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坤洋
摘 要:根據吉林省的實際發展情況,選取工業、金融業、教育業、旅游業等23項經濟指標,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诋a業帶動的需求,運用多元統計中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的方法,對吉林省各市州進行經濟分區研究,將吉林省各市州分為四大類。分析結論認為,吉林省區域經濟差異問題嚴重,經濟分區現象較為明顯。為此,要依靠產業帶動來拉動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逐步縮小各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實現空間結構均衡、經濟全面快速發展。
關鍵詞:指標體系;多元統計;產業帶動;經濟分區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3-0065-04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一國發展的重中之重,如何能夠更好地發展經濟成為區域乃至國家發展的首要問題。吉林省,位于中國東北中部地區,也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加工制造業比較發達,汽車產業、石油化工以及農業產業成為吉林省內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產業。
繼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珠江三角洲經濟圈、京津冀經濟圈之后,東北經濟圈最有希望也最有能力成為帶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第四大經濟圈。而吉林省位于東北腹地,也是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推動建設東北經濟圈的核心省份。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吉林省的經濟在穩步發展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和歷史因素等其他客觀原因,吉林省內各市州之間的產業水平參差不齊,發展水平之間的差異依舊較為明顯。
在全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吉林省單單依靠傳統工業發展經濟已遠遠不能滿足發展的要求。因此,必須充分了解省內各地區域的經濟差異和經濟分區狀況,充分帶動相對落后的產業,形成明顯的經濟分區,培育具有明顯優勢的產業集群,這對吉林省自身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對經濟發展狀況的研究一直是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熱點,對區域間經濟差異的研究和對經濟分區的研究也有很多。例如,喬慧(2011)對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多項經濟指標對我國各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總體情況進行了分區研究,比較并進行綜合性評價,最后有針對性地解釋、評價了我國現行的經濟政策,給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耿玲玉(2014)以區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差異為基礎,從總量性指標、復合性指標著手,相對系統地分析了省內各區域的經濟總量和各市州之間的經濟發展所存在的相對差異。Freeman C.(1987)提出地區經濟發展不能只依賴于自然因素,政府應積極出臺相應政策,特別提出經濟分區的重要意義,進行經濟分區不僅可以提升傳統工業的競爭力,也可以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具有綜合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通過查閱資料,目前沒有發現對吉林省經濟分區的研究。因此,本文根據吉林省實際發展情況,選取工業、金融業、教育業、旅游業等23項經濟指標,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多元統計的方法對吉林省各市州進行經濟分區研究。
二、吉林省各市州經濟關系多元統計分析
(一)數據收集并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吉林省統計局公布的2014年全省各市州有關社會經濟發展數據,按照指標體系的完備性、實用性、科學性、可行性原則,選取了23個指標來綜合評價各市州社會經濟發展情況,23項經濟分別指標為:農林牧漁業生產總值x1(元);工業生產總值x2(元);建筑業生產總值x3(元);批發和零售業生產總值x4(元);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生產總值x5(元);住宿和餐飲業生產總值x6(元);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生產總值x7(元);金融業生產總值x8(元);房地產業生產總值x9(元);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生產總值x10(元);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生產總值x11(元);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生產總值x12(元);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生產總值x13(元);教育生產總值x14(元);衛生和社會工作生產總值x15(元);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生產總值x16(元);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生產總值x17(元);公路客運量x18(元);公路貨運量x19(萬人);各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x20(萬噸);旅游收入x21(億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22(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23(元)。
對于以上23項經濟指標數據,從《吉林省統計年鑒(2015年)》中查得。
(二)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是不考慮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只研究分析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本文運用SPSS軟件中雙變量相關分析方法,研究所選取的23個變量的線性相關程度。運用Pearson相關系數和雙側檢驗分析的方法得出結果。通過結果可以看出,工業生產總值與建筑業生產總值、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生產總值、住宿和餐飲業生產總值、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生產總值、金融業生產總值、房地產業生產總值、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生產總值、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生產總值、教育生產總值、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生產總值、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生產總值、公路客運量、各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14項數據高度相關。相關分析主要是為了驗證數據的相關性,所以對數據具體相關程度在此不做過多描述,由觀察結果發現,幾乎所有變量在0.05水平(雙側)條件下都能夠與其他變量存在顯著的線性相關關系。
根據相關分析的結果顯示,所選取的23個變量具有明顯的線性相關關系,適合做因子分析并進行降維處理。
