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祎婷 方俊 萬艦
急性乳腺炎是患者受病菌感染而造成的急性化膿感染性婦科疾病。尤其對于產褥期婦女來說, 急性乳腺炎更為常見,其中初產婦最為多發。初產婦多發急性乳腺炎是因為其缺乏乳腺護理相關知識, 加之哺乳方式錯誤, 進而無法及時排出多余乳汁所造成的。低頻脈沖電刺激可通暢乳腺管, 改善血淋巴循環, 從而有效促進多余乳汁及時排除, 對急性乳腺炎的治療非常有利[1-4]。為此本院嘗試將低頻脈沖電刺激應用到臨床實踐中, 取得較好臨床效果, 現詳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320例產褥期急性乳腺炎患者, 所有患者均為初產婦且單胎, 以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16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4~39歲, 平均年齡(29.2±3.9)歲;病程2~4 d, 平均病程(3.3±1.3)d。對照組患者年齡23~39歲,平均年齡(28.9±3.7)歲;病程2~4 d, 平均病程(3.1±1.2)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采取常規治療, 停止患者患側哺乳, 先對乳頭和乳暈進行清潔, 再托起患側乳房進行熱敷, 之后用吸乳器吸盡乳汁, 早期可先冷敷以達到抑制乳汁分泌的效果,進而有效改善炎癥。浸潤期則以熱敷和理療為主, 還可以用中草藥外敷以促使炎癥得到充分吸收。如患者需接受全身性治療則使用抗生素;若患者已形成膿腫則必須及時切開引流。患者均治療2個療程。
1.2.2 觀察組 患者在常規臨床治療基礎上增用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 即將電極治療片粘貼在患側乳房上, 與此同時按下乳腺管治療不通按鈕(儀器選用ys-C200多系統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儀), 之后頻率調至883 Hz, 脈沖寬度調至0.4 ms, 根據患者所能承受的強度調節儀器脈沖強度, 通常為4次/d, 4 d為1個療程。患者均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治愈時間。
1.4 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患者臨床不適癥狀全部消失,腫塊也全部消退;顯效:患者臨床不適癥狀明顯得到緩解,腫塊有較大程度縮小且縮小比例>3/4;有效:患者臨床不適癥狀有所緩解, 腫塊也有所縮小但縮小比例≤3/4;無效:患者臨床不適癥狀基本沒有改善, 腫塊未見明顯縮小, 縮小比例<1/4。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25%, 高于對照組的78.7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n(%)]
2.2 兩組患者臨床治愈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愈時間為(3.44±0.68)d, 短于對照組的(6.45±0.75)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37.609,P<0.05)。
急性乳腺炎為產褥期婦女臨床常見疾病, 患者表現為乳房紅腫、發熱、脹痛等, 一旦炎癥繼續蔓延則表現為波動性疼痛, 同時還會出現高熱、脈搏加快、寒戰、白細胞計數增加等[5-8]。若不及時治療, 將演變為化膿性腫大, 甚至發生乳房組織直接壞死, 進而引起膿毒癥。以往常用吸乳器將患者乳汁吸干凈, 并予以物理熱敷, 再加以青霉素或苯唑西林進行消炎治療, 若患者已產生膿腫則還需進行切開引流, 以上常規治療方法盡管對急性乳腺炎能起到一定作用, 但治愈需要較長時間且治愈率很低, 而產褥期患者除身體恢復外,還需要哺乳嬰兒, 這對于產褥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來說無疑是不太理想的。低頻脈沖電刺激可有效興奮患者神經肌肉組織,有利于患者肌肉有節律地被動收縮, 進而起到調節血液循壞及神經體液的作用, 不僅利于患者內分泌功能的改善, 同時增強機體吸收炎癥物質的能力。另外, 低頻脈沖電刺激對人體皮膚刺激性相對較小, 其直接作用于乳腺腺泡和乳腺管,利于收縮腺泡肌細胞同時促進乳腺管疏通, 而且其還作用于乳腺周圍韌帶, 從整體來看, 其能有效促進機體組織液回流,起到較好抗炎作用[9-12]。
本次本院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25%, 高于對照組的78.7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者臨床治愈時間為(3.44±0.68)d, 短于對照組的(6.45±0.75)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37.609,P<0.05)。從以上結果看出, 觀察組加用低頻脈沖電刺激后急性乳腺炎的臨床療效顯著提高, 同時有效縮短患者疾病治愈時間, 可以說,這種常規療法與低頻脈沖電刺激療法相結合的方式對于產褥期婦女急性乳腺炎的臨床治療更有利, 而且這一結果與杜萬忠[2]、周媛[3]的研究結果相符合, 更加驗證了加用低頻脈沖電刺激療法治療產褥期婦女急性乳腺炎的有效性。分析原因主要如下:與單用常規療法相比, 加用低頻脈沖電刺激療法后對患者乳腺管的疏通作用更強, 這是因為無論是熱敷和理療還是低頻脈沖電刺激療法均具有促進乳腺局部血液循壞的作用, 進而有效提高臨床作用效果;低頻脈沖電刺激還能增強抗生素及其他抗炎藥物的作用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疾病控制作用;低頻脈沖電刺激作用效果更快, 彌補了常規療法治療時間較長的不足, 進而縮短疾病治愈時間, 這也與產褥期婦女實際需求更加符合。值得注意的是, 本次研究結果中未對兩組患者臨床治愈率作單獨對比分析, 且從結果來看, 兩組患者臨床治愈率十分接近, 這與其他研究結果并不一致, 分析可能與所選對象疾病進展程度有關, 因此下次臨床研究會嘗試增加各組內所選對象病情的差異程度, 以獲得更準確的實驗數據, 制定出更理想的急性乳腺炎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 低頻脈沖電刺激對產褥期婦女急性乳腺炎的治療效果顯著, 且可有效縮短臨床治愈時間, 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
[1] 吳薈敏.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產褥期乳腺炎臨床療效觀察.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1):138-139.
[2] 杜萬忠.常規療法聯合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產褥期乳腺炎38例效果觀察.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15(6):55-56.
[3] 周媛.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產褥期乳腺炎療效觀察.白求恩醫學雜志, 2012, 10(6):504-505.
[4] 楊素勉, 桑文淑, 孫惠萍, 等.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產褥期乳腺炎55例療效觀察.中國全科醫學, 2006, 9(24):2069-2070.
[5] 楊素勉, 桑文淑, 李敏, 等.低頻脈沖電刺激配合手法按摩治療產褥期急性乳腺炎的療效觀察.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7, 29(3):207-208.
[6] 王曉.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產褥期乳腺炎臨床療效觀察.中外醫學研究, 2014(5):9-10.
[7] 張會敏.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產褥期乳腺炎48例療效觀察.中國實用醫刊, 2013, 40(19):122-123.
[8] 張素君, 紀彩卿, 張德峰, 等.低頻脈沖電穴位刺激治療產褥期早期乳腺炎62例.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 2008, 16(6):84.
[9] 胡童, 呂萍.低頻脈沖電穴位刺激治療產褥期早期乳腺炎臨床觀察.中國基層醫藥, 2011, 18(23):3258-3259.
[10] 包玉蓉.微波配合手法按摩治療產褥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療效果分析.現代養生月刊, 2016(9):140.
[11] 田艷玲, 肖艷波.微波配合手法按摩治療產褥期急性乳腺炎的療效觀察.寧夏醫學雜志, 2012, 34(6):566-567.
[12] 張玉英.產褥期急性乳腺炎的預防及護理.河北醫藥, 2009,31(16):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