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zhèn)中心小學 費 蓮
接納 溝通 合作
——淺談與學困生有效溝通的技巧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zhèn)中心小學 費 蓮
“學困生”,簡單說就是在學習中出現(xiàn)困難的學生。如何跟學困生進行有效溝通,使學困生振作精神,改變現(xiàn)有學習狀況,從學習的困境中解脫出來?可以嘗試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的溝通技巧:尊重學生的需要,接納學生的情緒。接納感受,不斷然否定學生的感受,不隨意批評和忠告,播撒快樂學習的種子;接納感受,平等對話,通過側(cè)耳傾聽,抓溝通時機,見證學習能力的拔節(jié);接納感受,鼓勵合作,通過描述問題、予以提示、提供選擇,實現(xiàn)快樂學習的涅磐。用正面的語言激勵學困生進行自我監(jiān)督、自我約束和熱愛學習,讓學困生成為有愛心,負責任的人。
學困生 接納感受 平等對話 倡導合作
當大部分學生參與到積極探究的學習中時,他們卻陷入了困頓的狀態(tài),他們便是“學困生”。“學困生”,簡單地說就是在一個班級中,學習出現(xiàn)困難的學生,他們大多學習基礎(chǔ)弱,學習被動,缺少自信心。在“分數(shù)至上”的觀念影響下,在疲于應(yīng)付的心態(tài)下,大部分教師對學困生采取了兩種極端的教育方式:一是漠視教育。漠視學困生的存在,對他們不聞不問,放任自流。二是過分關(guān)注。在“恨鐵不成鋼”的心態(tài)影響下,無論在課堂還是課外都緊盯學困生不放,稍有不當表現(xiàn),便橫加指責。在平時的教育實踐中,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的溝通技巧正在普及開:尊重學生的需要,接納學生的情緒。
“學生的感受”直接影響他們的行為。嘗試真誠地傾聽,簡單地回應(yīng)并說出學困生的感受,從而讓學生更好的處理他們的情緒和面對的問題。
(一)面對苦惱,不斷然否定學生的感受
當學困生因為思維能力,學習習慣等因素的干擾,不跟上其他同學的步伐。心理的落差使學困生很容易出現(xiàn)各種負面情緒。當情緒被否定會出現(xiàn)怎樣的后果。當情緒被否定時,學困生很容易失去勇氣。說出學困生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可以有效幫助學困生面對他們的感受。真誠地傾聽,簡單地回應(yīng)并說出學困生的感受,可以幫助他們寫出走出負面情緒。
(二)面對苦惱,不隨意批評和忠告
以一種關(guān)心的態(tài)度回應(yīng)學生的沮喪,在簡單的回應(yīng)中,學生能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從而可能找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孩子,需要關(guān)愛;是學生,需要引導;是成長中的人,這就需要寬容,這要求教師對孩子進行“全接納”。全接納,一是要求學生接納所有的孩子。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根據(jù)個性特點進行因材施教。聽話型的學生要強化激勵促進步;沖動型的學生要啟迪理智可制怒;表現(xiàn)型的學生要因勢利導促提高;散漫型的學生要發(fā)掘優(yōu)勢促轉(zhuǎn)變;低沉型的學生要喚醒自信促成功。全接納,二是要求學生接受學生的所有感受。感受沒有對錯之分,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有自己的感受。教師要蹲下來,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從而理解他們。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yīng)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種“對話”應(yīng)當是平等的,這要求師生彼此敞開心靈,并接納對方的感受。“平等對話”要求師生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參與以至共同分享。
(一)側(cè)耳傾聽,營造寬松氛圍——平等對話的“土壤”
閱讀教學中,教師應(yīng)努力營造師生寬松和教學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轉(zhuǎn)變角色,把自己當作“孩子”,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學習伙伴”。在老師與學困生的溝通與理解過程中,側(cè)耳傾聽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每一位教師都要接納學生的感受,積極聆聽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保證和學困生平等對話的前提下,實現(xiàn)與學生的有效溝通。
(二)善用技巧,尊重個體差異——平等對話的“基石”
首先,明確表達你的不滿,注意不攻擊學生的人格:“你的表現(xiàn),我很不滿意!全班的展示活動,就你一個人沒有準備好。”其次,提出有幫助性的辦法:“如果你能分配出一段專用時間記一記誦讀內(nèi)容,會對你有幫助。”接著,表明你的期望:“我希望當你說你會去記內(nèi)容時,你是說到做到的。”然后,提供選擇:如果學生還不合作怎么辦,我們可以提供選擇。“你有兩種選擇:要么記住內(nèi)容,參加全班的誦讀展示;要么放棄,坐在臺下當觀眾。”最后,讓學生體驗錯誤行為的后果。在這樣的引導下,如果學生還是不努力,那就要讓他體會行為的后果。
對于學困生,老師經(jīng)常會抓住他們的缺點不放,讓消極情緒惡性循環(huán),摧毀了他們的自信心,破壞了他們的奮斗精神。教育應(yīng)該讓每個孩子做一個少煩惱、有能力使自己快樂的人,做一個能賞識別人,能與他人精誠合作的人。
(一)描述問題
鼓勵學生與老師合作,不要冗長的教訓:“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祝福’這兩個字都是示字旁!示字旁的字表示把好東西貢獻給別人,祝福是示字旁,示字旁的右邊只有一個點,一個點!記住了嗎?”應(yīng)該具體描述具體存在的問題:“我們的漢字很神奇,很多時候,一個偏旁就能表示字的意思呢。” 當老師描述問題而不是指責或者命令時,學生更愿意為他們的行為負責。
(二)予以提示
鼓勵學生與老師合作,不要嚴厲的指責:“你在想什么,這么簡單的題目都會做錯,題目沒有讀嗎?說了多少遍了,讀題,怎么老是記不住!”應(yīng)該提示怎樣正確去做:“認真讀題是做題的好習慣。”鼓勵學生與老師合作,不要警告、教訓和指責。“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做練習時要安靜,你覺得我是在和你說著玩嗎?”學生們不喜歡聽教訓和冗長的教導,一個簡單的詞或者手勢會鼓勵他們思考問題,并去想應(yīng)該做什么。當老師進行提示時,其實,也在告訴學生該怎么去做。
(三)提供選擇
有效的合作可以迸發(fā)學生的思想火花,激勵學生在平等交流過程中不斷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進行巧妙設(shè)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要特別關(guān)注并鼓勵學困生自信地發(fā)表自己的想法,隨進進行提示和指導,激發(fā)他們交流的意愿和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讓學困生能夠清楚、簡要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真正愛上學習。
學困生也需要被人尊重,被人愛,老師要以平和的心態(tài)接納他們,要像對待其他孩子一樣,給他們創(chuàng)設(shè)自由呼吸的空間,允許他們犯錯誤,堅信他們能有所轉(zhuǎn)變。通過有效溝通,培養(yǎng)學困生的自尊,讓他們不受傷害;建立一種情感的氛圍,鼓勵學困生與我們合作;樹立一個榜樣,在相互尊重的平臺上溝通。讓學困生輕松、愉快地能走進語文學習,在學習中學會自律、合作、學會勇敢、負責,學會如何去思考、去學習、去愛!
【1】劉倩.言語行為在教學中應(yīng)用的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1(04)
【2】陶艷.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激勵性評價的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3】霍慶.師生有效溝通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9(26)
【4】吳芳,莫瑞英.師生溝通中沖突的成因與對策【J】.教育導刊,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