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學而導,為學而教
江蘇省張家港市港區小學 王麗芳
葉圣陶的 “教是為了不教”為我們語文教學指明了方向,同時也讓我們更加關注學生自主性的發揮,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升華情感。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為學生的學而教,最終達到“不教”。
小學語文 自主學習 導學
葉圣陶先生早在七十年代就提出了“教是為了不教”的理論,幾十年來,一代又一代的語文老師都在朝著這個目標而努力。如何在語文課堂這個主陣地上,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來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讓語文課堂變成了他們自主探究的活動天地,讓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逐步形成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這是近年來語文老師共同關心的話題。課堂上老師時時處處“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學為本”,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語文課堂自然就會生動、生成和生態。
對話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常用模式,作為語文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文本,和文本直接心靈對話,讓學生和文本之間實現心靈之間的交流,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收獲屬于自己的獨特體驗,由此而習得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獲得語文學習的快樂。
《桂花雨》是小學語文教材中意蘊深刻的一篇文章,讀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被文章中流露出來的濃濃深情所感染。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深入體會文本中的思想內容和情感,采用引導學生直接對話文本,讓學生的體驗更加深刻。首先,教師為學生配樂朗誦了這篇文章,為學生營造出美好的情境。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不知不覺就投入到文本之中,有的還輕輕閉上了眼睛。聽完后,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聽完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又有怎樣的感悟?”大家在教師的鼓勵下,紛紛暢所欲言,大家爭著展示自己的看法。例如,有的學生對于桂花香有很深的感觸,從“浸“字體會到香氣的馥郁。有的對“搖花樂”的環節很感興趣,說自己仿佛也到文中和作者一起快樂的搖晃著桂花樹,看到桂花紛紛落下,落了滿頭滿臉的“桂花雨”。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敢于放手,讓學生在情境感染下自主探究,這樣的過程讓學生對文本的認識更加深刻。實際上,學生和教師以及文本對話的過程就是學生直接走進文本深入體會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體會文本中的內容,體驗文本中的情感,在身臨其境中感受文本中的內涵之美,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文本的細節問題仔細挖掘,抽絲剝繭,逐漸體會文本中蘊含的深刻內涵。在鼓勵學生探究文本內涵的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紛紛進入文本尋找里面的細節描寫,在解讀的過程中獲得感悟,讓語文課堂教學高潮迭起,精彩不斷,收獲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生命橋》這篇課文時,教師引導學生朗讀“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相關段落的內容,但是在讀的過程中,有一個學生將“一座”讀成了“一座座”,這時很多學生紛紛指出了這個學生的錯誤。令人吃驚的是,這個學生并沒有承認自己的失誤,而是說自己是特意讀成這樣的,而且覺得“一座座”比“一座”更符合文本中的描述,也更能體現文本的主旨。他的說法讓大家感覺非常新奇,教師也意識到這是引導學生深度閱讀、體會文本內涵的好機會,于是教師及時引導:“仔細想一想,這樣讀有沒有什么道理?”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們仔細品味,意識到當時是一頭頭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搭建起一座座橋梁,這樣才形成了一首生命的壯歌,因此,可以說這樣的細節讓學生的理解更加透徹。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時不經意間發現的小小細節,就會讓學生的認識由淺入深,感受到文字背后蘊藏的深刻內涵。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抓住文本或者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細節,甚至在教學前預設細節,然后引導學生層層深入,讓我們的學習逐漸深入,獲得能力的提高。
我們之所以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主要是因為被動的學習會讓學生產生一種被逼迫的感覺,在這樣的狀態下的學習肯定是事倍功半的。相反,假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同時將學習任務轉移,讓學生承擔一部分閱讀任務,例如字音、背景等,這樣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極大的發揮,同時也有助于提高課堂學習的質量。
例如《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金華雙龍洞的奇特景觀。在教學過程中,這是教學的亮點,但是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怎樣引導學生體會文本的精妙是教師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布置了命名的任務:“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文章語言優美,雙龍洞景色神奇,那么,我們有沒有興趣一起走進雙龍洞,并且為它各處的景色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呢?”這樣的問題設計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們紛紛走進文本,精讀課文,并且發揮自己的大膽想象,為雙龍洞的神奇景色命名。然后大家將自己的命名展示出來,說明理由,大家一起探討,整個課堂氣氛非常熱烈。
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發揮,想象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訓練和提高,可以說起到了一舉多得的效果。轉移任務,讓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得到發揮,同時讓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激發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喜愛,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葉圣陶“教是為了不教”的理念,指導我們語文老師要讓課堂成為學生個性展示、自主探究的新天地。創設情境,搭建平臺,指導方法,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本文系江蘇省蘇州市葉圣陶教育思想研究規劃課題“‘教是為了不教’思想下任務導學課堂的行動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1】李杰.淺析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J】.教師,2016(09)
【2】伍靈芝.試論如何構建小學語文的自主學習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