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欽海
“以讀為本”的英語閱讀課教學
——以自選文本“If only”為例
周欽海
結合具體案例探討了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實施“以讀為本”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以讀為本”的課堂的核心是讀,通過朗讀、研讀、品讀、深讀、賞讀等活動,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讀中感悟、讀中思考,從而達到知識的積累、思維的培養、情感的熏陶、語感的提升等目的,以此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策略方法
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關鍵,怎樣上好閱讀課,一直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目前,英語閱讀教學通常有兩種處理方式。第一種,用一課時時間進行閱讀教學。葛炳芳(2012)將之稱為“走程序,即按照 Pre-reading—Skimming—Scanning—Language points”的步驟。第二種用兩課時時間處理閱讀課,第一課時梳理文本,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第二節課梳理語言點(劉健,2013)。但不管哪種方式,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課堂教學環節多,學生讀書時間少;教師教得多,學生悟得少,多數情況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是靠自己讀懂的,而是聽教師講懂的;語言知識講得多,情感內涵討論得少。由于學生讀不到位,對課文感知膚淺,因此,難以透徹地理解文字的內涵,也難以得到文章所蘊含的感情的熏陶,從而閱讀教學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以讀為本”這一教學策略過去多用于語文教學,由于英語教學天然的特殊性,如語法知識點多、中西方文化差異大等,造成英語教師對閱讀教學長期地、普遍地出現“不敢放手”的現象。2007年,北京外國語大學韓寶成和霍慶文兩位教授在研究 “中國基礎英語素質教育的途徑與方法”中提出了語感教學法這一全新的英語教學與學習理念,其核心就是“以讀為本”,它強調英語學習應以讀為本,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聽讀結合,分級加量,讓學生在閱讀中培養英語語感,從而達到學語言、啟心智的目的。
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閱讀教學理念的持續更新,筆者以為,“以讀為本”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良好途徑,是閱讀教學的發展方向,應該大力提倡。“以讀為本”用于英語教學中指的是在課堂中讓學生充分地讀,深入地讀,圍繞讀開展讀說、讀議、讀賞、讀寫、讀演等活動,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構建結構化知識、發展思維品質、形成文化理解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王薔,2015)。
本文以筆者執教的一節蘇州市名師閱讀示范課為例,探討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把“以讀為本”的教學策略引入課堂,讓學生在讀中感知、領悟、欣賞文本,從而達到預期的閱讀效果。同時結合案例,反思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背景介紹
本次展示課的主題是“指向核心素養的高中閱讀”,旨在探討核心素養引導下的高中閱讀教學的策略與方法。筆者自選的教學內容為“If only”(假如生命可以重來),文章摘自Dr.Stephan Ellenwood編著的 The Art of Loving Well:A Character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Today’s Teenagers一書。文中作者敘述了弟弟Tim不幸死于車禍,悔恨自己之前沒有善待弟弟,于是一段時間,總到弟弟的墓前徘徊懺悔,想彌補心中的遺憾。故事揭示了這樣的主題:要珍惜與那些愛我們的人之間的親情,生命非常短暫,不要為能做卻未做的事而感到遺憾,不能因為繁忙而忽略了親情。選擇這樣的內容,對忙于功課的高三學生很有現實意義。
本節課授課對象為高三學生,筆者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目標:本節課學習結束后,學生能夠讀懂并理解故事的主旨內容;能夠理解故事的特點、理解語言傳遞的感情、概述故事的主要情節;思考解決現實問題,同時通過文章的學習學會如何去珍惜、懂得如何去愛。
(二)教學過程
由于文章較長,課前布置學生自讀課文,讀準每個單詞,回答五個Wh-問題,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Step 1主題導入(Lead-in)
首先,從生活話題談起,讓學生引起共鳴。如 :What are we busy with at the present time?Are you satisfied with your life at present?Is there anything that you’ve ever regretted? If any, what is your greatest regret? Use one sentence to share with us.
Step 2閱讀與思考(Reading and thinking)
Task 1朗讀感知,獲取主旨 (Read aloud for the general idea)
朗讀是語言教學中最常見的練習形式,文章的語氣、節奏、句式等只有通過朗讀才能充分感知,作者蘊涵的情趣和意旨也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浸潤到讀者的內心深處,激起情感的共鳴。讓學生自由朗讀文章,把課文讀得準確、流暢,結合預習所給的五個Wh-問題感知全文,并說出課文的大意。五個問題分別是:(1)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in the story? (2)What happened to the author’s brother? (3)How did she feel after her brother’s death? Why? (4)What would she always do after that?請學生結合問題說出文章的主旨大意,如:The author_________ .
