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洪澤湖實驗小學 梁 群
優化策略,抓好小學生起步作文教學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湖實驗小學 梁 群
我們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最大的感觸就是習作教學太難教,而在此過程中,小學生起步作文更是難上加難。主要表現在很多學生習作時無話可寫,語言貧乏,枯燥乏味,很多學生三言兩語,缺乏具體細節。有的學生雖洋洋灑灑,但卻猶如記流水賬,不分主次,結構紊亂,缺乏間架結構的合理安排,語句中更是別字錯字、病句連篇。鑒于這樣的起步作文教學現狀,我們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在習作學習之初就掌握習作的策略,真正做好起步習作教學?筆者結合個人教師實踐,對此略談點滴看法。
小學生好玩好動,很多還處于懵懵懂懂的“混沌”期,他們缺乏對事物的判斷和鑒別能力,很多時候的學習都是憑借個人的興趣,我們教師要充分把握小朋友的這種心理特點,通過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引導學生產生對習作的濃厚興趣,從而自覺主動的參與到習作表達中來。
1.巧妙引導,為學生創設主動表達的情境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的學習更是如此,同樣,習作何嘗不是這樣呢?學生的習作教學,我們教師要抓住“好”和“樂”。“興趣是入門的向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我們教師在習作教學中,能夠激發和樹立小學生對習作表達的濃厚興趣,則習作教學就宛如成功了一半。因此,要讓學生有話要說,積極表達,就需要我們教師將習作教學課演繹得生動活潑,學生生機盎然,大聲開口,大膽表達,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才會對習作課堂充滿興趣,滿懷期待。
首先,引導學生先觀察后習作。生活是習作的源頭活水,是習作教學的根,習作更是用來描繪生活的,只有讓學生撲進生活的懷抱,融入生活,才能體驗生活,感悟生活,才能有話可說,從而真正抒發出真情實感的文字。在學生習作之前,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表達生活,并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真正做學生習作之路上的引導者、指路人。只有學生對自己身邊的事物形成具體的感知,才能激活其表達的積極思維,進而萌生出表達欲望。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呈現一些具體直觀的圖畫或實物,同時指導學生觀察,然后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點撥與指導開展寫作,這樣,學生才會興味盎然,寫出的文章才有真實感,才會吸引人。此外,教師還要讓學生明白,一篇好的習作,一定是一篇條理清楚、貼近生活的文章。而生活需要我們自己去觀察,需要我們去積累,這就需要我們具有一雙敏銳的慧眼去洞悉生活,體會生活,用自己敏銳的雙耳去聆聽生活。如對于教材中“寫人”的內容,我在教學中,重點是讓學生明白:寫人可以寫自己熟悉的人、身邊的人,也可以寫聽說的人,還可以是自己想象世界中的人等。在學生習作中,有的學生寫了自己的父母和同學,也有的學生寫了電視或報紙上了解到的人物。這樣,學生通過筆端流露出了他們的真情實感,讀來親切自然。當然,不同學生因為各自積累的素材不同,各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他們的寫作能力不均衡,存在一定的差異。我們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通過自己的語言,針對同一事物表達自己內心的體驗,給學生做好引導示范,通過自己的親自示范引導學生,從而彌補不同層次學生習作表達的滯后性。
其次,教會學生先實踐再作文。在教學中,我會根據教學內容,先通過設計游戲,組織學生外出參觀,參與活動等活動,給學生創造表達的基礎。學生在親身參與了實踐活動之后,他們才會津津樂道,這個時候,教師讓學生表達實踐活動的感受和體驗,他們自然熱情高漲。因為這樣的活動活躍了學生的生活,增長了他們的見識,提高了學生的習作興趣,因而他們的習作顯得條理清晰,語言也生動活潑,更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最后,把握時機,善于引導,一氣呵成。學生寫作興趣會因時間、地點、周圍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我們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最佳的習作時機鼓勵學生進行寫作,這樣,學生不僅不會感到厭煩,反而會興高采烈的參與其中。例如,針對課間一幅感人的畫面,運動場上一個精彩的瞬間,課堂上不期而遇的一場“風波”,我們語文教師要把握這一“稍縱即逝”的機會,循循善誘,巧于引導,一篇栩栩如生,生動形象的佳作便會呈現在眼前了。
學生的閱讀是學生語言積累的重要途徑,是學生組織和搭建習作架構的重要渠道,我們教師在平時的進行中,要多組織學生閱讀,讓他們從閱讀中學習作文。
1.認真審讀教材,在教材中學習作文。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多是文質優美的佳作,我們教師在平時的進行中,要多組織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通過文字來表情達意的,是如何通過文字來反映作者的內心情感的,這樣的耳濡目染,學生會在不經意間學會把握文章的主線。
2.指導學生廣泛進行課外閱讀。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學生廣泛的進行課外閱讀,積累廣博的語言素材,才能增長自己的見識,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他們的習作能力才會得以提高。
總之,抓好小學生的起步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提升小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我們語文教師,尤其是中低年級的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激發小學生對習作的濃厚興趣,真正讓他們在習作之初就產生對習作的熱愛之情,從而為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