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曉飛
基于理據教學詞匯 實現多維教學目標
冒曉飛
語言理據說明語言的意義是怎么產生的,形式何以如此,形式與意義之間的聯系。基于語言理據教學詞匯有助于解決詞匯教學目標、方法單一的問題。詞匯教學通過探尋形義之間的規律、對比中英語言文化,幫助學生形成詞匯學習策略,增強文化意識,提高詞匯運用能力,實現多維教學目標。
語言理據;詞匯教學;多維目標;教學策略
1.教學目標模糊。
改版的譯林版《英語》教材刪去了Vocabulary板塊,把構詞法知識教學并入Study skills板塊,介紹一些詞匯學習應掌握的技巧、方法。然而不少教師沒有完全領會教材編寫的意圖,甚至有教師認為這意味著削弱詞匯教學。于是,在英語教學中常出現淡化詞匯教學或降低教學要求的現象,教學通常停留于詞匯的音、形、義等識記層面。
2.教學方法單一。
受傳統語言教學觀影響,英語教師對教學目標認識不足,詞匯教學一般采取讀背方式。“背—講—練—測”的詞匯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引導學生思考語言的認知規律,詞匯學習變為機械的識記、操練活動,與語言運用割裂開來。這導致學生難以深刻、全面習得詞匯,不能培養有效的詞匯學習策略和靈活運用詞匯的能力。
1.基于語言理據的學習理論。
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具有體驗性、理據性、交際性的特點,其基本單位是構式。構式是指語言中形式和意義的匹配對 (form-meaning mapping),詞素(-ing, tele-)、詞(walk, paper)、詞類范疇(-tion, -al等)、習語(ring the bell)都是構式,語言的習得就是構式的習得。理據是指語言的形式與意義之間的聯系通常可以解釋,而不是完全任意的。[1]語言理據分為語音理據(聲音與意義的聯系)、形態理據(形式與意義的聯系)、語義理據(意義與意義的聯系)和文化理據(意義與文化的聯系)。
語言理據研究有利于英語學習和英語教學,學習者只有認識到語言形式和意義內在的發生、演化的緣由,才能激發語言學習的內在動力。[2]英語教師可以從語言理據的視角反思詞匯教學目標,思考優化詞匯教學的方法。
2.基于語言理據的詞匯教學思考。
(1)多維詞匯教學目標的思考。詞匯學習是語言學習不可割裂的部分,詞匯教學應指向語言運用,其目標具有多維性。詞匯教學的目標應該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詞匯、積累詞匯、擴展詞匯和正確運用詞匯。[3]劉道義(2015)指出詞匯教學應包含六個方面:詞的音、形、義,屬于相互密切聯系的表層系統;詞的語法特性;詞的派生、復合和轉義;詞的搭配所形成的無數固定或非固定詞組,又稱詞塊;詞的隱含含義與聯想的含義;詞的使用語境與語體。[4]筆者認為,詞匯教學應有利于培養語言能力、學習策略、思維品質、文化意識等學科核心素養。基于理據的詞匯教學關注語言的“來龍去脈”,有助于學生建立語言構式并形成詞匯學習策略。學生需要比較中英兩種語言的異同,體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社會文化,進而通過情境中的反復運用,有效提高詞匯運用能力。
(2)基于理據教學詞匯的思考。根據語言體驗性、理據性、交際性的特點和以發展核心素養為旨歸的多維教學目標,英語教師應該重新審視詞匯教學。詞匯學習和教學不是簡單的音、形、義的識記和操練的平行過程,而是“詞—據—策—能”綜合提升的融合過程:新知的意義和概念建構;了解形、義之間的理據,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舉一反三,滲透詞匯學習策略;大量反復運用,內化詞匯知識并轉化為詞匯能力。在建構意義和反復運用環節,教師應當創設真實情境,鼓勵學生在情境、語境中進行意義協商,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建構意義、培養積極情感、體悟詞匯用法。在介紹理據環節,教師要提供學生主動思考的機會,引導他們理解語言文化差異,歸納提煉構式,總結學習規律。需要說明的是,在實際教學中各個環節并不涇渭分明,而是相互融合、相輔相成的。
教學詞匯時,英語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通過體驗學習建構概念,通過學習語言理據理解形義之間的聯系,通過情境任務中的反復運用內化語言。筆者結合案例,具體闡述基于理據的詞匯教學策略。
1.情境體驗,建構意義。
詞匯學習應側重在情景、語境和話題討論中進行,這有利于學生對詞匯的理解、掌握和運用。[3]
《英語》八下Unit 3第一課時主要是學習電腦的不同部件名稱以及用途。考慮到電腦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事物,筆者沒有使用課件,而是直接打開電腦和投影儀,通過操作來呈現生詞,并把Reading中的click,icon等生詞提前處理。上課時,筆者邊打開電腦,邊和學生交流:Boys and girls, today I’m not going to give you an English lesson.Instead,I will give you a computer lesson.I’m sure you all know a lot about computers.What is a computer made up of?
