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絲綢之路”上的少數民族

2017-03-23 15:17:20史金波
歷史教學·中學版 2016年3期
關鍵詞:語言文字

史金波

[摘要]“絲綢之路”歷史上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各民族對“絲綢之路”的形成和發展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做出了歷史性貢獻。通過“絲綢之路”東西方在經濟、科學技術方面密切交流,推動了沿線社會的發展,有助于世界文明的進步。“絲綢之路”各民族在文化上互相學習、滲透、吸收,在語言和文字上相互交流、借鑒,出現了很多翻譯作品和雙語人才。“絲綢之路”是各民族互相吸收、交融的典型地區,總的趨勢是民族逐漸減少,各民族共同點越來越多。“絲綢之路”的巨大貢獻是通過和平交往,對沿線各國、各民族都帶來福祉。中國提出建設“一帶一路”的倡議,借用“絲綢之路”的歷史經驗,推動橫跨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地區發展合作框架,符合歷史發展規律,順應國內外的民心民意。

[關鍵詞]絲綢之路,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交流交往交融,和平交往

[中圖分類號]K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7-6241(2016)06-0003-07

著名的“絲綢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國,是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商業貿易路線。它以長安(今西安市)為起點,經河西走廊到敦煌,再分為南路和北路;南路經樓蘭、于闐、莎車,穿越蔥嶺到大月氏、安息,再向西至條支、大秦;北路經交河、龜茲、疏勒,穿越蔥嶺到大宛,再向西經安息至大秦。在中國境內所經之地除漢族地區外,很多為少數民族地區。了解“絲綢之路”上的少數民族對深刻認識“絲綢之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一、“絲綢之路”上的少數民族及其貢獻

“絲綢之路”歷史上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可以說是一個民族走廊。當地各民族對“絲綢之路”的形成和發展都發揮著各自的重要作用。

秦漢時期,匈奴是中原帝國北部的強鄰。匈奴以畜牧和狩獵為主,重視商貿。匈奴冒頓單于擊敗大月氏,控制了西域。“以夷滅月氏,盡斬殺降下之。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諸引弓之民,并為一家。”漢初,匈奴稱霸西域后與西域諸國關系更加密切,開辟并發展了草原“絲綢之路”,將中國與歐亞大陸草原聯系在一起,使中國和歐亞大陸交往進入了新的時期。匈奴一方面將匈奴人遷到被其侵占的地方,另一方面強迫被征服的部族遷移到匈奴。漢武帝于建元二年(前139年)派張騫出使西域,后到達大宛等地,目的是了解、聯絡少數民族。張騫在西域獲得了有關民族的大量資料。后漢武帝時多次擊敗匈奴。漢宣帝時與烏孫聯合夾擊匈奴,對匈奴打擊巨大。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府,這一帶開始直接隸屬中央管轄。這一時期的少數民族及其建立的王國有鄯善、焉耆、龜茲、月氏、烏孫等。

鄯善王國在今新疆若羌縣一帶,位于“絲綢之路”南道,舊都是樓蘭城,后遷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在西漢時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東漢時期又兼并了一些小國,成為“絲綢之路”上一個比較重要的王國,與漢朝有著密切的友好關系。鄯善有沙漠南緣的綠洲,農業生產發達,物產豐富,也有較發達的制造業。若羌地區還出產鐵,有較發達的冶煉和制造業,當地制造的兵器很有名。漢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奉命出使西域,首先到達鄯善,重新打通絲綢之路。鄯善王國中吐火羅人占統治地位,與大月氏有密切關系。

佛教由印度東傳至中國,首先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北少數民族地區。東漢明帝年間,派遣使者經由“絲綢之路”上的大月氏國,請來印度僧人加攝摩騰和竺法蘭。這兩位僧人為便于傳播佛教,將他們從西域帶來的梵文佛經翻譯成漢文。在東漢時期譯經的還有來自安息的安世高王子和來自大月氏的支婁迦讖。佛教通過“絲綢之路”上的少數民族地區傳到中原,對此后的中國宗教信仰,乃至中國的文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絲綢之路”上西域一帶有突厥、于闐、粟特、回鶻、吐蕃等族。唐初在西域設置龜茲、于闐、碎葉、疏勒四鎮,后又設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突厥人于6~8世紀在蒙古高原上建立突厥汗國,統一了中亞草原、蒙古草原。當時突厥人把從中原獲得的絲綢等轉手賣到西方市場,賺取豐厚利潤。突厥汗國的聯系遠到波斯帝國、東羅馬帝國。583年,突厥分裂為東、西兩個汗國。唐初,降服東突厥,西突厥在西域稱雄,控制絲綢之路。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征服西突厥;唐天寶四年(745年),在唐朝軍隊和回紇等民族聯合攻擊下,后突厥汗國也退出了歷史舞臺。

