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雨



摘 要:隨著4G時代的臨近,信息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圖書館應適應社會發展,根據讀者需求,實現移動圖書館的轉型和業務拓展創新,將4G應用于移動圖書館中,以實現館藏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關鍵詞:4G時代;移動圖書館;創新模式
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徹底改變了傳統的行業模式,圖書館業亦無法置身事外。隨著4G時代的到來,新媒體服務日趨成熟,移動數字閱讀逐漸普及。那么圖書館如何應適應社會發展,充分利用4G網絡的技術優勢呢?如何開拓創新移動服務模式,真正做到方便讀者和服務社會呢?本文就這些問題進行了粗略的探討。
1 移動圖書館
移動圖書館譯自Mobile Library一詞,原指汽車圖書館,向偏遠地區提供圖書資料,也稱之為流動的圖書館。而后隨著移動網絡的成熟和智能設備的普及,移動圖書館的內容更加豐富,定位也更加清晰。筆者認為,移動圖書館就是通過無線網絡(Wireless),實現任何人(Anyone)在任何地點(Anywhere)通過移動終端(Mobile Terminals)使用移動資源(Mobile resource),使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隨身訪問圖書館資源、進行閱讀和相關業務應用的服務方式。(如圖1所示)
我國圖書館界開通移動服務模式有三種:SMS短信、WAP網站與APP客戶端。(如表1所示)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到,處于信息服務前沿的圖書館,在不同時代背景下,開展了不同模式的移動服務,充分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2 4G時代為移動圖書館帶來的有利條件
4G(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以傳統的通訊技術為基礎,是集高速無線網絡與有線網絡WLAN于一體的通訊網絡,能夠傳輸高質量視頻、圖像和數據,使用戶能夠快速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據工信部統計,2015年我國4G手機用戶新增約2.89億戶,總數達3.86億戶,在手機用戶中的滲透率達到29.6%,我們已經步入4G時代。而移動圖書館就是依托無線網絡所產生,4G網絡也必將為移動圖書館帶來有利條件。
2.1 提高傳輸速度
4G時代數據的數據傳輸速度高,最大可達100Mbit/s,使得資源下載的速度更快捷,網頁切換瀏覽時也無需等待,下載一首高品質音樂不到1秒鐘,高品質的視頻節目也可在極短的時間內下載完成等。因此,4G時代下,數據的高速傳輸必然會提高移動圖書館對用戶的吸引力,讓用戶樂于使用移動圖書館的資源。
2.2 降低服務成本
4G技術集成了多種模式的無線通信,并可以相互自由轉換,使得訪問終端的費用減少,既降低了移動圖書館的運營成本,為其提供移動服務創造有利機會。還能減少移動用戶的上網費用,享受更多的移動服務。
2.3 豐富服務內容
4G環境下,網絡頻譜的增寬、服務資費的降低,使移動圖書館的用戶能利用信息量較大的形態,如3D圖書、有聲圖書、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又能可隨時隨地在線瀏覽或下載使用,與圖書館進行交流互動,從而提升用戶體驗和閱讀效果。
3 4G時代移動圖書館的創新模式
面對4G時代的到來,圖書館更應與時俱進,有效利用4G網絡所帶來的技術優勢,及時轉型和拓展新的服務模式,以滿足讀者對文獻資源日益增大的需求。
3.1 傳統模式的服務拓展
3.1.1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個性化服務
個性化服務,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符合讀者個性需求的服務,其最顯著的功能之一就是在移動圖書館中。4G網絡的高速傳輸速率,使得用戶可以利用移動客戶端隨時登陸“我的圖書館”,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通過個性化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工具來實現對移動圖書館界面的任意選擇,還能夠設置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同時,圖書館根據用戶閱讀習慣和檢索、瀏覽需求,進行數據采集,并分析用戶歷史數據,主動推送有針對性的新書、新講座等資料信息。
3.1.2基于感知系統的移動定位服務
在圖書館的服務空間內,將4G網絡技術與手機感知系統結合起來,既能感知圖書的位置,又能夠感知讀者的位置,為用戶提供位置導航服務。2010年,北京郵電大學推出“感知校園的智能圖書館系統”的手機服務,隨后,廈門大學、武漢大學等多家圖書館也相繼開通這類服務,他們借助WIFI和FIRD的技術,一方面,用戶利用智能手機搜索到目標圖書,與該圖書的技術標簽建立關聯,讀取其位置信息,引領讀者到定位的書架。另一面,用戶手持移動設備行走在校園,當到圖書館的感應范圍內,用戶的設備便會接收到圖書館的信息推送,包括熱門圖書,館內活動等最新資訊。
3.1.3基于即攝即傳的現場直播服務
為拓展讀者工作服務,圖書館舉辦各類文化講座和展覽等活動。以往讀者需要親臨會場,才能獲得有價值的現場資源。而今在4G時代,借助其高傳輸率的技術優勢,充分發揮即攝即傳的業務,進行現場直播,移動圖書館用戶便可隨時隨地獲取影像視聽資源,不受任何時間及空間的限制,使用戶正真體會到移動圖書館所帶來的高效和便利。例如吉林省圖書館的“文化吉林講壇”、寧波市圖書館的“天一講壇”等講座品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好評。
3.2 新型平臺的創新服務