學生聽說英語課要改上電腦課,感到既突然又興奮。當教師拿起鼠標、鍵盤,學生很自然地說出了mouse,keyboard。教師追問:Why do people callita mouse? Why do people callita keyboard? What’s on the board? 學生很容易說出鼠標看上去像老鼠,鍵盤上面有很多鍵,進而領悟了這些單詞形和義的由來。筆者順勢復習blackboard,并讓學生猜測whiteboard,skateboard的意思,滲透英語單詞中借代、復合詞構成的理據。同樣方法,筆者與學生一起在操作電腦的體驗中理解click,icon等生詞的意思。在建構意義的基礎上初步使用use...to do...談論鼠標、鍵盤的作用:We use the mouse to click on the icon on the screen.We use the keyboard to type in words.詞匯學習由單詞轉變為用短語、句子進行交流。
教師也可利用語篇,幫助學生在語境中理解生詞、構建意義。在教學Unit 3 Reading時,筆者沒有直接講解bottom的意思,而是提出問題How can we start the online tour/start a new tour?Where can you find the “Tour” icon and the“Back”icon? 學生通過閱讀回答 At the top of the page.At the bottom of the page.在語境中理解bottom的意思,再從課文所在“網頁”頂端和底部找到圖標,體驗生詞的意義。
2.因循理據,建立構式。
建立構式是詞匯教學的重要目標。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探尋詞匯的理據,讓學生發現詞匯形義的關系或規律,從而建立構式。
(1)探尋理據,總結規律。教師應把握教學契機,讓學生理解、總結詞匯形義、義義等之間的聯系,初步建立概念,構建相關構式。上文在學生理解at the top/bottom of后,筆者追問:Who is at the top of our class?Who is the top student in our class?學生一愣,隨即理解了top的引申義。在學習touch一詞時,筆者舉例讓學生理解該詞的本義和引申義:Don’t touch that boy.The story really touched me.
對于詞類范疇的構式,則可采取呈現類似詞義匹配項,讓學生歸納總結。例如教學副詞后綴-ly時,筆者自編故事:Linda usually listens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 in class,so she can work out the problems quickly and easily.She often speaks politely and softly and helps others kindly and happily.She is really polite and helpful.教師引導學生朗讀短文,思考形容詞加后綴-ly的含義和用法。進而給出不同的形容詞,讓學生改為副詞,最后小組合作總結出副詞構成規則。
(2)拓展訓練,形成策略。英語學習中教師應滲透詞匯學習策略,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改編閱讀語篇,將其中的一些詞匯進行替換,引導學生運用詞匯理據猜測詞匯含義,提高詞匯學習能力。
以下是筆者改編的一篇介紹菲律賓景點的閱讀材料的片段:Boracay is known for its fine white sand and clear blue water.A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beaches in the world,Boracay attracts a lot of tourists during summer...
教師可讓學生根據語言理據,猜測生詞含義。如known,是動詞know的過去分詞形式,意為“已知的,知名的”。也可讓學生根據語言理據,由此及彼歸納更多相同相近詞匯,如:tourist:scientist, pianist, violinist, artist。學生通過頭腦風暴,舉一反三,在大腦中形成詞匯網絡。
教師還可視情況呈現更多相同理據的詞匯讓學生分析、猜測詞義。通過拓展訓練,學生不僅能加深理解詞匯理據,還通過猜測生詞鞏固、運用詞匯理據,形成詞匯學習策略。
(3)滲透情感,體驗文化。詞匯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語言運用與情感教育的有機融合,以情感促進學習,在交際中升華情感。一方面,通過參與探索語言理據、總結語言規律,學生的自主性得到激發和增強。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設計聯系生活實際的語言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并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例如,為了幫助學生清楚理解un-,-ful,-less等肯定、否定后綴的區別,筆者設計了一個填詞造句的小 游 戲 :If you are friendly to others, you will be welcome.But if you are unfriendly,you will be...(unwelcome)If you are helpful to others,they will be... (thankful)to you.But if you are unhelpful,they will be... (thankless) and you will be...(helpless).學生根據句意體會到un-表示 not,less表示without,輕松理解了unhelpful和helpless的區別。
教師也可通過介紹詞匯及相關習語、諺語的文化理據,引導學生比較、體驗中外文化和思維方式的異同,提高跨文化意識。
3.反復運用,提升能力。
從建構意義到建立構式再到靈活運用,提升詞匯能力需要經歷反復運用的過程。教師需要創設機會,讓學生高頻率運用目標構式,直到完全內化并轉化為能力。反復運用包括短時強化運用和長時復現鞏固。
例如在上述副詞后綴-ly學習中,筆者設計了一篇游園日記,幫助學生鞏固和運用副后綴-ly的用法。“上周六我們坐汽車去動物園玩。在動物園大門口我們很快下車。動物園管理員叫我們安靜地觀看動物,不要大聲叫喊,不要吵鬧地交談……”
在短時強化運用的基礎上,教師還可在單元教學中有意識設計任務,讓學生經常有機會接觸、運用、鞏固單元目標構式。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整理、翻譯、講解小組課外閱讀和練習中遇到的詞匯,并在班級的英語角展示,以激勵學生培養良好的詞匯學習習慣。
基于理據教學詞匯使詞匯學習和語言運用緊密聯系,體現了語言體驗性、理據性和交際性的特點,增強了詞匯學習的探究性、互動性、趣味性和自主性,實現了多維教學目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基于理據的詞匯教學也給教師帶來新的挑戰,提出新的要求。首先,英語詞匯量大面廣,教師要能準確、全面理解掌握目標詞匯的用法,教師要為教學做好充分準備。其次,初中生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基于理據教學詞匯方式要簡潔自然,循序漸進。教學要以歸納法為主,讓學生多討論、總結。最后,要把基于理據的教學方法與其他詞匯學習方法有機融合,以實現教學效率最大化。
[1]文秋芳,等.認知語言學與二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2]李福慶.英語語言理據研究現狀分析[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5(07).
[3]陳琳,程曉堂,高洪德,等.英語教學研究與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劉道義. 啟智性英語教學之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5(01).
G633.4
A
1005-6009(2017)51-0013-03
冒曉飛,江蘇省如皋市外國語學校(江蘇如皋,226500)教師,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