于闐王國歷史悠久,是西域一大強國。早在西漢時期與中原王朝就有聯系,三國至南北朝時期來往頻繁,隋唐時常遣使進貢,是唐代安西四鎮之一,其國王領安西節度副史名號。于聞是西域諸國中最早繅絲養蠶的國家之一,后來成為西域諸國的絲綢之都。新疆地區考古發現了大量絲綢,其中包括當地生產的絲綢。于闐后與喀喇汗王朝和高昌回鶻汗國鼎足而立。于闐王朝前后歷經13個世紀,與中原王朝聯系不斷,朝貢不絕。于闐是佛教東傳的要道,大乘佛教的理論中心。隋末、唐初于闐國尉遲跋質那和尉遲乙僧,將獨具魅力的西域繪畫新技法帶到中原。

粟特人在隋唐時期的“絲綢之路”上很活躍。這一地區分布著大小不等的綠洲,構成了許多國家,中國史書稱之為“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擅長經商的民族,“善商賈,好利,丈夫年二十去旁國,利所在無不至”。粟特人從東漢時期直至宋代,長期往來活躍在絲綢之路上,對其他民族的文化善于吸收、傳授。粟特人有多種宗教信仰,佛教、基督教、摩尼教、祅教在粟特人中都有信徒。

鮮卑族在東漢、魏晉以后,占有草原絲路亞洲部分的大部,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后,絲路重新暢通,西域諸國紛紛向北魏遣使朝獻,頻繁往來。平城一帶保存下不少通過“絲綢之路”輸入的西部地區的文物,如金銀器、鎏金銅器、玻璃器、波斯銀幣等。遷都洛陽后,北魏繼續掌控河西走廊與西域一帶,通使國家更多。

回鶻人的祖先是丁零人。在唐代丁零的一部回鶻逐漸強大后,建立回鶻政權,與唐朝一直保持友好關系。安史之亂后,“絲綢之路”傳統路線受阻,絲路北移,回鶻憑借地處要沖之優勢,控制了東西方交通的命脈。在粟特人的幫助下,回鶻把從唐朝換回的絲綢大量運銷中亞和歐洲,獲取厚利。

家喻戶曉的唐玄奘取經,自“絲綢之路”的起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循北道出玉門關,經伊吾,后轉至高昌回鶻,受到高昌王的熱情接待,后繼續西行,經焉耆、龜茲、姑墨,越蔥嶺,到碎葉城,得見西突厥的肆葉護可汗,再經昭武九姓國、吐火羅國而至天竺,沿途多是少數民族支持、幫助。

吐蕃人在唐代安史之亂、藩鎮之禍后,趁機向東、向北擴展,取得了隴右、河西,790年,吐蕃占據北庭、安西,控制了“絲綢之路”。后來吐蕃王朝消弱,中心北移,在河隴地區西部,逐漸聯合成為有一定實力的政權,仍把控著“絲綢之路”的重要部分。同時,還開辟了青海河源地區至吐蕃的唐蕃古道,形成高原絲綢之路。唐代西行求經的僧徒,有的從河源入吐蕃,經尼波羅到達天竺。同樣,這一通道也為文明的傳播做出過重大貢獻。

