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剛
摘 要:針對創新型數學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數學人才的培養,從人才選拔方面、構建高效課堂方面、提升師資力量方面提出與創新型數學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管理體制、教學平臺,以整合教學內容,體現專業特色。探究促進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能力、道德修養以及構建適合高等院校數學專業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形成高素質、強能力、有創新的育人機制做出有益探索。
關鍵詞:創新;數學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6-0122-02
近年來,高等教育規模逐漸發展,為我國自身教育改革和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高等院校規模的逐漸擴大,對生源數量的需求不斷加大,使得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這就使高等院校在招生過程中不能確保生源質量,使學生本身的基礎素質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成為了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高等院校的數學類專業怎樣面對教育的大眾化與精英化、市場化與專業化之間的培養矛盾,怎樣構建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培養模式,因材施教,建立寬口徑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的教育培養模式,仍然是目前要面臨的重要使命。怎樣解決這些問題,走出困境,更好地培養出數學人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針對如何培養創新型數學人才,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索。
一、數學人才培養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針對創新型人才,并沒有明確的定義,學術界比較認同的說法是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能夠給社會帶來創新成果,具有高素質、高度責任感的人才。創新型數學人才培養,已經成為高等院校培養人才的重點。培養創新型人才,高等院校是最佳場所,高效的教育教學模式以及師資隊伍等都會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目前,高校是人才培養最好的環境,但是當前高校培養出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簡直少之甚少,其不足方面大致分為幾部分:對創新人才的主體因素研究不夠全面,效率研究與實證研究缺乏,研究框架不夠完整,對創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不足。學校在擴招后,學生的基礎水平有所不同,成績呈整體下降趨勢,導致學生的整體水平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教學過程中無法確保同一教學進度針對每個同學都可以達到最高效率。
2.畢業生就業問題難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這種現象導致學生加大了學習壓力,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不注重數學內涵的理解。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有的學生雖然基礎較好,但經常會出現平時不努力學習,不注重重點,只有臨近考試才臨時抱佛腳,只為了最終順利拿到畢業文憑。而基礎不好的學生隨著數學知識的進一步加深,學習上明顯表現出困難跟不上教師的教學思路,漸漸地失去信心,最終導致對數學完全沒有興趣。
3.學生的基礎不在同一水平線上,缺少學習的動力,不能明確數學的重要性,數學人才未來的發展認識不明確,數學的教學模式往往過于單一,以教師講授為主,不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放在一個被動學習的位置,打消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的積極性,聽到“數學”二字就會有一種抵觸心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理論結合實際不夠充分,使學生理解問題有困難,把數學想得特別抽象,學生對此學科產生畏懼心理。有些同學學習成績很好,但是一旦遇到實際問題,無法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其中,教師不清楚學生的學習狀態,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信息反饋,沒有正確引導學生去自主探索,沒有利用數學的人文價值。
二、培養目標及要求
通過選拔素質良好的生源,經過系統的專業數學培養,通過建立高效課堂、教師教育等途徑,培養出在數學學科有發展潛力而且有扎實功底的復合型人才,使得學生掌握數學基本理論,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具備從事交叉科學的研究能力,可以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運用計算機語言編寫程序,了解數學學科在工程領域的應用,學好數學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外語,掌握科學訓練的基本技能,加強體育鍛煉,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我們的培養目標是高級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將實習實訓落到實處,對訓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必須用改革的辦法破解,培養綜合素質達標的創新型數學人才。
三、培養創新型數學人才的建議
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關鍵,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首先要制定科學的培養方案,明確培養任務。
1.加強創新型人才選拔。未來社會對數學學科專業的需求,大多在碩士學位以上,所以攻讀研究生將是數學專業的一個重要趨向,國民經濟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大部分為數學人才。這就要求學校在選拔人才上多加注重,通過多途徑多渠道的選拔方式,加大創新人才的選拔力度,提高教育方向的核心,提高人才質量,使得學生都處于同一高水平線上,為以后的教學計劃奠定基礎。加強高校對招生計劃的管理,嚴格規范招生行為,確保信息公開以及社會監督,促進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選拔高素質人才,從而實現社會縱向流動。