(三)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原理是將具有一定相關關系的多個變量綜合為數量較少的幾個因子,是多元統計分析中用來處理降維問題的一種常用的統計方法。
本文運用SPSS軟件對吉林省經濟指標進行因子分析,具體結果如下:
由表1可知,“初始特征值”一欄只有前三個特征值大于1,所以SPSS只選擇了前三個主成分;“提取平方和載入”一欄顯示第一個主成分的方差為82.824%,前三個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占所有主成分方差的94.023%。顯然,我們選擇前三個主成分就足夠替代原來所有的變量,基本包含了原變量的所有信息。
由因子分析得到旋轉成份矩陣和成分得分系數矩陣,據此可以直接寫出所提取出的公因子的表達式。因此,3個主成分表達式如下:
其中,上述表達式中各個變量不是初始變量,而是標準化變量。
(四)聚類分析
聚類分析指將所要研究對象的集合分組為由類似的對象組成的多個類的分析過程。以上因子分析提取出三個公因子,分別為F1、F2、F3,3個因子的得分系數矩陣為:
運用SPSS軟件對公因子和得分系數矩陣數據進行聚類分析,得到群集成員表結果(如表2所示)。
根據吉林省行政區位圖及實際情況,把將吉林省9市州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長春市,長春市作為省會城市,在自然稟賦優勢和獲得性優勢等各方面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第二類是吉林市、四平市和松原市,吉林市是吉林市第二大城市,也是吉林省原省會城市,吉林市、四平市和松原市都緊挨著長春市,在歷史條件、物質、交通資源等方面都具有很大優勢;第三類是遼源市、通化市、白山市和延邊州,這些城市基本都位于吉林省東南部,交通資源欠缺,經濟發展水平一般;第四類是白城市,白城市位于吉林省最西部,處于嫩江平原和科爾沁草原交界處,是我國國家級商品糧基地,農業產業發達。
三、形成經濟分區以帶動落后產業發展
通過研究發現,吉林省區域經濟差異問題嚴重,經濟分區現象較為明顯,整體呈現倒“U”型模式。即以長春市為核心的中部城市圈發展較好,邊緣地區發展相對落后,經濟發展情況總體呈現出中部凸起、兩端塌陷的格局,經濟發展差異較大。
吉林省內區域經濟差異是由自然因素、區位因素、經濟基礎、交通條件、政策扶持等多方面原因形成的長期現象。
吉林省要實現省內經濟快速全面發展,必須充分了解省內各區域的經濟差異情況和經濟分區狀況,形成明顯的經濟分區。制定相應的政策,以經濟發展相對發達地區拉動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逐步縮小各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實現空間結構均衡、經濟全面快速發展。
推動發展建設中部城市群。吉林省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是提高省內整體的經濟水平。吉林省應當繼續發展以長春市為核心,帶動吉林市、四平市和松原市經濟的發展,形成中部城市群,利用區位優勢首先在中部城市群實現產業結構優化,推動中部城市群快速發展,拉動全省經濟整體發展,帶動全省經濟全面均衡發展。
提升傳統工業競爭力。發展以長春的汽車制造、研發為核心,以吉林市、遼源市和四平市的汽車零部件產業為依托,形成在全國最先進的汽車工業產業基地。發展以吉林化工為核心,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延長產業鏈,從而提高化工產品的加工深度、提升附加值。培育以長白山為核心的生物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產業基地以松遼平原為核心的生物農業產業基地。
建立新型農業生產道路。吉林省是我國國家商品糧基地,應該重點發展西部具有自然稟賦優勢和獲得性優勢的農業產業,注重發展西部區域第一產業,把發展農業作為縮短省內經濟差異的重點方向,發展以白城市為核心的的農業產業,建立新型農業生產道路,發展新型農業。
激發第三產業活力。第一,以長春市為核心,松原市、吉林市和四平市為依托,發展農副產品產業集群。第二,以延邊州為核心,充分發揮延邊州自身特點和區位優勢,發展以旅游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集群和邊境貿易。實現省內各產業的結構優化升級,縮短各市州經濟差異,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穎璐.吉林省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09.
[2] 喬慧.關于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經濟發展的多元統計[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1):160-173.
[3] 孟瑩,謝守祥,澎瀟.江蘇省區域經濟差異的多元統計分析[J].特區經濟,2010,(4):51-52.
[4] 耿玲玉.吉林省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分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4.
[5] Freeman C.Technology poli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London lessons from Japan,1987.
[6] 江開忠,許伯生,李路.多元統計在數學建模中的應用[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12,(1):84-89.
[7] 陳偉.多元統計分析在區域經濟評價中的運用[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10.
[8] 楊維忠,張甜.SPSS統計分析與行業應用案例詳解[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9] 周全.幾種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D].武漢:長江學院,2012.
[10] 汪潘義,王騎.安徽省區域經濟差異的多元統計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09,(9):156-160.
Research on Economic Regionalism in Jilin Province
——Based on the Demand of Industrial Driven
MAO Kun-yang
(Yanbian University,Yanji 133002,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Jilin Province,we selected 23 economic indicators in this paper,such as industry,finance,education,tourism etc.,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e studied economic regionalism of cities in Jilin Province by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divided cities in Jilin Province into 4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Industry driven. Finally,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are serious and the economic zone is obvious in Jilin province. We should relying on industrial driven to dr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ackward areas and gradually narrow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gap among various regions to realize the equilibrium of 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Key words:index system;multivariate statistics;industrial driven;economic regionalism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