遼、宋、夏、金時期,中國處于多個王朝分立時期,在“絲綢之路”上有影響的少數民族有契丹、黨項、回鶻等。

契丹族建立的遼朝,在太祖耶律阿保機時曾經率軍西征,使西域諸國相繼臣服。遼朝統合長城內外和西域廣大地區,使南北溝通,農牧結合。遼朝發展了草原絲綢之路,通過漠北貫通東西,遠及西部的大食、波斯等地。金朝滅遼后,遼將耶律大石到達可敦城(今蒙古國布爾干省青托羅蓋古回鶻城)建立西遼王國,稱霸中亞,其轄區囊括了“絲綢之路”上西域及其以西地區,開展了與西部地區的貿易,將絲綢等物品與中亞和西亞的珠寶、玉器和香料等進行交換。

黨項族原居住在青藏高原東麓,唐代受吐蕃的擠迫而向北遷徙,唐末、五代時期在今陜北一帶逐漸強大,宋初占領銀川平原和河西走廊,建立西夏王國,與宋、遼鼎立。西夏控制著“絲綢之路”的要害,與西部大食、西州通使、貿易。西夏實行商業優惠政策,做轉手貿易,居間得利。這一時期,“絲綢之路”受到西北民族政權分立歷史環境的制約,影響了中原與西方的經貿聯系,促使宋朝發展了海上“絲綢之路”。

蒙、元時期,成吉思汗及其后代蒙古汗王發動了三次大規模西征,征服了包括“絲綢之路”的歐、亞大部分地區,并對西夏、金朝和南宋進行南征。蒙古軍隊的征伐給各地、各民族帶來了災難,同時也掃清了“絲綢之路”上的障礙。自窩闊臺汗開始實施“站赤”(驛傳)制度,忽必烈時期在“絲綢之路”上興修了約1500個官辦驛站,形成了空前龐大嚴密的歐亞交通網絡體系,使“絲綢之路”更加暢通。元朝與西方之間的經濟交流頻繁,絲路上商隊往來如織。歐洲和中、西亞商人攜帶金銀、珠寶、藥物、奇禽、異獸、香料、竹布等來到中國,從中國購買絲綢、緞匹、金錦、繡彩、茶葉、瓷器、藥材等。此外還通過進貢與賞賜方式進行朝貢貿易。諸汗國向元朝貢獻的為奢侈品、特產品,元朝回賜錢幣、緞帛等。

明朝從未打開陸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所在的中國的北部和西北部,仍在蒙古的控制之下。后來明朝發展了海上貿易,明成祖至宣宗時期,回族人鄭和歷時28年先后七次下西洋,將先進的中華物質文化、精神文化、政教文化等遠播海外,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推行經貿和文化交流。

此后歐洲諸國因陸上商路的中斷,不斷探索、開辟海上商路,形成了所謂“大航海時代”,打開了海上貿易通道,陸上絲路逐漸式微。

從以上“絲綢之路”部分民族及其貢獻不難看出,“絲綢之路”是各民族共同開辟的貿易交往和文化交流通道,是古代亞洲、歐洲、非洲互通有無的促進友好往來的友誼之路,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交往交融不斷加深,很多民族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絲綢之路”是各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地區

中國歷史上各民族互相交流、互相吸收、互相依存,促進了各民族的共同進步和發展,這是中國民族關系的主流。“絲綢之路”因其地域和歷史功能的特殊性,長期以來都是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十分頻繁的地區。

1.通過“絲綢之路”東西方在經濟、科學技術方面密切交流,推動了沿線社會的發展,有助于世界文明的進步。

古代中國的中原地區,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農業、手工業都發展到很高的水平。通過“絲綢之路”,中原地區將養蠶、繅絲、冶鐵、造紙、印刷術、鑿井、灌溉等技術帶向中亞、西亞和歐洲,中國的絲綢大量轉運至約兩萬里以外的大秦(羅馬帝國)。這樣不僅在物資上滿足了西方的需要,也推動了當地的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對這一帶廣大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的造紙技術至少在8世紀就傳到阿拉伯地區,后來又從阿拉伯地區傳往歐洲。中國的活字印刷技術也通過“絲綢之路”西夏和回鶻地區的過渡傳到西方,對西方的文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西部的少數民族也將自己的特產經由“絲綢之路”向中原地區輸送。以種植業為例,西部地區特有的葡萄、核桃、石榴、蠶豆、黃瓜、芝麻、無花果等食品傳到東部,豐富了中原地區的作物品類。同時還將獅子、犀牛、良馬等動物傳進了中原。在音樂、舞蹈、繪畫、雕刻等文化藝術方面,中原地區也大量吸收了通過“絲綢之路”傳來的各民族有特色的營養,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賞心悅目。