2.構建高效課堂。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獲取更豐富的知識,鍛煉可以適應社會的學習習慣,培養豐富的內心情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重視數學教學研究課題,提升數學素質。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終身學習終身完善的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實現學生的主體價值,注重學生互動,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歷練數學探索的能力,構建數學高效課堂的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打造出真正的創新型數學人才。
3.培養創造性思維。數學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的品質是將來高科技信息社會中具有開拓創新意識的開創性人才的思維品質。在高等院校數學教學過程中,建立起學生的數學建模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這就需要有一支強大的教師隊伍,具有創新能力和意識的教師隊伍,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只有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思維能力,才可以逐漸培養學生的直覺和猜想思維能力、類比與歸納的思維能力、收斂與發散的思維能力、正向與逆向的思維能力等等創新能力。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要想培育出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思維的高素質數學型人才,就要有一批具有獨特的教學方式,飽滿的創新精神,高度責任心的師資隊伍,加強學科帶頭人的培養與引進,堅持以 “請進來、派出去”的方式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學校可以聘請企業中的專家來學校授課,或者邀請其他院校的教授做客講學。本校教師要加強自我學習,到國外高校進修,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以人為本,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科研實踐探究。只有創新型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教師充分發揮創新的積極性改變教學思路,從教學思想上尋求突破,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作為目標。開拓學生視野,了解國內外最新知識前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是單純地傳授已有的知識,還要通過課題研究,專題報告等指導學生步入學術研究的殿堂。在創新的過程中,教師把科研和學習結合起來,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挖掘每個人的創造潛能,鼓舞學生發展創造性思維,在培養創新型數學人才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高校的教學方法大部分是機械化的灌輸,不能打破傳統的思想觀念,不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尤其多媒體教學,雖然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但這種照本宣科的方式,很少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枯燥乏味的學習模式使課堂缺乏激情,打消學生積極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慢慢喪失,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只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正確引導,多媒體使用和板書比例適宜的課堂教學方法,才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5.數學建模。數學建模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表現了數學學習和應用的關系,給人們展現了微型的科研過程,數學建模往往是針對實際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利用數學手段來解決實際問題,在了解實際問題的實際意義之后,明確數學建模的目的,收集相關資料,然后進行分析,假設研究,根據研究對象的特征,抓住問題的本質,對問題做出合理化的假設,邏輯推理,并且進行有效的計算和估算,根據所做的假設,用數學語言及符號描述出研究對象的規律,并建立起數學模型,然后對模型進行求解分析,采用多種計算工具,計算機以及教學軟件,分析出結果的誤差,模型的穩定性等等,把分析出來的結果返到實際問題當中,檢驗是否與實際數據相吻合,如果不吻合,還需對模型進行修正,在數學建模中,許多問題是沒有固定答案的。這就要求學生及科研者發揮創造性去解決,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利用自己的方法和思路,巧妙準確地解決問題。所以,運用數學建模的方法教學,能夠使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得到創造性運用,使數學意識得到質的飛躍。
三、總結
培養創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任,在數學教學中,探索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是非常必要的。隨著數學專業人才擴招規模的擴大,教育資源緊缺、教學方式滯后等問題日漸凸顯,根據社會對數學人才的需求,完善培養方式,提高課程體系,以保證質量為目標,從人才選拔、課堂建設、實踐教學、教學計劃等方面進行探索,在此過程中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比如管理機制的改革與調整,開闊學生的個性發展空間,加大開放辦學,調整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的比例,加大國際交流力度等等,將是以后工作的重點和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 趙任,崔帥,田間.申川探索高校創新型基層黨組織建設新模式培養學科拔尖創新人才——以吉林大學數學學院為例 [J].高教
研究與實踐,2013,(12).
[2] 李默涵,由巧俐.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數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
[3] 王建宏.基于數學建模競賽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8).
[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