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長壩小學 陳艷艷
以《荷塘月色》為例探討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江蘇省鹽城市長壩小學 陳艷艷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課堂教學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回歸自然,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對此在本文中筆者將以《荷塘月色》為例,探討語文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首先,通過閱讀教學學生可以實現與讀者之間的交流對話,在最新推行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的提出了對話這一概念,這也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創新之舉,所謂對話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文章的學習,實現與作者之間的交流,進而可以與作者之間實現一種感同身受的觀念,實現學生語文素質的提升。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文章,去品味文章的真正涵義,但從現下的教學方式分析,教師的語文閱讀教學過于概念化,致使把語文當作一種獲取知識的手段與工具,很難實現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為例,文章雖然是在寫景,但也是在寓情,此篇散文創作于1927年,這一年發生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蔣介石叛變革命,整個華夏大地都處于混亂之中,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創作了這篇文章,正是以荷塘月色之美,反襯出政治的黑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反復推敲,理解作者的真正用意。其次,通過閱讀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對自然萬物的喜愛之情,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今天,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能夠實現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無疑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以《荷塘月色》這篇散文為例,文章除了抒發作者為對于黑暗政治的不滿,還有作者對于自然的贊美以及對于祖國山川的熱愛之情,這即是作者博大胸懷的體現,同時也體現出作者對于美的追求,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實現對這種高尚美的追求,由此可以看出,語文閱讀教學具有一定必要性。
2.1 設置問題,加深學生文章認識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除了要了解語文閱讀教學的必要性,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也應該擁有創新的思想,針對教學采取必要的教學措施,真正的引領學生回歸自然,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為此筆者認為能夠為學生設置新穎的問題十分重要,這樣做的好處可以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新鮮感與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感悟閱讀的真理與奧秘。以《荷塘月色》這篇文章為例,教師可以先從寫作背景出發,然后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通篇閱讀,讓學生自己對文章有一定的情感定位,然后教師從作品的深層次角度出發,為學生設置問題,讓學生從問題出發統籌兼顧的去理解文章,在《荷塘月色》這篇文章中教師就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筆者在文章中提到,自己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這種不寧靜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是喜悅、憂愁還是其他。當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進行學習時,就會明白作者的不寧靜,既有對政治不安的憂愁,也有在面對妻兒時對生活困難的一種擔憂,但由于作者本身的性格使然,因此這種情感在哀愁之中還夾雜著一絲喜悅。當學生有了這種領悟后,審美能力與閱讀能力也會進一步提升。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領學生,去探究一些朱自清先生的其他文章,進而作品對比過程中,更加精確的把握作者的思想內涵,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談談自己的領悟和見解,通過多個方面讓語文回課堂回歸自然,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
2.2 回歸自然,開展開放閱讀教學
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具有更加開放的思想,引領學生走出課堂,回歸自然,在更廣闊的天空中,領悟文章知識的內涵。以《荷塘月色》這篇文章為例,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在自然之中去觀看真正的荷塘月色。學生會看到無窮蓮葉的池水,會感受到花意正濃的香氣,在皓月當空、知了蟬叫的夜晚中,感受這個夏日夜晚的美妙。這種教學是教師的言語無法能及的,學生會在這個過程中真正的實現與作者之間的對話,體驗朱自清先生的對于美景的思考與閑情雅致,在情景交融之中,實現與作者心靈的共鳴,這時學生才會真正的明白朱自清先生的情感,明白他文章用字表達的恰當之處,這不但是語文閱讀教學回歸自然的有效途徑,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素質最本質的方法。
【結 語】
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素質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明確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在立足課堂教學的同時,用更加開放的思想引領學生回歸自然,讓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得到素質的升華。
更 正
本刊第4期(教育新干線)《多種渠道,提高語文教學實效》作者林天興的地址“福建省德化縣龍潯中心小學”,應為“福建省德化縣潯中中心小學”。特此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