2.“絲綢之路”各民族有自己的文化,并在相互交往中互相學習、滲透、吸收。作為具有交際功能的語言以及記錄語言的文字,在“絲綢之路”上也出現深刻的交流,當時有不少熟悉雙語的人才。

匈奴在漢朝北部勢力曾很強大,但至今未發現當時匈奴有自己文字的記載,匈奴與漢朝書信的往來用漢字。匈奴既有熟悉漢語的匈奴人,也有熟悉匈奴語的漢人。

鄯善王國的主體民族吐火羅人,使用的語言屬于印歐語系印度語族西北俗語的一支,被稱為鄯善俗語。吐火羅人用由阿拉美文字演變而來的怯盧字母記錄自己的語言。新疆出土的怯盧字文獻分屬鄯善王國和于闐王國。怯盧字在鄯善王國得到了廣泛的使用。怯盧字傳到于闐,但在于闐民間并不通用,而只用于王國上層和宗教人士中間。公元2世紀時,由于民族之間商貿交換的需要,在當地鑄造了一種錢幣,后被稱為和田馬錢。這種錢幣一面用漢文篆字標明幣值,另一面正中為一馬或駱駝圖案,周圍一圈是怯盧字母,意為“大王,王中之王,偉大者矩伽羅摩耶娑(之錢幣)”錢幣上王的名字因鑄造時代不同而有所不同。這是“絲綢之路”很早的雙語錢幣,反映出當時漢族和少數民族在經濟、文化上的密切關系。

公元3世紀開始在今新疆庫車、焉耆、吐魯番等地,使用一種用印度婆羅米文中亞斜體作字母的文字,原被稱為吐火羅文。這種文字拼寫的語言是印歐語系伊朗語族東支中的兩種方言。吐魯番一帶的方言被稱為甲方言,古龜茲(今庫車)地區的方言稱之為乙方言。有的專家又將記錄這兩種方言的文字定為焉耆一龜茲文。此外,車師和樓蘭地區的居民所講的語言是印歐語中的另一種方言。當時這一帶民族語言種類很多,文字也互相借鑒。近代發現的吐火羅文《彌勒會見記》,成書約在5~6世紀,內容是彌勒菩薩上升兜率天,以及在彌勒凈土的各種趣事見聞,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劇本。這也是“絲綢之路”上文化交流的典型作品。

居住在這里的粟特人有很高的文化,他們的語言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由于粟特人生活在彼此隔離的綠洲,形成不同的方言。粟特文屬于阿拉美字母系統,有幾種不同的形式,用于書寫不同宗教的文獻,主要有書寫佛經的佛經體,書寫景教經典的古敘利亞體和書寫摩尼教經典的摩尼體。《大唐西域記》中最早提到這種文字。粟特文隨著粟特人的消亡而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但粟特文有很強的衍生能力。回鶻文源于粟特文,在回鶻文的基礎上又創制出老蒙古文和蒙古文,后滿族又借鑒蒙古文創制出滿文。以上幾種文字大量文獻留存于世,成為中國的重要文化遺產。

于闐人操東伊朗語,也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稱為于闐語或于闐塞語。漢朝通西域后,于闐地區與內地關系密切,漢文一直是當地的通用文字。后來于闐人用印度婆羅米文的一種變體記錄于闐語,稱為于闐文。使用于聞文后,漢文的主導地位逐漸被于闐文取代,但并未被廢止,漢文對于聞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于聞文中有大量漢語借詞,有的文獻還在于闐文中夾寫漢字。近代考古發現的文獻中有《漢語一于闐語詞匯》《突厥語一于闐語詞匯》等,表明了當時使用雙語的實際情況。

