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星華眭輝軍
(1.丹陽市第五中學,江蘇 丹陽 212300;2.丹陽市實驗小學,江蘇 丹陽 212300)
淺談學校民樂隊建設
魏星華1眭輝軍2
(1.丹陽市第五中學,江蘇 丹陽 212300;2.丹陽市實驗小學,江蘇 丹陽 212300)
素質教育的推進,使越來越多的學校擁有了自己的樂隊,有銅管樂隊、打擊樂隊、電聲樂隊、民族樂隊等。學校樂隊通常由本校音樂老師輔導為主,由學生來演奏樂曲。同專業的成人樂隊相比較,校樂隊可說略顯生澀和業余,但是樂隊的組建對活躍校園文化,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團結合作意識等方面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此外,樂隊學生通過演出比賽等活動對別的學生也起到了引導,激勵作用,可說通過樂隊這個“點”帶動了學校素質教育的整個“面”,可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民樂隊;建設;學校
我校于幾年前成立了民族樂隊,樂隊從創建之初至現在,經歷了逐步發展、壯大、完善階段。在各級各類的比賽、演出活動中也取得了佳績。如今,已成為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也成為學校素質教育的一大成果和特色。結合民樂隊訓練工作,筆者漫談樂隊訓練的經驗體會。
樂隊組建時,樂器的配置要合理、科學。民樂隊樂器種類很多,有吹(管樂)、拉(弦樂)、彈(彈奏樂)、撥(低音)、敲(打擊樂)這幾大類樂器,在樂隊樂器配置上,這幾類樂器一個都不能少,樂隊的配制要盡量依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原則。同時,在樂隊的規模上,要兼顧學校的“硬件軟件”等條件,如學生水平,學校規模,師資力量等,根據校情對民樂隊的規?!傲矿w裁衣”,從而組建合理的校民樂隊。在樂器配置和樂隊規模上,以下兩份表格可供參考:

表一 樂器的類別及名稱

表二 樂隊的規模及人數
民樂隊組建之后,就要著手訓練,結合校情,在時間的按排、樂曲的選擇、樂器的分工上靈活、科學地展開練習。
1.職能的分工
樂隊樂器種類很多,吹、拉、彈、撥、敲,各類樂器要“分田到戶”,“包干到人”。首先在樂器的分工上,要“因人而配”,充分發揮每個老師的優勢和擅長,使每位教師都能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專項才能;其次在樂隊職責的分工上,要以一名教師為主,總負責樂隊的訓練工作,在樂隊中“穿針引線”,負責樂曲的溝通,訓練的檢查,合奏的按排等;再次,在學生的練習進度上,各輔導老師應各司其職,把好自己所輔導樂曲的質量關,分練時的“厚積”才能形成合奏時的“薄發”。
2.樂曲的選擇
樂曲的選擇及練習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入繁的原則,循序漸進加大練習的進度??梢詮囊恍┬⌒偷拿駱泛献嗲_始,如《喜洋洋》、《金蛇狂舞》等,這些樂曲旋律明快,配置明了,簡單易學,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就可以合奏,學生在演奏中初嘗合奏的成果,體會到合奏的樂趣,繼而引發自己后續的訓練興趣。隨著樂隊的發展,可以選擇規模難度較大的合奏曲,如《采茶撲蝶》、《瑤族舞曲》等。切忌一開始就貪大求全。
3.時間的按排
訓練的時間可以因校而定,要協調好學生訓練、學習的時間,避免沖突。以我校為例,樂隊訓練時有分練和合練,每周分練三次,時間為早晨一小時(學生做操與晨會的時間),另每周合練一次(非主課的時間),大約一個半小時。分練與合練在樂隊中互不可缺,是科學合理,相輔相成的合理分工。樂隊可以沿著這種訓練的模式進行,使樂曲在分與合的過程中日趨完美,使學生在分與合的過程中逐步磨合,最終形成良好的訓練品質,達到合奏時心照不宣的默契與配合。
“一套好的制度就是一所好的學校”,同樣“一套好的管理才能造就好的樂隊”。小學民樂隊同專業的成人樂隊相比較,學生在演奏技術,舞臺經驗,心理素質等方面都很稚嫩,不太成熟。訓練之余,還有學習的任務,要做到訓練學業兩不誤。所以對這一“特殊”的群體,教師要施以理性,合情的管理。
1.多用鼓勵性的措施
對于在樂隊中表現優秀的學生,如準時守紀,認真刻苦,按時按質完成訓練任務的學生可以大加鼓勵與表揚?;蚺c所在班的班主任聯系,在班級表揚,讓更多的非樂隊的“圈外”學生來認同;或給所在的班級加分,讓學生有一種為班爭光的“榮譽感”;或在樂隊中定期評選“小小演奏員”,讓學生常有“成就感”,發揮在樂隊中的主觀能動性,由此激勵更多的學生認真積極地投入到訓練中去。
2.進行適度的表演
