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虹
摘 要:近年來,云和縣對農村審計模式進行了改革,單獨成立了農村審計中心,承擔農村集體資產監督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審計工作,通過近兩年來的運行,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監督;審計模式
中圖分類號:F30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3-0092-02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各項惠農政策的傾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金流量不斷增大。因此,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的審計監督十分重要,是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一、主要做法
為解決云和縣農村集體財務監管力量薄弱、農村審計監督流于形式、賬務處理不規范、非生產性支出尤其是招待費支出過高、工程管理不到位、村干部騙(套)取財政資金、公款私存等問題,2015年1月,經云和縣編辦批復,云和縣農村審計中心正式成立,財政安排了農村審計中心建設、運行專項資金30萬元。該中心設置模式為:在云和縣農村經濟管理服務總站增掛農村審計中心的牌子,隸屬于云和縣農業局,負責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指導、監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核算、審計工作,辦公室設在云和縣農業局。目前,審計中心有6名專職審計人員。
二、取得的成效
1.審計工作迅速推進,審計成效顯現。截至2015年7月底,縣農審中心已對28個村開展審計,審計涉及資金13 919.81萬元,發現違規金額766.5萬元,其中向個人收回違規資金26萬元,移送縣紀委案件線索1件,提出審計建議63條,落實審計整改84條。通過督促整改、落實責任、紀委通報等措施,進一步嚴肅了國家的財經紀律,增強了村干部的財經法紀意識和廉潔自律意識,促進了基層干部廉政建設。
2.規范了財務行為,完善了管理制度。農審中心在摸清村集體財務家底的基礎上,對村級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并通過聯合主管部門的力量,邊審邊改,促進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不斷規范。如審計后推行的村級財務“零招待”等制度,有效地控制了農村集體非生產性支出,截至2015年6月底,全縣170個村級招待費支出同比降低80.93%。縣紀委、縣農業局聯合發文的《關于加強村級財務票據規范化管理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各村集體嚴格使用財稅部門監制的發票或符合財稅制度規定的規范性票據,收支票據要做到記錄真實、內容完整、填寫規范、及時結報、逐筆逐項公開,改變了票據不合規、支出隨意的局面。
3.解決了職責不清,贏得了群眾信任。農審中心作為專職的農村審計機構,改變了以往“三資”代理中心自已做賬自已審、縣農經站在農村經濟管理中既當“教練員”,又當“裁判員”的局面,走出了農村內審人員業務不精、力量不足的困境,增強了農村審計機構和人員的獨立性,解決了職責不清、體制不順的難題。半年多來,農審中心通過突出重點、分類實施的原則確定審計項目,采取嚴查賬務與實地勘察相結合的審計方式,力求審深審透、不留死角,極大地提高了農村審計的權威性和公信度,得到了黨委政府充分肯定和群眾的支持擁護。
4.減少了基層矛盾,促進了社會穩定。當前,少數村由于村干部自身水平低、村級財務監管不到位,財務管理仍然不夠規范,嚴重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群眾上訪、舉報事件實有發生。農審中心通過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深查細查,出具事實清楚、結論正確的審計報告。經審計確實有問題的村干部按規定做出相應處理,給群眾一個交代;沒有問題的村干部也得以消除誤會。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基層矛盾,減少了群眾上訪事件的發生,促進了農村社會的進一步穩定。
三、幾點建議
1.加強技能培訓,提高業務水平。要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和教育,重點對農村審計人員的政治理論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審計專業知識及技能的培訓,培養一支業務過硬,作風嚴謹、客觀公正的農村審計隊伍。同時,要堅持持證上崗制度,使農村審計工作逐步達到制度化、規范化。
2.創新審計手段,提高工作效率。要不斷提升傳統審計辦法,要充分運用現有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監管系統,盡快實現縣鄉村三級聯網,不斷拓展網絡功能,使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與農村審計監督有機地結合,實現資源共享,提高農村內部審計的效率。
3.嚴格執行審計程序,促進審計規范化。嚴格執行《浙江省農村集體經濟審計辦法》和《浙江省違反村級財務管理規定行為責任追究辦法》的規定,要求開展審計工作,做到依法行政,規范有序地開展農村審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