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虎 鄭麗芳 楊弘楚
急性重癥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自身消化作用引起的消化內科疾病, 發病原因為膽管炎癥、膽道水腫、酗酒、暴飲暴食等, 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發熱甚至休克[1,2]。腹腔間隔室綜合征指腹膜和內臟水腫、腹腔積液等多種原因導致腹腔壓力出現穩定升高, 可損害腹內及全身器官, 導致器官功能不全和循環衰竭, 常見于急性腹膜炎、胰腺炎等重癥腹腔感染疾病。急性重癥胰腺炎合并間隔室綜合征為急性胰腺炎特殊并發癥, 起病迅速, 病情危急, 具有較高死亡率。本研究選取本院急性重癥胰腺炎合并間隔室綜合征患者78例, 分組研究早期血液濾過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合并間隔室綜合征的療效及對其血清IL-6、IL-8水平變化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78例急性重癥胰腺炎合并間隔室綜合征患者, 依照治療方案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9例。觀察組中男20例, 女19例, 年齡24~75歲, 平均年齡(53.34±7.24)歲。對照組中男21例, 女 18例, 年齡 25~76歲 , 平均年齡 (53.17±7.3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均符合2007年《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3]與2009年《WSACS關于腹腔間隔室綜合征診治的共識意見》[4]中重癥胰腺炎、腹腔間隔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均在24 h內發病。
1.3 方法 兩組均予以常規治療, 予以禁食、胃腸減壓、補充水、電解質、解痙止痛, 提供營養支持, 并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質子泵抑制劑、生長抑素治療。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予以機械通氣;肝損害患者予以保肝治療;消化道出血患者予以抑酸、止血治療;心力衰竭患者予以強心治療。觀察組在以上基礎上加用早期血液濾過治療, 在患者進入重癥監護室后連續予以血液濾過治療3 d。血液濾過機為美國 Baxter BM25, 濾器為 Baxter HF1200, 治療 4~6 h, 1次 /d。根據患者病情確定治療時間, 最長≤12 d。停濾指征:呼吸頻率 <20次/min, 心率 <90次 /min。
1.4 觀察指標 ①記錄比較兩組體征消失時間(包括腹痛腹脹、惡心嘔吐、腹膜刺激征)和住院時間;②于治療前及治療1、3 d后抽取兩組空腹靜脈血4 ml, 離心處理, 取上清液,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IL-6、IL-8水平, 試劑盒購于北京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 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體征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腹痛腹脹、惡心嘔吐、腹膜刺激征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IL-6、IL-8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IL-6、IL-8水平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3 d后, 觀察組IL-6、IL-8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體征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s, d)

表1 兩組患者體征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s, d)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體征消失時間 住院時間腹痛腹脹 惡心嘔吐 腹膜刺激征觀察組 39 1.94±0.53a 2.02±0.39a 1.58±0.47a 11.19±2.54a對照組 39 4.29±0.61 3.67±0.48 5.14±0.53 18.23±3.16 t 18.161 16.661 31.385 10.844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兩組患者的IL-6、IL-8水平比較( ±s, ng/L)

表2 兩組患者的IL-6、IL-8水平比較( ±s, ng/L)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IL-6 IL-8治療前 治療1 d后 治療3 d后 治療前 治療1 d后 治療3 d后觀察組 39 95.32±25.49 66.54±19.27a 45.32±14.49a88.35±25.21 61.37±17.25a 40.35±10.21a對照組 39 97.16±26.01 85.49±21.42 76.24±17.01 88.58±24.56 83.19±15.63 73.27±16.56 t 0.316 4.107 8.642 0.041 5.854 10.568 P 0.753 0.000 0.000 0.968 0.000 0.000