小學生的表演欲望強烈,當訓練一個階段后,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成果”展示給別的學生看。如可在班上隆重地“推出”學生的演奏,在學生集會等公共場所,以樂隊合奏的形式展現。多方創設表演的舞臺,讓學生在舞臺上“瀟灑走一回”,使樂隊的學生體會到登臺表演的滿足感及被欣賞的認同感。
3.經常的溝通與交流
作為樂隊的輔導老師,不僅在技術上要指導學生,還要經常及時與學生,家長,學校領導等進行“專業訓練”之外的溝通與交流。與學生交流,當學生訓練期間思想、情緒上有所波動時,教師要作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引導學生處理好學習與訓練的矛盾,使其訓練,學習兩不誤,以訓激學,以練促學;與家長談心,使其明白小學民樂隊的經歷將是孩子一生的難忘記憶和寶貴的人生財富,從而引導孩子,配合教師的訓練工作;與領導對話,使其明白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從而更加支持和理解自己的工作,以交促教,以教融情。
我校的民樂隊從成立之初至現在,幾年時間里,從當初二十余人的小型樂隊發展成為如今八十余人的大規模樂隊,經歷了逐步發展逐漸完善的過程。
(一)成員的銜接
民樂隊中,要保持樂隊的持續穩定發展,就必須做好樂隊成員的銜接工作。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當老師辛苦地培養了一批學生,學生訓練入了“軌道”,樂隊成熟穩定并能演奏動聽的樂曲時,不可避免也最讓老師遺憾的事出現了:樂隊學生即將畢業。此時如果沒有后續隊員銜接,那么樂隊將“殘缺不全”,“名存實亡”。學生樂隊不像專業的成人樂隊一樣,在人員上可以保持長時間的穩定性與持久性,所以在這之前,教師要做好樂隊成員的銜接工作。銜接要有計劃,要系統的按排。我校的做法是前一批學生經過兩年的訓練(此時技藝已成熟),就吸收一部分新的學生(3—4年級),做民樂隊的“接班人”和后續的梯隊。此后的訓練時間和重點放在后續隊員身上,以培養他們為主,通過銜接,使這批“新生力量”盡快成長,接好老隊員的“班”。
(二)規模的完善
要讓樂隊長足發展,更上一層樓,教師就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完善樂隊的編制與規模??梢詮臉非倪x擇入手,由此帶動樂隊人數的壯大和樂器配置上的完善。我校樂曲的演奏從《喜洋洋》等簡易樂曲合奏,逐步過渡到《春節序曲》、《豐收鑼鼓》、《龍騰虎躍》等具有一定演奏難度的樂曲,樂器的配置也由最初的“骨架型”基本配置到如今擁有排鼓、云鑼、木琴等特性樂器,其中就經歷了樂曲樂器配置完善的過程。
(三)業務素質的提高
“一流的樂隊需要一流的師資”。隨著樂隊的發展,對輔導老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樂隊的輔導教師,要盡量提高自身的素質,以適應樂隊的長足發展需要。首先在樂器的演奏上,擅長一兩門樂器的同時,盡量要掌握多門樂器的基本演奏,俗話說:藝多不壓身,教師在吹、拉、彈等方面要勤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以便教學。其次,在日常的訓練教學中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對訓練過程,演出比賽過程中的“問題”“癥結”進行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學、學生管理等能力。再次,教師要學習配器、和聲、作曲等知識,使自己能合理改編一些樂曲,甚至自己能動筆寫作一些簡易的樂曲,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專業能力,由此才能帶動樂隊持續、穩定的發展和壯大。
民樂隊的建設是集訓練,管理等巨細無遺的繁雜“工程”,樂隊建設對音樂老師來說,充滿了挑戰性,也充滿了樂趣性。樂隊的建設沒有現成的教材可供參考,需要教師不斷地摸索和探究,需要不懈的努力和汗水的付出。以上是樂隊建設過程中幾點問題的個人經驗和體會,希望對學校的老師能有所借鑒和幫助。
魏星華,工作于丹陽市第五中學,中學高級教師,市學科帶頭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輔導的樂隊、合唱隊曾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比賽一二等獎;眭輝軍,工作于丹陽市實驗小學,中學高級教師,市骨干教師,多次獲省市教學、基本功比賽一二等獎,多篇文章發表于國家級、省級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