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北 風
年逾七旬學京劇
◎文/浙江·北 風
京劇是中國國粹,唱腔優美,表演雍容大氣,藝術內涵博大精深。我為之癡迷。
說起來,我自小與京劇有緣。我表姨夫是國軍醫官,日寇投降前夕犧牲。表姨回到老家,在我家暫住,當時我剛五六歲。表姨酷愛京劇,反串過老生。她很喜歡我,冬日夜長,便在熱炕頭上教我唱《甘露寺》中喬國老唱的《勸千歲殺字休出口》。她可能是為了解戲癮,一字一句、一板一眼教得很認真。我還小,不懂唱詞的意思,糊里糊涂地學。
剛解放的時候,村里有個叫王瑞昌的,從城里的劇團回來,教村里孩子們學戲,我被他選中,說我適合演武生。因為他是正式劇團的,訓練很正規,從基本功練起,壓腿、下腰、拿大頂。尤其是貼在墻上拿大頂,累得雙臂哆嗦,熱汗蒸騰,仍不讓你下來。回家后胳膊酸疼,抬不起來。那時小,就打了退堂鼓,王瑞昌到家里去勸我,我執意不去。結婚后我對妻子說:“如果我當時堅持下去,京劇界說不定又出個蓋叫天呢!”
大學畢業后,我被分配到了文藝單位,不過不是京劇院團。但我對京劇的熱愛絲毫未減,喜歡看京劇、聽京劇唱腔,京劇團還演過我的一個劇本。遺憾的是,我一直不會唱京劇。這對我來說,實在是心有不甘,如不學會京劇,有一種抱憾終生的感覺。
上班時工作忙,沒有時間,加上虛榮心,怕人笑話,不好意思去跟人學。退休以后有了充裕的時間,便動了學唱京劇的念頭。對于一個一點基礎也沒有、已經七十多歲的老人來說,談何容易?可我這人有個毛病,認準了的事,就是頭撞南墻也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