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東沙湖學校 高 放
“流水賬”作文不可“一票否決”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東沙湖學校 高 放
流水賬式的作文在小學生作文中司空見慣,老師布置作文,那些初學及作文能力較差的學生交上來的多半是流水賬式的作文。比如下面的作文,就是一篇典型的流水賬:
今天早上,我還是六點半起床,七點十分到了學校,上完早讀課后,是第一節(jié)課,第一節(jié)課下課后我們玩得很高興。很快第二節(jié)課又上課了,是數(shù)學課,老師下課后內(nèi)容沒講完就拖長了課堂。第三節(jié)英語,我挺喜歡的。第四節(jié)課文,好不容易到下課,我們一起去吃午飯,下午只有兩節(jié)課,很快就上完了,今天真是開心的一天啊!
這是一篇較典型的流水賬式作文,把一天的上學經(jīng)過從頭至尾,事無具細,只要記得的,都一順溜地記了下來,沒有一個中心,沒有重點,不分主次,記完為止,讀這樣的習作像念賬目一樣,索然無味。但對于初學寫作的小學生來說,類似于這樣的“流水賬”作文不可“一票否決”。
在當今的小學作文教學中,不少語文教師都不準學生記“流水賬”。什么是流水賬作文?概括來說,就是簡單交代事情經(jīng)過,沒有主題、沒有中心內(nèi)容、沒有表達的技法,也比較啰嗦,這樣的作文讀起來不夠生動,沒有趣味性,自然算不上好作文,往往會遭到老師的斷然批評。但筆者認為,對于剛寫作文的小學生來說,寫好作文倒是應(yīng)先從“流水賬”寫起,通過記流水賬,來幫助他學會觀察生活,記錄生活。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過多地強化作文的程式:審題—立意—選材—列提綱—起草,再加上字數(shù)的規(guī)定,對小學生而言,確實苦不堪言。這就好比孩子還不會騎自行車,你就跟他談如何把自行車騎好,甚至玩花樣,孩子當然云里霧罩,愁煞個人哪。再加上眾多所謂作文輔導書中的“怎樣謀篇布局”“如何前后照應(yīng)”“寫好細節(jié)描寫”等條條框框,中規(guī)中矩,怎能不讓初涉寫作的小學生產(chǎn)生畏懼心理?
《新課程標準》指出:“先練習寫話,再練習成篇作文。”這是給小學作文教學指出了正確的方向。在輕輕松松地環(huán)境下,讓小學生放開手腳去寫作文,用“我手寫我口”,事情是怎樣就怎樣,怎么想的就怎么表現(xiàn)。這讓孩子很快樹立了“用筆說話”的觀念,對進一步學習各種語言表達方法有了自信的同時,也產(chǎn)生了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知不覺中,他們就增強了駕馭文字的能力。隨后,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他們將逐漸發(fā)現(xiàn)“用筆說話”的樂趣,并對“把話說得精彩一點”有了欲望,產(chǎn)生去探究的興趣,作文就“上路”了。
小學課本中《魯班學藝》一文,我認為對我們的小學寫作教學很有啟發(fā)意義。那位高明的老師傅讓魯班長年累月從磨刀、砍柴、刨樹、鑿眼、拆卸模型等最基礎(chǔ)的東西做起,而這些枯燥的大量技術(shù)練習,正是魯班成為木工祖師爺?shù)膱詫嵒A(chǔ)。我們看到,自始至終,老師傅也沒向魯班提出什么“作品”要求。師父領(lǐng)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就是老師傅“教學藝術(shù)”的獨到之處。
以流水賬作為寫作入門訓練,要切實把握對流水賬語言的引導和發(fā)展。孩子的生活是充滿快樂的,我們甚至看見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饑寒交迫的圣誕夜也沒有流露出絲毫痛苦。初學寫作的孩子,尚不會思考人生、思考社會的本質(zhì),也無法認識人的本質(zhì),他們的天真、好奇、貪玩的特點,使他們的生活變得色彩斑斕。因此對流水賬語言的要求要結(jié)合孩子的生活,注重以好看為目的。這里的好看,不僅指好玩或有趣,更重要的是指能讓孩子說出自己真實的生活和心里話,能引起同齡人的共鳴。相信只要建立在快樂而充滿自信的基礎(chǔ)上,每一個孩子肯定都有能力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來。
古人云:“嘻笑怒罵皆成文章。”對待小學生不管章法,不論首尾的“流水賬”作文,我們不能要求過高,影響他們的寫作興趣。只要我們語文老師在孩子記錄流水賬的過程中不斷給予鼓勵和肯定,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不斷訓練,把文章寫得文通字順,寫作技巧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