急性重癥胰腺炎合并間隔室綜合征發病機制復雜, 目前臨床治療尚無統一意見, 常采取常規禁食、胃腸減壓、補充水、電解質、解痙止痛等治療方式, 其中胃腸減壓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但是行開腹減壓術具有較高風險, 還會增加機體創傷, 加大應激反應, 因此選擇合理有效的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合并間隔室綜合征方式對提高搶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5-9]。
連續性靜脈血液濾過是用于清除血液內溶質的有效血液凈化技術, 利用對流、吸附原理, 經過一定孔徑濾膜選擇性清除血液內IL-6、IL-8等炎性因子[10,11]。胰腺炎早期, 胰酶及緩激肽大量激活, 導致胰腺實質凝固性壞死、出血, 破壞胰腺血管, 導致水腫、血栓, 進入體循環后, 機體會釋放出大量炎性因子, 引起微血管擴張, 腹腔內滲液增加, 導致腹壁水腫, 進而腹內壓在短期內急劇上升, 誘發急性重癥胰腺炎合并間隔室綜合征。當病情發展至此階段時機體會出現腹腔臟器以及心腦腎等功能障礙, 造成惡性循環。因此及時清除炎性因子, 阻斷炎性反應為治療關鍵。血液濾過可有效清除中小質量分子的炎性因子, 例如IL-6、IL-8, 恢復促炎因子與抗炎因子平衡狀態, 維持內穩定, 減少多功能臟器衰竭現象, 促進各項體征恢復[12]。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腹痛腹脹、惡心嘔吐、腹膜刺激征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 (1.94±0.53)、(2.02±0.39)、(1.58±0.47)、(11.19±2.54)d, 均短于對照組的 (4.29±0.61)、(3.67±0.48)、(5.14±0.53)、(18.23±3.16)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8.161、16.661、31.385、10.844,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 IL-6、IL-8水平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3 d后,觀察組IL-6、IL-8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急性重癥胰腺炎合并間隔室綜合征患者進行早期血液濾過治療可加快體征消失, 縮短住院時間, 降低IL-6、IL-8水平。
綜上所述, 早期血液濾過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合并間隔室綜合征患者能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加快患者康復。
[1] 陳奕金, 王勝炳, 江濤峰.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腹腔間隔室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經驗探析.臨床醫學, 2016, 36(6):61-62.
[2] 陳奕金, 王勝炳, 江濤峰.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內高壓的臨床治療及觀察.吉林醫學, 2016, 37(11):2624-2626.
[3] 歐婭, 蘇偉, 賈林, 等.連續性靜脈靜脈血液濾過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并腹腔間隔室綜合征.中國血液凈化, 2014, 13(5):361-366.
[4] 蔡玲, 朱惠明.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腹腔間隔室綜合征的治療現狀.廣東醫學, 2013, 34(1):153-157.
[5] 孫學虎, 方茂勇.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腹腔間隔室綜合征的治療.臨床醫學, 2013, 33(10):106-108.
[6] 吳萬桂, 周仁榮, 黃家淼.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腹腔間隔室綜合征的診療現狀.東南國防醫藥, 2013, 15(4):384-387.
[7] 周向軍, 曾育平, 曾勝宏.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腹腔間隔室綜合征30例分析.河北醫學, 2012, 18(11):1572-1574.
[8] 展思東, 樂勝, 魏華麗, 等.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腹腔間隔室綜合征76例臨床分析.中國當代醫藥, 2013, 20(1):34.
[9] 劉波, 越太遷, 付移山.48例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間隔室綜合征的診治體會.重慶醫學, 2013, 42(19):2256-2258.
[10] 費麗燕, 夏麗麗, 朱佳虹, 等.鼻飼中藥聯合早期血液濾過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療效觀察.天津醫藥, 2014, 42(4):359-362.
[11] 夏麗麗, 費麗燕.血液濾過聯合中藥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療效觀察與護理.江蘇醫藥, 2015, 41(17):2094-2096.
[12] 韓飛, 戴建偉, 郭國湖, 等.持續床旁血液濾過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并腹腔間隔室綜合征.醫學臨床研究, 2015, 32(6):109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