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遵香
摘 要:分析了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勞技教學過程中的優(yōu)點,提出了適時、適度、適量的原則,以其讓多媒體技術更好地為勞技教學服務。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適時;適度;適量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講讀式勞技教學,使勞技課堂的氣氛明顯活躍了起來。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勞技課具備很多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提高學生勞技學習興趣的元素,如色彩、動畫及音響等。因此,教師應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以提高勞技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
多媒體技術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種感官,給學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興奮狀態(tài),注意力更加集中。
多媒體技術能加快教學節(jié)奏,增大教學容量,增強信息的真實感和表現力,對學生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傳統(tǒng)的勞技教學通常以黑板和教科書為輔助平臺,因而教師必須花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解釋和說明,這就會占用大量的課內時間,導致教學節(jié)奏難以加快,也難以擴大教學容量。多媒體技術的畫面和聲音能快速傳遞大量的語言信息,節(jié)省很多解釋和說明的時間。
多媒體技術能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技術在勞技課堂中的運用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更有效地參與到勞技學習活動中,有利于將單一的“教師講、學生學”的教學方式轉變?yōu)閷W生自主探索和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原則
在勞技課堂中引入多媒體技術既要發(fā)揮其容量大、節(jié)奏快和感染力強的優(yōu)勢,又要擺正其在勞技教學中的位置。要做到這兩點,必須把握適時、適度、適量的原則。
1.適時
在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勞技教學時要注意適時的原則。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勞技教學的目的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如果沒有找到最佳的結合點,則不能發(fā)揮它的作用,甚至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1)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新穎、別致的導入,為展開教學做好鋪墊和準備
精彩的導入能促使學生快速進入勞技學習的情境,積極投入到勞技學習活動之中。
例如,在教學勞動與技術四年級上冊《泥制——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時,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呈現一段2003年8月3日20時30分北京奧運會會徽的全球發(fā)布儀式的情景,并播放中國印的圖案。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說說會徽的深刻寓意。這樣的教學情景一定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語言情景,營造語言學習氣氛,開展語言活動和訓練
例如,在教學《泥制——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觀看一遍課件,然后再進行必要的講解,這樣大部分學生能較清楚地理解中國真了不起。然后教師再把中國北京奧運會時間到了,各地人們以各種方式慶祝奧運會的舉辦場景播放一遍,接下來每位學生都能說出對祖國媽媽祝福的話,也能用手中的筆畫一畫會徽。
(3)利用多媒體技術對課堂學習進行有效的拓展
課堂學習是有限的,而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能幫助學生有效拓展所學內容,豐富勞技知識。
例如,《泥制——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中有關申辦奧運會的內容,對于大多數小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僅憑教材上的一幅圖片和教師的解釋不足以讓學生完全理解。為此,教師可以利用課件讓學生觀看了解。這樣的呈現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使學生對奧運會的知識有了更具體和深刻的認識。
2.適度
利用多媒體技術是為了輔助勞技教學,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但是如果教師在運用多媒體課件時不是點到為止,而是任由時間在欣賞課件中流失,那么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和作用,甚至會妨礙正常的教學。
例如,《泥制——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中的奧運會知識只需要學生了解,因此,教師在上課時只需用課件進行簡單的介紹和展示,幫助學生了解。如果教師在時間上把握不準確,占用了較多的上課時間來介紹這些內容,就會占用其他教學活動時間和講課時間。
3.適量
運用多媒體技術的關鍵在于用得恰到好處。課堂時間是有限的,運用多媒體技術的目的之一是增大教學容量,更好地利用課內40分鐘的時間。但在上課時間里頻繁使用課件會中斷師生間的交流,反而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總之,在勞技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不僅是對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補充,更是兩者在課程層面上的融合。只有系統(tǒng)、全面地看待多媒體技術與勞技教材內容,并根據不同的知識點和教學策略找到多媒體技術與勞技課的最佳“切入點”,才能真正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使之更好地為勞技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張英.讓多媒體在勞技課堂教學中釋放正能量[J].家教世界,2013(16).
[2]閆銀霞.多媒體情境影響下的勞技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0(3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