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安交通大學 趙小苗
“雙高期”離休干部隊伍的特點及服務管理工作的應對措施
文/西安交通大學 趙小苗
“雙高期”泛指老年人“高齡”與“高發病”時期,離休干部“雙高期”則特指離休干部已經整體進入“高齡期”和“高發病期”。西安交通大學現有離休干部109人,年齡最大的96歲,最小的83歲,長期臥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18人,占離休干部總數的17%;患癌癥、糖尿病、心臟病、腦梗等重大疾病經常住院的70人,占總人數的64%。離休干部“雙高期”的形勢已十分嚴峻。
“雙高期”的到來并日趨嚴重,使離休干部隊伍出現了新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行動困難,社會活動能力日漸衰弱。處于“雙高期”的離休干部,由于體弱多病、行動不便,外出困難,大多數人只能待在家里,缺乏參加黨組織生活及其他社會活動的能力。
二是患病次數明顯增多,住院率提高。離休干部大都患有高血壓、動脈血管硬化、腦梗塞、肺心病、糖尿病等老年常見病,有的多達七八種疾病,門診、急診次數增加,出入醫院頻繁,有的甚至長期住院。近年來,西安交大有50%左右的離休干部經常因病住在醫院里,大部分老同志處于半自理狀態。
三是空巢老人增多。因老伴去世、子女在國外或外地工作等原因,致使離休干部中孤寡和空巢老人增多。在西安交大的109位離休干部中就有46名喪偶和空巢者。身邊沒有親人相伴、照顧,親情缺乏。
四是交際圈較小,信息閉塞。年齡的增長和身體的衰弱使得離休干部變得記憶力衰退、思維遲鈍,社會接觸面越來越小,缺少與外界的交流與溝通,生活單一,信息閉塞,精神生活相對枯燥。
隨著年齡增大、體質下降、疾病越來越多,離休干部的晚年生活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與困難,主要有:
一是焦慮、孤獨等心理問題在部分離休干部中存在。主要原因是:既怕疾病纏身,又怕生病無人照顧,更怕拖累子女;加之家人忙于工作學習和家庭事務,不能經常回家看望,陪伴左右,很少享受其樂融融的天倫之樂,焦慮、失落情緒與日俱增,常常獨自黯然神傷,晚年生活質量低劣。
二是疾病帶來的悲觀與恐懼情緒。大多數離休干部對待疾病都能積極地配合治療,但久治不愈或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時,有的老人就會產生沮喪、悲觀、厭世的情緒,認為自己已“病入膏肓”,整日憂心忡忡,甚至怨天尤人。特別是看到老伴、老同事、老戰友、老朋友的相繼離去,更加重了緊張、恐懼心理,晚年幸福指數明顯降低。
三是缺少交流,精神壓力逐漸增大。由于參與社會活動少,缺乏與外界的交流,導致其接受能力下降,心理問題逐漸增多。特別是生活在“空巢”家庭的離休干部,缺少親情關懷和精神慰藉,空虛感日益突出,精神壓力難以有效緩解。
四是自理能力基本喪失,日常生活照料矛盾日益顯現。在離休干部中失憶、失能現象普遍存在,自理能力越來越差,甚至是喪失,依賴性越來越強。從西安交大的情況看,大多數離休干部還是依賴傳統的家庭養老,但是,由于子女的家庭和工作等原因,已經遠不能滿足離休干部的需求。此外,由于家政服務公司在開拓為老服務項目上動力不足,在日常生活照料方面,比如保姆、保潔等服務方面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
在走訪調研中我們發現,面對“雙高期”的問題與困難,離休干部對組織的依賴不斷增加,他們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由過去參加時政類學習活動為主的需求向醫療保健、家政服務、精神慰藉等為主的需求轉變;由過去的外出參觀活動為主的需求向日常生活所需的最基本的服務需求轉變;由過去主要依靠原單位服務的需求向依靠社區就近服務的需求轉變。
處于“雙高期”的離休干部最關心、最現實、最突出的問題是如何高質量地度過晚年。應對“雙高期”,我們不能以一貫的思維定式開展工作,而應做到服務管理方式由傳統單一的服務管理,變為根據不同需求、不同情況進行分類的服務管理;由靜態服務管理變為動態的、多樣化的服務管理。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
豐富服務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全方位深入了解離休干部家庭、生活情況和身體狀況,了解他們所思所想、所期所盼,著力提高服務質量,完善服務管理方式。以務真求實的精神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積極主動為離休干部提供及時、便利、細致、周到的服務,把服務管理延伸到細微之處;積極回應他們的關切,把工作做到他們的心坎上;通過建立必要的聯系制度,盡可能做一些離休干部期盼、又有條件做到的好事,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讓老同志開開心心地安度晚年,并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和溫暖。
滿足離休干部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和依賴。包括:應急求助需求,保證離休干部在發生意外或者有急事時,能夠得到及時救助;家政服務需求,對離休干部家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如排污堵漏、打掃房間、拆洗油煙機、煤氣灶等家政服務,創造條件給予滿足;醫療保健需求,使離休干部常見病配藥、量血壓、測血糖、感冒發燒、打針吃藥等,就近得到解決;積極利用社區資源、整合社區力量,探索購買服務、鼓勵志愿服務,為離休干部“就近學習、就近活動、就近得到關心照顧、就近發揮作用”創造條件、提供平臺。
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疏導和精神慰藉。心理問題是影響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要多措并舉緩解離休干部心理壓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舉辦心理健康輔導講座,定期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活動;搭建交流平臺,設立老年人聊天室,創造條件,讓能夠走動的離休干部互相見見面,聊聊天,豐富老年生活;開展定期走訪、電話聯系、上門慰問等服務,特別要關注因病、因老而長期待在家里的老同志,經常了解生活狀況;及時了解和處理離休干部的各種問題和困擾,做到耐心解釋、及時解決、盡早答復,緩解離休干部精神壓力;加強與離休干部子女和家人的聯系,敦促子女和家人平時盡可能增加與老人相處的時間,多陪老人說說話、聊聊天,相互溝通,傾聽老人的心聲,盡可能滿足老人心理需求,使離休干部精神上感到安慰,還可聯系志愿者組織,發動志愿者們用其所長,與老同志進行心理溝通,提供精神慰藉。
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四服務”。一是加強“主動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