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貴
中學歷史教師課程素養調查與提升策略*
周道貴
教師素養總是牽系著教師專業素養的發展,課程素養占據教師專業素養的核心地位。本文從調查數據分析發現,中學歷史教師在職業幸福、課程素養、專業素養等方面存在缺失現象,并具體分析這些現狀的內外因素,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程素養;專業素養;教師需求;制約因素
在我國,歷史學科素養特別是教師課程素養被簡單地理解為“教師會教教材”,歷史課程素養開發的實施空間、資源內容等方面較為落后。課程資源實施的空間僅將教學局限于課堂,使課堂成為利用課程資源最重要的載體。這樣既不利于教師的課程素養發展,更不利于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等綜合能力的培養。
目前新課程改革提倡激發教師的課程意識,增強教師的課程能力,提高教師的課程素質,從而達到教學創新的目的。歷史教育對課程素養的需求也不例外,一般說來,歷史教師課程素養由史學意識、史學能力和資源開發能力3部分構成。史學意識是指在處理歷史或與歷史有關的問題時,教師“自動化”地想到相關途徑進行思考、學習、質疑和探究的心理反應,史學意識是可持續發展的潛在的專業自我發展能力;史學能力是觀察、解釋和評價歷史或與歷史有關問題時的心理特征;課程資源開發能力是歷史課程實施過程中師生收集、利用、規劃和建設相關教學信息的學科品質。
筆者采取了抽樣、問卷設計、訪談和數據處理的方式,對歷史教師的個人職業幸福、歷史教師課程素養的發展、歷史課堂教學現狀這3個方面進行了具體調查。本調查主要抽樣選取了江蘇省蘇州市、鎮江市、句容市的部分歷史教師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79份,有效率89.5%。
通過對部分歷史教師的訪談及調查資料的整理,筆者所在的課題組發現,學校的管理制度、教師的身心健康、工作壓力、激勵機制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歷史教師的身心狀態、教師課程素養與專業發展。
1.歷史教師的史學意識、史學能力和資源開發能力情況。
從本項目的調查問卷統計可知,18.4%的歷史教師認為自己缺乏史學意識,48.6%的歷史教師認為自己缺乏史學能力,24.5%的歷史教師認為自己缺乏資源開發能力;認為自己這3項能力都缺乏的教師占8.3%??梢?,歷史教師普遍缺乏史學能力。
2.歷史教師專業發展動力來源。
被調查的歷史教師中有61.5%的人認為“實現人生價值”是促進專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54.7%和42.5%的歷史教師認為“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及“追求更高的收入”所帶來的動力僅次于“實現人生價值”所帶來的動力。另外,有33.5%的歷史教師認為“更新知識、提高素質”能促進專業發展。可以看出,對于大部分歷史教師來說,人生價值的實現才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最終動力。
3.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現狀、需求及途徑。
被調查的歷史教師對于自己目前的發展狀況,有74.3%的教師感覺一般,有7.3%的教師感到不滿意。在調查中發現,教師專業發展最為迫切的需求依次是教育科研論文寫作、現代教育理念及課堂教學技能的更新。教師最喜歡的專業發展途徑為課堂教學與各種研討課、參加各級各類教學交流活動和與同事(或學生)交流、合作,對于脫產進修及函授、業余閱讀、專家講座等方式不是很滿意。
4.制約教師課程素養與專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調查中發現,57%的歷史教師認為個人缺乏動機去進行專業發展,54.7%的教師認為工作壓力大、無暇顧及專業發展。此外,“社會對于教師職業重視度不高”“學校在激勵歷史教師方面缺少相應的措施”也是制約教師課程素養與專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在促進中學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的原因中,學校管理及學校氛圍、教研組及教師自身的評價等外部因素對教師專業發展影響較大;教師自身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反思及教學科研及與同事交流與合作成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部因素;閱讀專業書刊、學校組織的各類培訓及教學交流活動也對教師專業發展有一定影響。
通過對部分歷史教師的職業幸福、課程素養發展的調查,分析影響歷史教師職業幸福、歷史課程素養專業發展的相關因素,從而尋找相對應的解決方法。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統計和分析,我們發現了影響中學歷史教師專業發展與職業幸福的相關因素有以下幾點。
1.學校管理不到位。
若學校管理者在促進歷史教師的職業素養提升、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面措施不到位,則嚴重制約著教師的職業幸福與專業發展。長期以來,學校只注重教師思想素質的提高,卻忽視歷史教師的生存狀況與工作氛圍,如福利待遇、職業收入、社會地位、工作環境與工作壓力。
目前,中學歷史教師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待遇低、社會地位低、主觀壓力大導致教師心理生理健康問題頻發、職業倦怠嚴重,特別是在課時分配、績效考核上,歷史學科與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有明顯的差距,使大部分歷史教師的個人發展無法得到支持。
2.歷史教師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較大。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初中、高中歷史教師工作壓力比較大。有的初中歷史教師一周有18節課,有的歷史教師長期在畢業班教學,為月考、抽考、中考、高考而忙碌。在這樣的環境中,中學歷史教師工作煩瑣機械、簡單重復,使他們逐漸喪失職業幸福感。教師在規定的時間內,做著框架內活動,許多教師疲于應付各種驗收、總結、檢查,使教師缺少進行專業發展的時間。
3.教師自身動力源不足。