記錄突厥語的突厥文是一種音素、音節混合型文字,使用時間大約在7~10世紀之間。19世紀末,在蒙古鄂爾渾河流域的和碩柴達木湖畔發現了兩塊石碑,上面除突厥文外,另一面還刻有漢文。后來的研究表明兩塊石碑分別是《闕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是古代突厥人的遺存。關于這段歷史和立碑事始末漢文文獻有詳細記載。原來與唐朝保持和好關系的毗伽可汗被害,唐玄宗聞訊為其輟朝三日表示哀悼,并派使者前往后突厥汗國,為毗伽可汗立碑建廟,唐玄宗親筆御書碑文。這兩塊御制碑的背面和側面,用突厥文銘刻了死者生平事跡和顯赫武功。此漢文、突厥文合璧碑,見證了唐朝和突厥的密切關系。

吐蕃人使用的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文是公元7世紀吐蕃大臣通米桑布扎參照印度梵文設計的一套文字,一直使用到今天。吐蕃王朝與中原漢族地區有廣泛的文化往來,“絲綢之路”上敦煌石室出土了很多藏文文獻,其中有譯自漢文的典籍,如藏文《今文尚書》就是其中之一,存《泰誓中》《泰誓下》《牧誓》《武成》等篇,最末為“《尚書》第六卷完”。此外還有《戰國策》藏文譯本。在敦煌藏文寫卷中有一種特殊的長卷,是用古藏文音譯漢字的寫本,又有漢藏對音《千字文》和《大乘中宗見解》本。這些都反映了當時漢、藏民族文化交流的事實。敦煌吐蕃文獻中還有其他相關民族的歷史書,如《吐谷渾大事記年》等。

契丹族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曾先后創制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遼朝翻譯了不少漢文典籍,如史書《貞觀政要》《五代史》《通歷》,以及《陰符經》《方脈書》《辨鴂錄》等。甚至遼朝皇帝也參加譯書,遼圣宗耶律隆緒曾翻譯白居易的《諷諫集》。然而,契丹文使用可能并不廣泛。遼代崇佛,曾刻印了著名的漢文大藏經《契丹藏》,還在北京城西南的云居寺繼隋唐之后,續刻石經,但并未將佛經譯為契丹文。看來在契丹漢文化有更大的影響。

黨項族建立了西夏王朝,黨項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言。西夏借鑒漢字創制了記錄黨項語的文字,后世稱為西夏文。黨項族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與漢、藏、回鶻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十分熱絡。西夏翻譯了中原地區的儒學經典,如《論語》《孟子》《孝經》,還翻譯史書《貞觀政要》《十二國》,兵書《孫子兵法》《六韜》《三略》《將苑》,類書《類林》等。西夏編纂的西夏文一漢文詞語集《番漢合時掌中珠》,是黨項人、漢人互相學習對方語言文字、培養雙語人才的一部工具書,首創雙語、雙解辭書形式,是“絲綢之路”民族文化深入交流的典型例證。西夏還將本朝編纂的西夏文著作譯成漢文。西夏崇信佛教,借助回鶻高僧,依據漢文《大藏經》翻譯成西夏文《大藏經》,又據藏文典籍翻譯藏傳佛教佛經,還用藏文為西夏文佛經注音。西夏在“絲綢之路”上培育出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西夏文化。

蒙古族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借鑒回鶻文創制了記錄蒙古語的文字——蒙古文。元代編纂《至元譯語》,是幫助漢人學習蒙古語的工具書,將與漢文詞對照的蒙古語詞用漢字寫出注音,而不寫蒙古文。元代在民族文化交流方面也有很多可圈可點的成果。如新疆維吾爾族翻譯家安藏,習儒、釋二家文書,通維吾爾、漢、蒙多種語言,先后將漢文典籍《尚書·無逸篇》《貞觀政要》《資治通鑒》等譯成蒙文獻給忽必烈。回回人察罕將《貞觀政要》《帝范》譯為蒙古文,又將蒙古文《秘史》《圣武開天紀》《太宗平金始末》譯為漢文,促進了民族文化的雙向交流。元朝忽必烈時期由國師八思巴借用藏文字母創制了一種蒙古新字,世稱“八思巴蒙古新字”。忽必烈下詔令指出要以此種文字“譯寫一切文字”。當時曾用八思巴字翻譯《孝經》《貞觀政要》《大學衍義》,擇要翻譯《資治通鑒》等,從現有文獻可以知道八思巴字除拼寫蒙語外,還記錄了漢語、藏語、梵語、回鶻語等語言。比較重要的八思巴字文獻有《百家姓》《蒙古字韻》《八思巴字字匯》以及藏傳佛教文學名著《薩迦格言》等。八思巴字文獻涉及多民族文化及其相互之間的交融。

