[2]劉一荻.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城鄉規劃的轉型思考[J].居業,2016(0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