通過調查,課題組發現歷史教師職業幸福與專業發展的現狀不容樂觀。有的歷史教師感到壓力過大,存在焦慮、煩躁、抑郁、心理失衡等不良情緒,長此以往也會使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感;有的歷史教師在職稱評審、評優評先方面感到有難度、受歧視。在無法改變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的情況下,教師的發展環境更加封閉,自我發展要求降低,安于現狀。教師愈發缺乏集體認同感,工作目標不明確,尤其是在晉升職稱后工作勁頭不足,缺乏持續努力的動力和目標,業余時間不會主動進行教學研究,提升自身素質。教師的專業發展的要求不高,自身無法得到學校環境的認可,自身價值也無法實現,職業幸福無從談起,進而陷入了惡性循環。
歷史教師要努力從各個方面來提升自己的歷史課程與專業素養,提升自己的職業幸福感。只有當教師將專業素質視為自我發展的迫切需要時,才會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努力去實踐自己的教育理想,并體會到歷史教師的職業幸福。
1.加強理論學習。
由于歷史教師在課程的概念理解、課程素養、課程開發的理論與構建上還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況,所以我們應以理論指導行動,使課題研究更好地開展下去,避免走歧路。我們組織課題教師按照活動時間,有內容、有目的地進行理論學習。組織教師學習《校本課程開發:理論與實踐》《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教師與校長》《校本課程論》《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和問題》《新視野中的中學歷史教學研究》等理論專著和《歷史教學》《歷史教學問題》雜志中有關本課題研究的論文。近幾年來,我們利用假期先后邀請了部分研究專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及培訓。這些活動為教師在課程素養、專業發展方面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
2.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多途徑開發歷史校本課程。
歷史課程資源與實施校本課程離不開廣泛的課程資源的支持。對教師而言,校本課程的開發更需要大量課程資源的支持。因此,教師要對資源有充分的認識和便捷的獲取途徑。
教師能否進入課程取決于資源的豐富程度和對資源開發和運用的水平。經過認真研究和討論,課題組確定了地方資源上的重點開發策略。我們按照“梳理(資源)—列(方)案—搜集(資料)—編輯—粗稿—審定—成稿”的要求,堅持“開發一門,實踐一門”的原則,精心開發校本課程。為了讓學生較為深刻全面地了解道教圣地——茅山,課題組成員多次上茅山、訪道長、觀古跡,并利用假期休息時間整理資料、撰稿,從而使《道教圣地——茅山》成為學生所喜愛的校本教材之一。
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個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行動研究的過程,是一個開發與研究結合的過程。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取其精華,教師的科研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在課題實施過程中,江蘇省教研室劉克明老師主編了江蘇省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文化江蘇》《江蘇歷史》;筆者根據課程資源的課程要求,針對學生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組織部分教師編寫完成了句容市市級校本課程《句容歷史文化》《句容抗戰英烈故事選》《道教圣地——茅山》等。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充分利用地方歷史、自然、德育、政治、經濟、文化等資源開發了《句容抗戰英烈故事選》《錦繡句容》《句容碑刻與書法教學》《茅山文化與句容旅游資源的開發》《道教圣地——茅山》《我愛家鄉》校本課程。課程資源的開發,大大提高了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熱情和能力,并培養學生實踐、創新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立志建設家鄉的情感。
3.利用各種途徑,引領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研機構有其在課程改革中的職責與任務,其核心內容是“研究、指導、服務”。教研員的主要任務之一是通過多種途徑,加快提升教師素質,引領廣大歷史教師盡快成長、成熟、成名。
為此,我們通過“骨干教師展示專業引領”“以課促師資源共享”“以賽打造培育骨干”“校片研討以研育師”“各級培訓共同提高”等方法,促進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筆者2016年創建“句容市鄉村文綜骨干教師培育站”,2017年創建“提升農村初中歷史教師學科素養培育站”,對初中歷史(特別是農村初中學校)教師進行1年的全方位培訓,多次請專家互動、點評上課、指導命題技術,年輕教師在課堂教學、命題技術、課程學科素養方面都有所提高。利用信息技術資源,2012年筆者創立了歷史教師QQ群“句容市初高中歷史坊”“二中片歷史坊”“崇明片歷史坊”“華陽片歷史坊”等,各種教學資源、課堂實錄、典型試題、前沿信息在群中發布、交流,成為句容市歷史教師的“家庭樂園”。近年來,句容市歷史學科培養出許多鎮江市、句容市中青年歷史骨干教師,并有多位教師在省、市級多個教學比賽中獲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歷史課程素養與資源開發、教師專業素養與職業幸福感的提升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熱門而永恒的話題,我們的實驗研究尚有許多問題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
G451.2
B
1005-6009(2017)54-0054-03
周道貴,江蘇省句容市教師發展中心(江蘇句容,212400)教研員,高級教師,鎮江市學科帶頭人。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普教立項課題“歷史課程素養下互動型教學的重建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D/2011/0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