明代由政府設置專門的少數民族語文翻譯機構“四夷館”,分為8個館,西天、韃韃、回回、女直、高昌、西番、緬甸、百夷,后又有所增補。這些翻譯機構涉及的語言,多與“絲綢之路”民族語言有關。四夷館通過翻譯和教學實踐,編撰了一套《譯語》。《譯語》內容分“雜字”和“來文”兩部分。“雜字”將常用詞分門別類列出,以外文或少數民族文字與漢文對照;“來文”將轄管地區的朝貢文書選輯成冊,加以漢文翻譯而成。《譯語》的編纂方便了各民族雙語的學習。清代的“四譯館”是繼明代四夷館而來,因“夷”字為清朝所忌諱,改為“譯”字。清四譯等館職責與明代相同。清代也編撰了一批《譯語》,則是以南方少數民族和域外國家語言為主。

3.歷史上各民族之間總在自動地、不斷地相互借鑒、吸收、融會。“絲綢之路”是多民族交往的走廊,也是各民族互相吸收、交融的典型地區。

民族的交融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既有民族間互相學習、互相接近的需要,也與當時政府的政策有關。如魏孝文帝實行改革,加速了北魏社會在經濟、政治、風俗習慣的變化,中原地區的文化逐漸成為北魏社會文化的主體,鮮卑族的文化最終融入漢族和其他民族文化中。

民族的交融往往是雙向的,是民族互相吸收。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盛,長安成為繁榮的大都會,來自各民族地區、各國的使者、僧人、藝人、商人薈萃于此,有的流寓僑居,成為常住人口,后來就融匯于中原。唐初僅突厥人入居長安的就近萬家,其中最多的是商人。另一方面,長安城內“胡著漢帽,漢著胡帽”成為常見現象。皇太子承乾“好效突厥語及其服飾,選左右貌類突厥者五人為一落,辮發羊裘而牧羊,作五狼頭纛及幡旗,設穹廬,太子自處其中,斂羊而烹之,抽佩刀割肉相啖”。至開元前后,長安不僅很多男子著胡服,婦女也著胡服,扮胡人男裝。在西安唐代墓葬中出土的牽駝、牽馬俑和騎馬狩獵俑都形象地反映出當時民族融匯的事實。西域胡樂在唐代也很盛行,當時整理出的十部樂,多屬“絲綢之路”上的西域諸國。西域各民族的舞蹈也風行長安,以胡騰、胡旋、拓枝舞最為盛行。漢族無論是在血統上,還是在文化上都不斷從各民族吸收營養。

隨著經濟、文化的交流,“絲綢之路”上各民族有延續,有遷徙,有融合。不少民族血統上互相滲透、交融。一些早期屬印歐語系的民族如吐火羅人、焉耆人、龜茲人、于闐人等消失了,一些影響較大的民族如匈奴、鮮卑、柔然、契丹、黨項等民族也消失了。一些民族得以繼續發展,形成今天“絲綢之路”上各民族。

在消失的民族中,有的在歷史記載中還能找到一些消失的痕跡。西夏被蒙古滅亡后,黨項族雖然民族地位較高,但失去了往日西夏政權的呵護,一部分人入居中原,融入漢族之中,大部分留居西北故地,逐漸融入當地。據存世的《大元肅州路也可達魯花赤世襲之碑》記載,元代肅州路一直由黨項人阿沙及其子孫任最高地方長官,從元初至元末在河西走廊一帶,其家族勢力不小。但后來就不見這些黨項人的記載,他們已悄悄融入了其他民族之內。

“絲綢之路”一帶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字的地區。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和各民族越來越密切的交流,民族總的趨勢是逐漸減少,各民族共同點越來越多。

“絲綢之路”也是多宗教的地區,而民族宗教信仰不是一成不變的。如現在的維吾爾族曾信仰過薩滿教、摩尼教、景教、祆教和佛教,至10世紀部分人開始信仰伊斯蘭教,16世紀才普遍信仰。又如藏族原來信仰苯教,后信仰佛教。黨項人原來信仰原始宗教,后來又信仰佛教和道教。