移動圖書館的主動性和交互性已不能滿足讀者的行為習慣,其架構的通用性和開放性也決定了覆蓋的讀者群體有限。因此,在拓展移動圖書館模式時,有必要借助其他的平臺,讓圖書館信息服務受到關注,滿足讀者的需求。4G時代移動圖書館的首要任務是讓信息服務受到關注,而微信平臺在這方面有著無可比擬優勢。
微信是一款通過網絡發送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聊天的軟件,覆蓋90%以上的智能手機,已然成為中國電子革命的代表。據騰訊發布的《2015微信用戶數據報告》顯示,截止2015年6月,微信每月活躍用戶已達到5.49億,覆蓋200多個國家、超過20種語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眾賬號總數已經超過800萬個,已有近80%用戶關注微信公眾號。移動圖書館可充分利用微信平臺的優勢,實現圖書館與用戶之間,用戶與用戶之間的即時交流與信息共享。
3.2.1基于觸發規則的自動服務
圖書館微信公共平臺中,管理員可根據觸發規則,設置信息自動回復的服務功能。自動回復的消息類型可以是文字、語音、視頻、圖片以及相關鏈接等,也可將其進行有機組合。自動回復的服務可以是歡迎語、用戶指南、關鍵詞的回復、WAP網站鏈接等多種方式。按照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的主被動性,筆者將圖書館微信平臺的自動回復歸納為兩種類型,即被添加型和請求消息型。
被添加型,是指當用戶首次關注圖書館的微信平臺時,平臺便自動發送已經設定好的內容給用戶,比如歡迎語,指南信息等等,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人性化服務的作用。例如“歡迎您訪問XX圖書館微信平臺”“我們為您提供的服務有信息查詢、新書預報、活動通知、天氣預報、火車票代購……”“如遇到不明之處,請參考使用指南”等等信息內容。(如圖2所示)
請求消息型,就是指當用戶發送請求信息時,平臺將預先設定好的內容自動發送給用戶,最便捷的就是通過關鍵詞搜索,可實現一些公共信息的查詢,包括“館藏布局、開閉館時間、通知公告”等關鍵字詞進行查詢。若用戶的請求信息不在預先設置的內容里,可將此類情況設置統一的回復,如WAP網站的鏈接或是在線咨詢等。(如圖3所示)
3.2.2基于智能分析的人工服務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設置專門的館員提供人工服務。相比自動服務的常規設定,人工服務則是發揮了人的能動性作用,對信息進行監測、分析并加以反饋。人工服務包括人工回復、參考咨詢、服務推薦、信息通報等多種服務。概括地講,可分為人工應答型和信息推
送型。
人工應答型,是指對用戶的請求信息,進行實時監控并加以分析反饋。本質上來說,這是移動圖書館基于微信平臺所建立的參考咨詢,是一種更為靈活的在線咨詢服務。其靈活性主要表現:其一,用戶提出的信息請求,可涉及圖書館的方方面面。館員可通過平臺向用戶發送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形式多樣的信息,從而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其二,設置專門館員在微信公共號的后臺服務,在其工作時間內,可保證用戶不受時空限制地進行參考咨詢,使移動圖書館服務更受歡迎。筆者以上海圖書館微信平臺為例,如搜索關鍵字為“館藏布局”,由于咨詢問題并不在自動回復內,則先收到“稍后將有人工解答您的問題”的回復,隨后收到專職館員的詳細解答。(如圖4所示)
信息推送型,是指面向全體用戶或特定群體進行信息推送。如管理員可將圖書館重要的新聞、通知以及講座等信息推送至全體用戶。同時,可根據用戶的特征進行分組,并為其推送不同的信息,如將各專業熱門借閱書籍信息推送給相關專業的用戶,或是這也是移動圖書館開展個性化服務的有效途徑。
4 結語
隨著4G時代的來臨,網絡信息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移動圖書館作為移動通信網絡與圖書館的產物,更應該與時俱進,響應用戶需求,充分運用4G技術,調整信息資源類型,拓展創新服務模式,使其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 趙海飛.移動圖書館的研究現狀與未來發展[J].圖書館論壇,2012(7):209-210
[2] 董曉娜.4G移動通信將對人們生活產生什么樣的影響[J].考試周刊,2009(25):175-176
[3] 李迎迎.基于移動設備應用程序的圖書館服務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3(4):74-76
[4] 龔亦農.四種移動圖書館服務系統的比較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3(11):60-62
[5] 黃志景.3G時代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的新契機—手機圖書館的發展及其功能的進化[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0(3):38-41
[6] 李薇.基于4G的移動圖書館服務平臺構建[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碩士研究生論文,2012:7
[7] 徐俊,曹霞.基于4G的移動圖書館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增刊,2013(57):141-144
[8] 屈建民,趙永蓮,魏巍等.高效移動圖書館服務新模式——微信服務[J].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學報,2014(12):95-97
[9] 李丹,李娟.微信和圖書館業務及應用系統整合研究[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4(12):97-104
[10] 闕文嬌.基于4G技術的數字圖書館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4(5):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