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 萍
讓教師工作的每一天都激情燃燒—談校長如何幫助教師走出職業倦怠的陰霾
文│姚 萍
教師的職業倦怠,是由于教師長期持續疲勞和壓力的積累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而產生的疲憊、厭倦和挫敗的情緒感受和心理狀態。這是一種消極的心態。表現為工作不開心、感到生活沒意思、認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認可,充滿壓力感、疲憊感、挫敗感。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是正常的,就如同人們常常會患感冒一樣,而優秀的教師最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產生職業倦怠只是人生的一個交叉路口。如果處理得當,或許能夠找到教育人生的新方向,將危機化為轉機,還能將轉機變為再一次成長的契機。如何引導教師克服職業倦怠,在重復的工作中產生新的工作動力,是每位校長應該思考的問題。
行為主義科學指出,調動人的積極性的因素有兩種:一種是保健因素,一種是激勵因素。保健因素可以使人安心工作,但是缺乏創造性、主動性。激勵因素主要是激勵人參與,可以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例如,一個人如果身體不好,他大量地服用營養品,可能使他少生病,甚至不生病,但是要使他身體強健起來,必須鍛煉身體。而只有那些較高層次的精神需要,如獲得尊重的需要、施展才華的需要、個人素質提高的需要等的滿足,才是最重要的激勵因素。因此,校長應該努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物質需要是人類的第一需要,是人們從事一切社會活動的基本動因。物質激勵是指通過物質刺激的手段,鼓勵教師工作,物質需要是人類的第一需要,是創新激勵的根本與基礎。物質激勵直接以人類物質性需求為本原,促進人們做出追求物質需要的相應行為動力。物質動力是根本動力,是推動人們行動的最強大的動力。
教師也是人,也需要贍養父母,供養子女,也需要有一定的經濟支撐,因此,從事教師工作首先也是解決生存問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指出,生存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如果一個人的生存問題都無法解決,何談更高層次的需求。因此,校長要盡最大努力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對教師所遇到的困難,如患重病、突發意外、變故等盡可能給予關心和資助;要關心教師的身體健康,可以定期組織教師體檢,為教師購買醫療保險,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要想讓教師們的勞動能夠給教師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引導教師參與課題研究,體驗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對于教師的精神需要而言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教師們會在研究中不斷發現新問題,迎接新挑戰,會在努力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同時,通過不斷研究,教師會不斷地獲得一些新觀點、新方法,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從而減輕工作負擔。
校長要為教師的發展搭建平臺,讓他們盡可能展示自己的才華。比如:有的教師課上得好,學校就可以搞賽課;有的教師班務工作不錯,學校就可以評選優秀班集體;有的教師能說會道,學校可以搞演講比賽;有的教師擅長唱歌、跳舞,學校也可以安排她教音樂;有的老師手工好,學校安排她上手工課……總之,學校要努力做到“人盡其才,人盡其用”,讓每位教師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并在工作中干出成績,使他們在工作中找到自信并享受成功的快樂。教師在其價值實現的同時,收獲的是自身專業技能的成長,是心理成就感的最大滿足。如果學校能夠真正成為教師人生價值實現的“舞臺”,那么學校就一定能成為教師最向往的地方。
