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娟
物理概念教學應創設不同情境
楊莉娟
情境創設;內能;熱傳遞
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能夠幫助學生順利建立物理概念并實現物理概念的遷移和應用,通過在具體情境中的學習,學生可以清晰地感知如何應用所學知識,也能從整體上把握問題存在的情境。內能是傳統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重難點、主要原因在于內能本身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在抽象的基礎上還要進行更深層次的教學操作——改變物體的內能,更是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對初中生而言,他們很難把握這種“雙重抽象”概念的本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死記硬背,而對其本質缺乏深入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創設具體情境,給抽象的事物賦予間接的直觀形象,把研究對象具體化,把已知對象的明確性和可理解性轉移到研究對象上。
1.創設類比情境,形成概念。
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學習物理的過程是建立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的。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類比抽象的物理規律,將大大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
例如,在引入內能概念時,學生先用水槍擊打木塞,再將木塞塞入試管口,把試管放入熱水中,發現木塞被彈開。教師提問木塞獲得的機械能從何而來。學生類比兩次木塞獲得的機械能,得出試管內的空氣有能量,這種能量與分子熱運動有關,把它叫作內能。
在建立內能概念時,先類比打穿雞蛋的子彈和永不停息做無規則運動的分子,說明分子有動能;接著類比拉伸 (壓縮)彈簧時手感受到的力和分子間的引力(斥力),說明分子有分子勢能;最后類比機械能的概念,建立內能的概念:物體內所有分子的分子動能與分子勢能總和叫作內能。
2.創設實驗情境,豐富概念。
物理概念與物理實驗有著密切的關系,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基本都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概念是實驗的內容和目標,實驗是學習概念的重要方式和檢驗概念的有利尺度。在初中物理學習中,創設實驗情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形成持久穩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建立并掌握物理概念的重要環節。
例如在探究影響內能大小的因素時,將紅墨水滴入冷水和熱水中,觀察發生的現象。溫度越高,紅墨水擴散得越快,從而得出:當物體的溫度升高時,物體的內能就增大;將常溫下封閉了不同質量空氣的針筒放入熱水中,等到活塞不再上升時,觀察到封閉空氣質量大的推動活塞運動的距離大,做功多,說明相同條件下,物體的質量越大,內能越大。
3.創設生活情境,實踐、應用概念。
生活是物理教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源泉。物理教學必須從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來,走向生活,使教學生活化。
例如,在學習了熱傳遞后,觀察金屬湯勺放在熱湯中,食品放入電冰箱,在取暖器旁的物體等情境,討論物體的溫度和內能如何改變,它們溫度和內能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學生通過觀察、閱讀、分析和討論,了解熱傳遞的條件、方向、結果和本質。
G633.7
A
1005-6009(2017)75-0061-01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