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秧秧
摘 要:素質教育在我國逐漸推行,對我國各個階段的教學工作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身體和心智都在發展的活躍期,所以在小學階段開展素質教育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從音樂角度上看,口琴體積較小,攜帶方便,入門簡單,學生能夠很快地掌握吹奏技巧,獲得音樂上的成就感。因此,在小學教學中加入口琴教學,可以全面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質,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和情感,增加其對音樂的興趣。
關鍵詞:口琴教學;小學生;音樂素質
音樂教學在素質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音樂教學不同于傳統的學科教學,它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和音樂素養,這是其他學科難以做到的,而口琴教學作為音樂素質教學的一種,由于其簡單易學的特點,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口琴教學不僅對小學生學習思維的培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還能幫助小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情感認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加強小學口琴教學,培養學生的音樂基礎
口琴教學有其他音樂教學難以比擬的優勢,它簡單易學,容易入門,而且通過口琴教學的開展,可以從中加強學生對五線譜的認知,培養學生的音樂基礎。五線譜是目前國際上學習音樂所通用的記譜方法。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教導學生學習簡譜,簡譜相對于五線譜來說比較簡單,容易入門,但是在之后的音樂教學中會造成很大的困難,由于口琴自身的特點,教師可以很方便地結合五線譜進行口琴教學,使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打好五線譜的學習基礎,以便在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中能夠更好地學習音程和弦樂理論,因此,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加強小學口琴教學,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基礎,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課堂效率和效果。
二、加強小學口琴教學,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小學階段對于學生記憶力的培養至關重要,而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記憶力的培養往往只是機械的、單一的培養,但是音樂教學對于學生記憶力的培養是通過刺激學生的感官、加強學生的感官記憶來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在小學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口琴教學可以很好地達到這一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可以先讓學生模仿著將音樂唱出來或者哼出來,然后自己嘗試著用口琴吹出來,讓學生在這種重復的過程中找到音樂記憶的規律,簡單來講就是聽—記—唱—記—奏—記的過程,當學生掌握這些規律之后,可以大大提高他們的記憶能力。教師還能采用提高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興趣的方法加強對學生記憶力的培養,提取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自主地去學習、模仿、演奏這首曲子,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三、加強小學口琴教學,提高學生的視唱能力
音樂教學在初期重視的是學生聽唱音樂,而后期的識譜演奏則是小學生音樂教學的一個難點,如果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僅僅注重對學生跟唱能力的培養,會使學生在之后的音樂教學中困難重重,因此,教師必須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結合小學口琴教學,提高學生的視唱能力,在口琴教學中,學生可以很清楚地感知樂譜,不像其他樂器那樣充滿困難,學生通過感知口琴在樂譜各個節點的演奏變化,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樂感,提高學生的視唱能力,與此同時,還能大大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解決音樂教學的難題。例如,教師在民歌的教學中,單純地跟譜演唱民歌非常困難,但是學生學習口琴之后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樂感,提高自身的音準,提升音樂教學的課堂效果。
四、加強小學口琴教學,提高學生的合奏能力
在學生掌握了基礎的樂理知識之后,音樂教學就進入了另一個階段——合奏,口琴這種樂器既適合獨奏,也適合伴奏,因此,教師在小學口琴教學中,可以通過讓學生給歌唱伴奏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合奏能力,為之后的合奏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教師在教學“歡樂頌”這首曲子時,就可以先通過讓學生伴奏的方法掌握音樂的節奏,逐步通過練習,最終使學生能夠合奏出這首曲子,通過這種練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合奏能力,使學生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
在素質教育普及的今天,推行小學音樂的組織教學已經刻不容緩,而音樂的素質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小學口琴教學中要與素質教育的教學方法相結合,通過小學口琴的教學打好學生的音樂基礎,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視唱能力以及合奏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之后的音樂學習,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情感認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素質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真正發揮自身應有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趙蘊萍.談口琴教學與音樂素質的全面提高[J].黃河之聲,2002(6):18-19.
[2]劉穎.小學音樂課中的口琴教學[J].黑龍江教育,1995(Z2):79.
[3]陳梅真.小學生口琴教學實踐研究:以福建省安溪縣實驗小學為例[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4):80-83.
[4]曹理.小學高年級口琴教學:學奏舊式單音及自然大音階[J].樂器,2006(10):40-42.
編輯 李琴芳