Task 2研讀感悟,領會內涵 (Read carefully and critically for details)
研讀的目的是讓學生解讀文本,體味語言,并能透過語言對主題有所領悟。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開展學生、教師對話,讓讀書與問題相結合,這樣才讀有所得,讀有所悟,逐步學會思考。閱讀教學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文本。然后小組交流,最后選出代表交流。本環節中筆者設計了6個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認知規律設計的,主要分三類。一類是展示型問題,即問題側重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再認,如(1)Give three facts in your words to describe what the author did after her brother’s death.二是參閱型問題,即問題側重于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簡單應用,如(2)Why does the author take long walks by herself,think about life and death,walk for hours but always end at the same place?三是評估型問題,即問題需要學生對知識進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整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如(3)Time will never get back.Do you think the author’s wishes will come true?
Task 3品讀賞析,學會結構(Read consciously and wisely for the structure)
再讀全文,完成圖表(版面所限,略)中四個典型事件的填寫,說出作者的意圖并總結課文的文體特點。引導學生從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上升到對文章形式結構的理解,以期幫助學生建立常規文體圖式模式,培養學生解構和重構篇章的能力,最終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Task 4深讀思考,分享感受(Read thoughtfully for discussion)
小組討論分享:As a student,what should wedo to cherish what we have to live better? 讓學生討論分享,然后教師借用名人名言進行總結,如:Life is what happens to you while you’re busy making other plans.(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于奔命時,生活已離我們而去)You don’t know what you’ve got till it’s gone.(失去了才知道珍貴)。
話題遷移,會幫助學生將所學所悟遷移到課外的真實生活情境中,有利于他們的心智發展。
Step 3賞讀美句,積累語言(Read idiomatically for acquisition)
本環節主要選擇了七個句子,如:(1)Anyway,this was the straw that broke the camel’s back,and I lost my temper.(2)I’ll make it up to him,I thought,then turned my thoughts back to my work.(3)The words sent new shocks up my spine. 等,讓學生誦讀并體會英語語句之美。
Step 4總結評價,展示成果(Assessment and presentation)
本環節要求學生就所學內容進行概括和評價,交流閱讀心得。主要涉及:(1)故事的概括(summary);(2)故事的啟示(understanding);(3)我的看法(views)。
“以讀為本”的閱讀策略在教學中有利于學生感悟語言、理解文本、發展心智,但由于讀書占去課堂有限的時間,對教師有著較高要求,具有挑戰性。筆者認為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閱讀目標,要清楚可行。清晰的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龔亞夫認為基于核心素養的英語教學包含三個目標,即語言交流目標、思維認知目標和社會文化目標,這三個目標在教學中是融為一體的。圍繞讀書所開展的各種活動,都必須要建立在這三個目標基礎上。
2.閱讀內容,要整合得當。說主旨、說細節等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建立在讀的基礎上的,因此讀書會占去很多時間,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對文本內容進行大膽地處理、分清主次,做到把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聚焦在重點和難點上,教師要統籌安排課前、課中、課后的閱讀任務,充分提高課堂閱讀效率。
3.閱讀方法,要切實有效。“以讀為本”核心是“以人為本”。因此,閱讀方法要貼近學生,要做到三個有利于:一是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語感;二是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義;三是有利于學生心智的培養。
4.閱讀評價,要豐富多彩。學生閱讀的信心、興趣是來自于成功和激勵,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意見,對學生的回答都應采用激勵性語言,更多地傾注寬容、尊重、理解、信任、贊賞、表揚和鼓勵。使學生產生一種“學習成功”的滿足,形成“樂學”的心態,學習就會更積極、更主動。
由此可見,與其他閱讀課的教學策略不同,“以讀為本”的閱讀課堂教學更強調熟讀課文,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潛心讀書,邊讀書、邊思考、邊交流,讀到融會貫通,進而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而不是占據大量時間的講讀分析、知識訓練、問題討論等。語言的習得離不開讀書,“以讀為本”的閱讀課首先應該是一節讀書課,其次,也是一節語言實踐課、語言思維課,主要是基于所讀文本而開展的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也是體驗課,不僅僅體驗語言文化,更是體驗一種情感。
[1]ELLENWOOD S.The Art of Loving Well:A Character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Today’s Teenagers [M].Boston: Trustees of Boston University,1993.
[2]WHITE J&LIGHTBOWN P M.Asking and answering in ESL classes [J].Canadian Language Learning Review,1984.
[3]王薔.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J].英語教師,2015(25).
[4]劉健.閱讀教學中忽視文本的現象評析與建議[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3(10).
[5]葛炳芳.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改進策略與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2(01).
[6]龔亞夫.構建英語教育的核心素養體系[EB/OL].[2015-06-23]http://www.smjks.cn/Item/1315.aspx.
G633.4
A
1005-6009(2017)43-0045-03
周欽海,江蘇省外國語學校(江蘇蘇州,215104)教師,高級教師,蘇州市名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