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鏗

2017年到來,我們所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并不輕松。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尚不足以對沖衰減的舊動能,經濟仍然有下行壓力。要轉變思想,修正調控方法,主動適應新常態。宏觀政策應該穩中求實、求準,“三去一降一補”要保持定力,切實推進供給側改革,認真搞好經濟轉型升級。
一、什么是經濟轉型升級
經濟轉型轉什么,如何轉,升級升什么,怎么升,這些問題值得深入討論。
經濟轉型升級一般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向高端化發展。要大力推進新經濟、新產業,當前,主要包括信息產業、智能制造產業以及現代化農業和現代服務業。
如何轉?經濟結構高端化的核心問題是要在市場化條件下開展創新和創業。
加強創新和創業的關鍵要有“政策引導、法規保障”,要建立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要加大對創新企業和小微企業的減稅、減負力度,空喊無濟于事。
經濟轉型包括體制轉型和結構轉型。
經濟體制轉型:要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全面推進,關鍵是國有企業和農用土地制度要市場化。
經濟結構轉型:主要不是產品結構或產業結構,而是技術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區域分布結構要轉變,要升級。轉型升級的目標是全面提高生產力水平、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地區經濟均衡發展。
實行經濟轉型升級要處理好“有效政府”與“有效市場”的關系。政府要當好“守夜人”,市場必須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我認為,鼓勵創新盡量不要使用財政補助辦法,多用稅收優惠政策和事后獎勵辦法。財政補助容易形成官員尋租、企業家套利的非正常政企關系,有害轉型升級。
經濟轉型是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的,20多年了,成效不顯著,其主要原因一是措施不具體,不精準;二是不發揮市場作用,單純依靠行政推動;三是片面搞財政補貼,騙補套利、尋租腐敗現象嚴重。不解決這些問題,再過20年可能也轉型升級不了。
二、什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長期以來,片面依靠加大投資的需求側管理,破壞了經濟比例關系,導致經濟發展不可持續。經濟結構扭曲是2010年以來經濟下滑的根本原因。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一是產品結構低端,缺乏有競爭力的民族品牌產品;二是生產力水平低下,缺少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高端技術;三是GDP分配結構嚴重扭曲,消費增長乏力,投資邊際效率越來越低,經濟增長動力越來越小。在這樣的背景下,2015年11月,中共中央適時提出了“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什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引導生產要素(資本、勞動、技術、信息)合理流動、科學組合,最終達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目的。
生產要素合理流動要依托市場、政策引導,不能片面依賴行政管理辦法。深圳當年并沒有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依靠市場,實行較低企業稅和較高人員工資政策,資金去了,企業家去了,人才去了,技術去了。于是深圳快速發展成為現代化大都市。
所以,供給側改革的重點:
一是財稅體制。中國地域大,條件不一樣,要達到均衡發展就必須實行差別化稅率,達到引導資本、企業家、技術合理流動的目的。
二是收入分配制度。分配制度既要保證社會公平又要提高激勵機制,努力達到社會公平與激勵機制平衡。需要發展的地區、條件艱苦的地區工資要高一點,達到引導勞動力和技術人才合理流動的目的。
三是價格體制。價格機制是實現生產要素科學組合的基礎。富裕的要素價格低一點,稀缺的要素價格高一點。價格水平由市場決定,重要物品價格異常時政府要實行平抑,但不是政府決定。
四是轉變政府職能。政企分開,建立守夜人政府。政府不應直接插手經濟活動。政府的責任是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維護市場秩序,依法打擊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要保證企業家自由決策,平等競爭。
供給側改革的終極目的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水平,促進產出增長更多地超過要素投入增長。為此必須創新,必須提高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經濟形勢與政策
中央政治局會議判斷,我國經濟“新常態特征明顯”。怎么理解呢?我認為是進入了6.5%左右的增長期。這個增長期不會很快結束,我們應當有心理準備,要適應新常態。現在許多人的心態沒有適應新常態,調控措施也沒有適應新常態。內心里希望高增長,采取的辦法也還是老辦法。如果心態不轉變,調控措施不改變,我認為2017年也不會比2016年好到哪里去,甚至有可能搞出問題來!我們可以作如下分析:
1.內需增長乏力,GDP增速在L底部繼續振蕩。因為,一是宏觀政策作用空間縮小,財政與貨幣功能的作用明顯減弱;二是投資的邊際效率明顯降低;三是經濟、金融風險積聚,防范風險將成為突出任務;四是去產能、去庫存進入攻堅期,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不足以對沖衰減的舊動能;五是去杠桿進入風險期,最難辦的是房地產和僵尸企業,從而使財政與幣貨政策受到掣肘。
2.國際環境仍存變數,但是外貿有望企穩。
首先,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前景難料,民粹主義滋生,與發達國家的貿易有可能下降,但是下降幅度有限,經濟復蘇會對沖民粹情緒,企業家、商人也不會完全聽民粹主義者的話;
其次,“一帶一路”陸地國家合作正在擴大,由于TPP擱淺,海上RCEP(區域性的全面經濟伙伴關系)談判也有望推進。2017年估計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量會增加。
總之,我認為2017年貿易磨擦可能進一步加劇,歐洲的變數增加,但我國外貿總額不會降低。美元強勢,人民幣兌美元有可能貶至1:7~7.5,這對我國外貿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我國外匯儲備體量大,是穩定匯率的壓艙石。
3.宏觀經濟政策要穩中求實、求準。
一是各級領導心態要適應新常態。宏觀經濟目標不宜求高。GDP增長有可能降至6.5左右。通賬壓力不大,也不會通縮,CPI 肯定在3%以內。房地產調控應該保持定力,核心是控制房貸,加強監管,打擊投機,房價要準備平均下降20~30%。
二是財政政策應該逐步縮小赤字。財政支出應該更多地轉向支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和補短板,基礎設施建設應當減速。
三是貨幣政策應當靈活,努力將資金引向實體經濟。要進一步加強監管,促使股市恢復為發展實體經濟的融資功能,促使房市恢復改善居民居住條件的民生功能。堅決打擊股市和房市中的投機行為。
四是加大對新興產業和小微企業的減稅力度,要在精準上下功夫。
五是加強城鄉一體化,加快土地流轉,促進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重點是建設現代化農業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家庭式集約化經營的現代農業和加強小鎮建設。千方百計將非農產業引向小鎮,提供更多非農就業機會,盡量讓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