外來宗教傳入中國后往往會逐漸本土化,甚至發生世俗化。佛教傳入后為適應在中國的發展,寺廟建筑不同于印度佛寺建筑,成為中國宮殿式的建筑群,為中國廣大佛教信仰者所認同。佛教的塑像、繪畫也趨向中國化。佛教的禪宗是接受了中國世俗文化影響后形成的新教派。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建筑也同樣深刻地反映出本土化。北京牛街、寧夏同心縣等著名清真寺都是結合了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筑的典范。河北定州元代的《重建禮拜寺記》有以儒學闡釋伊斯蘭教的記載。

三、和平交往是“絲綢之路”發展的歷史趨勢

“絲綢之路”在歷史上的巨大貢獻就是通過經濟、文化的和平交往,給沿線各國、各民族都帶來福祉,互利雙贏,推動“絲綢之路”一帶,乃至全世界的進步和發展。歷史實踐證明,凡和平、安定時期,“絲綢之路”發揮的作用就大,相關地區都會受益。否則,若產生沖突甚至戰爭,不僅會阻隔“絲綢之路”,使其作用減弱,甚至使當地人民遭受戰亂之苦,顛沛流離,民不聊生。

在“絲綢之路”貿易中,總體上屬于“以其所有,易其所無”的平等交換,本質上是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共享文明成果,體現了平等交往、和平友好、雙贏發展的開放精神。政府的對外貢使貿易,也是通過贈送、回饋,把絲綢、瓷器等作為傳達和平友好的禮物,帶往沿途各國。由于“絲綢之路”的溝通,使亞洲、歐洲,乃至非洲眾多國家、民族加深了相互了解,相互溝通,有時甚至起到化解矛盾、避免沖突的作用。“化干戈為玉帛”突出地體現了“絲綢之路”和平交往精神,是世界上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互利交往的寶貴經驗。

清朝中后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經濟上彼此隔絕,政治上因循自守,不重視對外貿易。清晚期政治腐敗,積貧積弱,帝國主義列強從海上、陸路入侵中國,把中國變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新中國成立以后,不僅境內的民族更加密切了政治、經濟、文化交往,還通過“絲綢之路”與沿線國家發展友好往來。特別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經過30多年,創造了歷史的奇跡,經濟高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第二大經濟體,為建成小康社會,進一步發展成為高收入國家打下了良好基礎。

時代越發展,各國、各民族交往越來越密切。中國提出的建設“一帶一路”倡議,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標志和歷史經驗,推動自東向西橫跨亞洲、直達非洲和歐洲的地區發展合作框架,借鑒了歷史經驗,符合歷史發展規律,順應國內外的民心民意。“絲綢之路”將煥發出新的活力,與境內外合作更加深入、廣泛,將會發揮出更為巨大的作用。

[責任編輯 楊蓮霞]

猜你喜歡
語言文字
關于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
語言文字運用專項練習
語言文字運用題的變與不變
小題精練(四) 語言文字運用
小題精練(三) 語言文字運用
吳玉章中國語言文字研究所簡介
語言文字規范 中華通韻(征求意見稿)
中華詩詞(2018年10期)2018-02-16 07:36:14
國家關于民族語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學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6
新疆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實踐與思考
語言與翻譯(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自拍偷拍|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伊人成色综合网| 日本不卡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无码'专区第一页| 国产在线第二页| 欧美区国产区|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久久永久视频|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97在线公开视频| 久久久四虎成人永久免费网站| 狠狠操夜夜爽| 欧美成人第一页| 在线a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第一视频网|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不卡av中文在线| 欧美性久久久久|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欧美激情伊人| 国产va视频|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尤物国产在线|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久久免费视频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国产日韩欧美黄色片免费观看|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色图另类|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日韩高清欧美| 一级爆乳无码av|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亚洲啪啪网| 亚洲aⅴ天堂|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色综合网址|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日韩成人午夜|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青青草综合网|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不卡无码网|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导航|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二区| 日韩久久精品无码aV| 四虎AV麻豆|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