信息化時代知識更新不斷加劇,教師也必須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學校要盡可能多地為教師提供培訓和提高的機會。對教師的學歷提高、業務培訓給予時間和經費上的支持,使教師在學習中不斷增長智慧,使本來平凡的教學工作變得富有生命活力;使教師永遠處于“激情燃燒的歲月”,以旺盛的精力和高昂的熱情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去;使教師自己的教學產生令人蕩氣回腸的藝術魅力,永遠充滿著創造的歡樂。所謂“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即是這個道理。
有一則小故事:三人同喝一口井的水,其中一人用金杯盛著喝,另一人用泥碗盛著喝,第三人用手捧著喝。用金杯之人覺得自己高貴,用泥碗喝的人覺得自己貧窮,只有那個用手捧水喝的人才痛痛快快地說了一句:“啊,好甜的水!”我們教師,如果能像用手捧水喝的那個人,注重教學工作本身的價值,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一定能感受到精神的愉悅,享受到工作的樂趣。
一位年輕教師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悶熱無聊的暑假生活快要結束了,新的一個學期即將向我走來。真盼望9月1日這一天早點到來,那時就不會這么無聊,就可以好好享受教學生活,享受備課寫字的樂趣,享受思維飄逸的樂趣,享受與可愛的學生們心靈對話的樂趣,享受思考想象的樂趣。”如果我們的教師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像這位教師一樣融入工作中,就能充分享受到工作的樂趣,從而消除職業倦怠。
高爾基說:“當工作是一種樂趣時,生活就是一種享受;當工作只是一種義務時,生活則是一種苦役。”教師擁有快樂心境,工作也變成是一種享受。因此,作為校長,要努力幫助教師體會工作的樂趣,及時肯定鼓勵教師的工作。對教師一個小的進步、一節優質課、一個好的教育案例、一句好的評語,都可以及時給予肯定,使教師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愉悅。
有一所學校在每年新年來臨之際,都會搞一個特殊的活動,即交流學生的賀卡。教師將學生送給他們的賀卡在學校進行展示,深情地讀給其他教師聽;教師們無不為孩子們一句句真摯的祝福和真情所感動,從中充分享受到為人師的快樂。這所學校為了促進教師們認真備課,還采取了特殊的方法,即老教師的備課本可以不交給教導處檢查,而是交給檔案室留存,供年輕教師借閱。學校根據備課本的借閱情況給予老教師相應的獎勵,結果老教師們的備課本寫得非常認真。老教師們為了方便年輕教師借閱,還在許多地方都進行了專門的設計,將備課本的借閱情況作為自己工作的驕傲,再也不會把寫備課本作為一種負擔了。新教師也在老教師的帶動下,認真備課。正如著名心理學家羅伯特所說,“壓力就如一把刀,它可以為我們所用,也可以把我們割傷,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還是刀柄”,當教師擁有快樂心境時,就可以把壓力變動力,將挑戰變成發展的機遇。
影響教師情緒的因素是很多,不管是來自社會人際關系、經濟負荷,還是來自組織內部的同事問題、專業發展等。一旦教師有了不良情緒,必然將造成對教育教學的不利影響。對此,校長就要發揮引領和調節的作用。
校長可以經常有針對性地向教師介紹一些心理健康知識,讓教師學會一些調節情緒、自我疏導和自我訓練的方法;可以建立開放的心理咨詢室、“靜心室”“情緒宣泄室”,布置一個溫馨的環境。貼上暖色調的墻紙,擺上一些漂亮的鮮花,放上一些精美的書籍,還可以在旁邊安裝上一些體育鍛煉的器械。如果教師心情不好,可以到這里和心理咨詢師聊天,傾訴;可以到這里上網,通過網上咨詢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可以到這里坐一坐,靜靜地看看書;可以到這里活動活動,鍛煉鍛煉,使自己緊張的情緒得到放松。現在一些學校已經開始嘗試這樣做了,盡管開始老師們覺得不太自然,但很快就得到了教師們的好評。
此外,校長不妨也嘗試給教師放個“情緒假”。據媒體報道,遼寧省沈陽市的一所小學就推行了“情緒假”制度。當老師在上課前有這樣那樣的情緒問題時,可以放半天假,由學校的領導為其代課。這項制度推行以來,深受老師們的歡迎。另外,學校還可以經常組織教師開展一些活動,如唱歌、跳舞、郊游;鼓勵教師準時下班,周末運動、購物、朋友聚會,緩解教師工作壓力。
教師職業倦怠的產生會嚴重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其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部門的努力,需要全社會的大力支持。而作為校長更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正視倦怠問題,積極引導教師適時調整自己,走出倦怠的陰霾。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張家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