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明
以審美的方式教學歷史
劉克明
歷史教學;美學;學科育人
意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曾說過:“歷史學家受面向未來的推動,用藝術家的眼光審視過去生活的一切方面,用同樣的眼光發現人類事業總是既不完美又完美,總是集暫時性與永恒性于一身?!笨肆_齊指出了我們研究歷史的目的和方法:面向未來,以審美的方式。遺憾的是,由于對學科教學價值缺少足夠的認識和應試教育的影響,歷史這一承載著崇高育人價值使命的學科被機械的、碎片化的知識教學所淹沒,歷史學科培育完美人性和豐富精神世界的價值沒有得到很好的實現。
在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宗旨的新一輪教學改革中,學科育人價值的發揮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學科如何育人,歷史教學如何走向美學境界,馬維林老師的歷史教學研究與實踐無疑給了我們一種很好的啟示。
我過去曾經談過:“歷史教學如果缺少了情感的熏陶與催化,很容易變成干癟癟的空洞言辭?!睔v史學科是一門充滿靈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學科,趣味無窮,但目前,學生喜歡的程度不高,教師也疲憊不堪,歷史教學陷入非常尷尬的境地。究其本質,這種局面出現的根本原因是歷史學科的本質被遮蔽,歷史教育的價值被弱化,歷史教學缺乏美感,進而導致歷史教學變成了知識的記憶和應試技能的訓練。而讓教學走向審美的關鍵,應該從歷史學科的育人價值功能出發,著眼于學生的思想實際,挖掘歷史學科獨特的審美價值,從情感入手,做到“寓理于情”,與歷史同悲歡、共進程,激發學生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讓歷史教學走向美學的境界。
近年來,馬維林老師在歷史教學審美方面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和實踐。他主持了相關的課題研究,在教學中重視歷史學科的育人價值,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我注意到,近兩年,馬老師已經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了多篇關于歷史教學審美的文章。2016年5月我參加了他主持的課題“審美視野下高中歷史教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實踐研究”的開題論證,這一課題的研究立意較高,體現了歷史教學走向美學境界的這一大方向。
美學是未來的教育學??梢哉f,歷史教學走向美學境界代表了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但這一領域的研究和實踐仍有巨大的空間。正如馬維林老師在文章中所談,要讓學生在對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把握中發現歷史之美,在歷史學科內容的深刻挖掘中營造審美空間,在回歸生活的教學設計中提升學生的審美境界。如對青銅器的認識,歷史教學顯然不能局限于研究其構造、比例,而應該鼓勵學生以審美的想象來認識青銅器,對其背后隱蔽的無限存在、其文化與生活的意義進行想象性賦予。此外,瓷器、繪畫、文學等歷史物,都總是立體地、鮮活地展示著人們曾經的審美取向,體現著他們的生活態度,這些內容都需要我們從美學的視角去解讀。
歷史教學走向美學境界的關鍵是充分彰顯歷史學科的育人價值,培養學生完善之人格和健康之品性。王國維于《論教育之宗旨》中有言:“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為完全之人物而已?!l達其身體而萎縮其精神,或發達其精神而罷敝其身體,皆非所謂完全者也?!苯逃慕K極目標就是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展。歷史教學改革的關鍵是如何能夠通過一種美學建構,使歷史教學真正成為能夠作用于學生生命本身的力量,進而使其成為有關人的生活意義的文化活動。
G633.5
A
1005-6009(2017)43-0079-01
劉克明,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南京,210013)歷史教研員,正高級教師,全國歷史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歷史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