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架起閱讀的橋梁
山東省肥城市白云山學校 范明剛
為兒童架起圖書的橋梁,促進兒童閱讀,引領兒童成長,既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的光榮職責,也是家長的責任所在。但是,在讀書指導方面,很多家長卻茫然失措,找不到具體的方法。為了更好地指導孩子進行閱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筆者認為,我們的家長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
家長要為孩子購買種類多樣的圖書,經常鼓勵孩子們像蜜蜂采花蜜一樣,主動擴大自己的閱讀視野,不僅要讀文學書,還要讀名人傳記、軍事歷史、藝術欣賞、自然科學、兒童報刊、學習方法等多種圖書,學會在讀書中尋找樂趣,學會在書中提取成長的智慧。
家長要為孩子創設好的學習地點和環境,指導孩子逐步養成定時讀書、整理圖書、摘抄記錄、制作信息卡、制定計劃等多種習慣。制定讀書計劃的習慣則是每個學期或是月初制定讀書計劃,張貼在書櫥的顯眼處,上面明確不同周期的讀書種類、頁數、時間等信息,再加上個人的讀書名言,作為自我激勵的動力源。有閱讀興趣的家長還可以經常將自己的讀書故事講給孩子聽,并采取與孩子共讀一本書的親子共讀形式,印制《親子共讀記錄》,上面既有讀書的推薦目錄,又有記錄每天讀書情況的統計表。
在方法指導方面,家長可以現場讀書給孩子做示范,解答孩子在讀書中的困惑。另一方面可以教給孩子思維導圖法、六要素分析法、重點批注法、五遍讀書法、情境模擬法、音樂伴讀法等閱讀方法,其中,思維導圖法就是指導孩子讀書過程中及時梳理文章的脈絡,將作者的寫作思路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抽絲剝繭的過程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提高寫作能力;六要素分析法主要是在讀書的過程找提煉出時間、人物、地點、起因、經過、結果這六要素來,幫助孩子綱舉目張地把握文章的結構。重點批注法則是效仿古人,在讀書的過程中對重點段落、情節、句子進行點評,分析其寫作特點;五遍讀書法的第一遍是在讀書中把字詞障礙掃除,通過查字典給不認識的字詞注音釋義,第二遍是把書的句子讀通順,第三遍是寫批注,圈出好詞好句,第四遍是有感情地大聲讀給家長聽,第五遍是摘抄好詞好句好段落,并熟讀成誦。情境模擬法則是讓孩子模擬圖書中的人物活動場景或精彩情節,進行現場表演。音樂伴讀法則是聽著聲音較低的輕音樂或是薩克斯曲子讀書,不僅僅讀書怡情,而且還享受了音樂的藝術。
首先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可以有她精心布置的學習桌,有她自己心愛的書櫥,里面放著她喜歡看的書,這樣能增加她的閱讀興趣。孩子在家閱讀時,家長可以在旁邊看書,或抄寫優秀的文章,為孩子做好示范。當孩子遇到閱讀困難時,家長要多鼓勵孩子查閱字典或上網搜索,及時解惑,要有耐心,少批評,多鼓勵。另外,家長要陪伴孩子一起整理圖書,分類擺放圖書,不在讀書的桌子上擺放玩具等與讀書無關的東西,書房必須整潔衛生。從理論上講,6—12歲是閱讀能力長足發展的黃金時期,海量的閱讀可以提高孩子的識字量和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建議家長陪伴孩子寫好閱讀記錄或日記,持之以恒地堅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